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动态>>
民生动态
西安今年要办这些民生实事
发布日期:2025-03-26
 

  3月25日上午,在备受关注的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西安市市长叶牛平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聚焦百姓急难愁盼,从多个方面系统谋划2025年民生实事工程,以“暖心清单”传递执政温度,让民生政策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真正把群众“心愿单”转化为政府“任务书”。

  提高民生保障标准

  提高养老金待遇。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级部署要求,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将参保单位缴费费率由7%降至6%,将灵活就业人员缴费费率由9%降至8%,为全市各类用人单位及灵活就业人员减负约39.13亿元。

  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670元提高到70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94元提高到99元;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由每人每月1800元和1500元统一提高到2200元。

  推动高质量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面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市场化岗位10万个、就业见习岗位2万个,扩大校招规模,加大机关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的高校招录比例,举办高校专项就业服务活动100场(次)。

  升级“家门口”就业服务。创建标准化就业服务驿站50个、高校服务驿站30个、零工驿站20个,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就业创业服务活动600场(次),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

  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行动。围绕康养托育、文旅数字、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8万人次。强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0个。

  提高办学育人质量

  持续增加学位供给。开工新建扩建高中8所。年内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1所,新增学位1.53万个。

  促进“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在全市设立20个“大思政课”校外实践基地;加强体教融合,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举办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校园足球比赛。

  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力促2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能力标准,达标率90%以上;改造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成省级示范中医馆45个、中医阁100个。

  降低群众就医用药负担。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互认项目超过200项。推动集采药品进零售药店、民营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实现区县全覆盖。

  提质便民生活服务

  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完成65个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项目建设。

  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新建镇街养老服务中心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30个以上、老年助餐点30个以上。完成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00户以上。

  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建成市级托育实训中心和3所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公办托育机构50所、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机构60所、用人单位托育点5所、特殊儿童托育点3所,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8个。

  提升交通出行便利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开通运营地铁15号线一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达到422公里,打造地铁出入口交通微中心。完成幸福路北延伸项目主体建设,实现北辰大道与绕城高速贯通,推进鄠周眉高速建设。

  优化调整公交线路。优化公交与地铁近距离接驳,调整公交线路20条,新开和调整通学、通医等公交线路20条。

  增加公共停车位供给。开工建设公共停车位1.5万个,建成公共充电桩3500个。

  提升居民住房品质

  推进回迁安置项目建设。落实“一村一策”“一项目一方案”,建成交付回迁安置项目148个,回迁群众6.47万户。

  增加保障房供给。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公租房2000套,筹集经济补偿房用作保障房5000套以上。

  补齐小区设施短板。完成124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微更新,加装改造电梯1000部以上,为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2万个以上。

文章来源:新华网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智库动态
西安今年要办这些民生实事
发布日期:2025-03-26
   

  3月25日上午,在备受关注的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西安市市长叶牛平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聚焦百姓急难愁盼,从多个方面系统谋划2025年民生实事工程,以“暖心清单”传递执政温度,让民生政策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真正把群众“心愿单”转化为政府“任务书”。

  提高民生保障标准

  提高养老金待遇。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级部署要求,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将参保单位缴费费率由7%降至6%,将灵活就业人员缴费费率由9%降至8%,为全市各类用人单位及灵活就业人员减负约39.13亿元。

  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670元提高到70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94元提高到99元;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由每人每月1800元和1500元统一提高到2200元。

  推动高质量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面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市场化岗位10万个、就业见习岗位2万个,扩大校招规模,加大机关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的高校招录比例,举办高校专项就业服务活动100场(次)。

  升级“家门口”就业服务。创建标准化就业服务驿站50个、高校服务驿站30个、零工驿站20个,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就业创业服务活动600场(次),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

  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行动。围绕康养托育、文旅数字、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8万人次。强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0个。

  提高办学育人质量

  持续增加学位供给。开工新建扩建高中8所。年内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1所,新增学位1.53万个。

  促进“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在全市设立20个“大思政课”校外实践基地;加强体教融合,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举办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校园足球比赛。

  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力促2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能力标准,达标率90%以上;改造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成省级示范中医馆45个、中医阁100个。

  降低群众就医用药负担。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互认项目超过200项。推动集采药品进零售药店、民营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实现区县全覆盖。

  提质便民生活服务

  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完成65个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项目建设。

  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新建镇街养老服务中心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30个以上、老年助餐点30个以上。完成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00户以上。

  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建成市级托育实训中心和3所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公办托育机构50所、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机构60所、用人单位托育点5所、特殊儿童托育点3所,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8个。

  提升交通出行便利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开通运营地铁15号线一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达到422公里,打造地铁出入口交通微中心。完成幸福路北延伸项目主体建设,实现北辰大道与绕城高速贯通,推进鄠周眉高速建设。

  优化调整公交线路。优化公交与地铁近距离接驳,调整公交线路20条,新开和调整通学、通医等公交线路20条。

  增加公共停车位供给。开工建设公共停车位1.5万个,建成公共充电桩3500个。

  提升居民住房品质

  推进回迁安置项目建设。落实“一村一策”“一项目一方案”,建成交付回迁安置项目148个,回迁群众6.47万户。

  增加保障房供给。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公租房2000套,筹集经济补偿房用作保障房5000套以上。

  补齐小区设施短板。完成124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微更新,加装改造电梯1000部以上,为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2万个以上。

文章来源:新华网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