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动态>>
民生动态
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来自禹州市花石镇河东张庄村的探索
发布日期:2024-09-02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擎,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所在。乡村振兴不仅意味着现代化技术、机器设备在乡村的广泛应用,而且意味着使乡村能够成长为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地方,使乡村成为人的现代化塑造之地,能够为人们带来丰厚的物质财富与崇高的精神价值。禹州市花石镇河东张庄村提出了这样的发展愿景:“让农村成为城市人的奢饰品”,这愿景展现出的自信来自实力。该村发展实力的根本支撑在于,他们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与驱动引擎。物质可以化精神,精神可以化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首先需要唤起发展主体的参与动力,需要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一、初心教育是组织振兴的动力之源

  组织振兴是指农村的基层党支部坚强有力,能够及时准确地理解党的政策、执行党的政策。我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华民族从内忧外患之中挽救出来,之所以能够带领全体人民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把党支部建在连队上,塑造了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把党支部建在行政村上,使劳动人民能够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激发劳动人民的主人翁自觉,形成“六亿神州尽舜尧”的生动场景。行政村党支部是具体落实党的各项政策的一线指挥部,是至关重要的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中的组织振兴是关键,没有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其他几个方面的振兴就很难实现。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意识的能动性,这就是人的态度问题。积极的态度与消极的态度对应着截然相反的行为结果。每个人的初心是自己行为的根本动因,是自己的精神之源。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就认识到,“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2019年,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个初心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每位共产党员在入党之时都要进行入党宣誓,入党誓词具体描述了每位共产党员应该坚守的初心使命。当我们发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时,它提醒我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名与利而奋斗,而是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而奋斗。

  这样的初心具体到一个村的党员干部那里,就是每个党员干部需要把自己的各项业务与全村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联系起来。该村明确了“为村庄谋发展、为村民谋幸福”的初心、“爱我村民、爱我村庄”的价值观和建设“全省知名、幸福村庄”的美好愿景。禹州的名字来源于古代治水英雄大禹,他因治水有功而在此地受到封赏。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的是公心与牺牲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激励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是由这些富有牺牲奉献精神的人推动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里的牺牲不仅指牺牲生命,也包含了无私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个村庄的前任村支书在那个没有工资的年代,常常取出自己的劳动所得,用于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在那个卖一尺布只能赚2分钱的年代,老支书自己拿出1000元来解决一个发展难题,带动了其他村干部一人拿出500元。类似的情况有许多。他们在国家没有开展农村电网改造的时候,自己筹资改造了电网;在国家没有推动村村通建设的时候,自己筹资为村庄修建了道路;在国家没有提出美丽乡村建设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绿化、美化、亮化村庄;在国家2006年取消农业税之前的2005年,他们村干部用自己的劳动收入代替全体村民上交了本村的农业税。每走一步都是为了全体村民,每一步走得都非常合乎党中央的发展意图。

  老支书和村干部不仅为村庄发展提供了许多资金支持,而且付出的劳动也远远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他们第一次为村庄修路用的材料是比较原始的三混土,即由土、沙子和白石灰组成。这种三混土只能在夏季炎热的时间黏合在一起。这些村干部轮番在施工现场管控质量,每人每次值守一天。头顶是炎炎烈日,脚下是滚烫的石灰泥,每位村干部的脚上都被烫出了水泡。前任村支书及村两委的牺牲奉献精神传承给了现任村支书与现任村两委。现任村支书每年年终时把自己的全部工资取出来加上自己的部分经营收入,用于给其他在村里付出劳动的主要人员发红包;还用自己家庭收入聘请北京一家专业公司为村庄做规划。两任村支书化私为公的榜样作用,使全村党员干部发自内心地愿意履行本村组织振兴倡导的初心:为村民谋幸福,为村庄谋发展。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同就是组织振兴的动力之源,使每位党员干部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村两委的积极态度影响带动了全体村民的积极情绪,使整个村庄充满了乡村振兴所需要的正能量。“爱党爱国爱张庄,爱亲爱友爱自己”已经成为全体河东张庄村村民的价值认同。

  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产业振兴的驱动引擎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不少村支书倍感头疼的事情,怎么能够成为产业振兴的驱动引擎?他们也许认同共同富裕,但是无法认同集体经济,认为根本没有办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他们有的认为那些集体经济强村,都是由特殊的能人、特殊的时代条件、特殊的村庄条件造成的。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之所以能够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驱动引擎,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就需要把全体村民团结起来,团结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和智力支持。“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毛泽东同志这样分析群众的力量: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群众中有伟大的创造力,因为群众中有千千万万个诸葛亮。马克思认为,商品交换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成为了外人关系,商品交换应该在共同体(集体)之间进行,共同体(集体)内部是大家庭般的人与人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组织的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学所倡导的原子化个人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需要各级各类干部能够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汇集群众智慧,进而能够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巨大的智力资源。

  第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包含着对生产关系的优化,从而利于乡村产业振兴中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讲,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过程就是生产关系优化的过程,就是技术和管理提升的过程,就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河东张庄村的村支书在管理积分中,把“和谐”与“利他”作为重要的积分内容,就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管理创新,使劳动者在愉快友好的氛围中完成岗位任务,而不会出现过劳、内卷及躺平等负面情形。在村集体每年举办的海棠赏花节活动中,由于外来人员太多,村两委非常忙碌,该村不少农户就主动放弃自己的经营业务,为村集体事务提供志愿服务,这正是“干部心中有村民,村民心中有集体,集体发展为村民”带来的效应。

  第三,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过程是提升村两委成员综合素质的过程。村两委成员道德品质与业务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乡村产业更高质量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老支书那代人多劳多得的奋斗模式受到了挑战,多收获粮食,多加工生产出农产品,未必能够多带来货币收入。市场行情的变化,价格的变化,都给乡村产业的发展带来风险。河东张庄村的现任村支书这样说:“赚了是集体的,赔了是我个人的。”正是这样的决心和责任担当,团结了其他党员干部,团结了全体村民,使大家自愿把闲散资金汇集成为全村的乡村振兴互助资金,应对市场风险带来的困难。村支书为了不辜负全村人的期望,提升自己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自费去清华大学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在该村面粉厂长期供应的大客户突然不再购买他们的面粉时,他们没有抱怨、没有灰心,而是积极转型,打造出自己新的产品形态。针对上级政府对村集体资源、资金、资产的严格管理,他们灵活安排集体产业的组织经营模式,不仅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还使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逐年提升。

  第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一个创造集体力的过程,是新的生产力的形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能够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生产力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集体力这个概念,并总结了产生集体力的主要原因。集体力是多数人由于结合劳动(集体劳动)而创造出的一种生产力,这种结合劳动的产出远远大于同样数量的人在独立个体劳动模式下所创造的产出之和。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是乡村富有人气、富有生命力。只有足够多的劳动者汇集在集体经济组织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工协作,才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生产力,为乡村产业提供更大的力量支撑。该村村两委、群众代表商议,由党支部、村民、河南实佳面粉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出资360.8万元(村委会出资160万元,实佳面粉有限公司出资180万元,村民个人出资20万元),成立河东张庄村经济发展资金互助社,通过投资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为富民强村夯实经济基础。目前,集体经济年收益不低于20万元。

  三、五美庭院建设是生态宜居的驱动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中国需要和美乡村,和美需要五美庭院。尽管五美庭院的标准包括整洁美、卫生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五个方面,但是最直观最基本的是整洁美观,也是生态宜居的基本要求。因而,该村把五美庭院建设作为生态宜居的驱动引擎,推行“141”模式,坚持一个理念、用好四个抓手、完善一套机制,以“五美庭院”创建为抓手,实现庭院美、村庄美。

  整洁美观的环境是愉悦身心、孕育美好情感的必要条件。该村支书及村两委成员都认为,只要有一个村民还没有养成爱干净、爱美观的习惯,村庄就难以真正干净起来,难以真正充满美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事先做人的理念,不仅用于该村的企业管理中,也用到了该村的村庄建设中。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所在,农村美不美,不仅要看村庄内部主要街道的周边状况,更要看每家每户的庭院美不美。五美庭院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措施,城市与农村的生活品质及文明程度就体现在家庭日常中。河东张庄村把五美庭院建设做为生态宜居的驱动引擎,是抓住了根本。每个家庭的整洁、卫生、美观,需要家庭每个成员都具有较高的卫生及美观的意识,养成爱美、爱干净的习惯,不堆积垃圾,不乱扔乱放垃圾。通过五美庭院建设,使每个家庭成员能够深切体验到劳动创造美,劳动滋养美德。在农户种花养草的过程中,还能够充分感受到土壤的宝贵与自然生命的神奇,促进人对自然的热爱、人对他人的友爱和谐。村支书负责经营的食品连锁店中的员工来自不同的地方,他就对店中的员工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每天要把自己家里的卫生状况展示在积分群里,通过积分管理强化每个员工的家庭与个人的卫生意识。每位员工的卫生意识增强了,企业产品的质量就能够更让消费者放心。在这个村庄里,倡导家家户户在自家庭院中种些花花草草。每家每户庭院之外的卫生、美化、绿化、亮化由村集体负责。

  在绿化、美化村庄的过程中,老支书及村两委成员的辛苦付出是令人感动的。在没有工资、没有扶持政策的年代,他们用多种办法,从外地搜集回来一些柳树枝,自己育苗,在村里的街道两侧种植柳树;又远赴外地搜集来各种花花草草的种子,在每家庭院周围种上美化村庄的花草。有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后,他们购买了十多个品种的海棠树苗,在村内大量种植海棠,不仅美化、绿化了村庄,还开展乡村旅游,如今河东张村建成区绿化面积已达6202㎡,绿化率已达到33%。200余亩海棠环抱村庄,3000棵花树与白墙青瓦徽派建筑相得益彰,形成了“村在花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宜居乡村美景,至今已举办了七届海棠赏花节。老支书及其团队的辛苦付出不仅感动影响了全体村民,也带动他们的家人积极参与进来。不少美化村庄的花盆花坛及其中种养的花草,是老支书在外地工作的孩子自费为村庄购买的。其他村两委的家属也都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积极为村集体贡献力量。如今的河东张庄村荣获了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河南省美丽宜居村庄”、“许昌市美丽乡村”、等诸多殊荣。其他村庄也慕名前来参观、学习,俨然成了花石镇对外宣传的名片。这个村庄的庭院美、村庄美,还为本村适婚男青年带来了福利,有的男青年还娶到了市区的姑娘。在美化每个家庭、美化整个村庄的工作中,现任村支书想到了鸽子,目前村里还没有人养鸽子。村支书认为当鸽子能够在村里自由漫步、甚至能够随意地落在村里行人的肩膀上时,才能够证明他们村达到了生态宜居的标准,才充分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因为鸽子最能感受到人类是否友好。

  四、孝善文化是乡风文明的驱动引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依据马克思的观点,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天生是社会动物。人的社会属性意味者需要一定的社会交往活动,这种社会交往的纽带就是爱心,爱心来自孝善文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对孝善文化的简要表述。

  培养有爱心的村民,就首先需要弘扬孝善文化,使每个村民懂得孝善是美德,孝善是做人的本分。“治理村庄不能像治理企业那样,治理企业主要靠制度,治理村庄主要靠文化”,这是现任村支书的观点。孝善文化是该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驱动引擎。文明是以人类基本需求和全面发展的基本满足程度为共同尺度;文化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元素组成,由多种形式来表现。乡风文明是塑造乡村价值的目标所在,孝善文化在全村居民中的认同和实践是形成乡风文明的基础。在全村弘扬孝善文化,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群众乐于参加的形式,逐步使这种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该村的具体做法有多种,一是倡导村干部要具有孝善意识,以集体名义(多数情况下都是用村支书自己的劳动收入)为全村老年人购买生日蛋糕。这个做法还把本村一个有矛盾的家庭重新变得和睦起来,使这个家庭的儿子媳妇更加孝顺父母了。二是开展孝善行为的评比活动,每年评选出一定比例的“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好邻居”。村干部为获得此项荣誉的村民披红戴花,安排村军乐队献上庆祝乐曲,用非常隆重的形式进行表彰祝贺。其中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做法是,把好媳妇的表彰活动,安排在获奖者的娘家,使娘家人感到荣耀,促进亲戚关系更加和谐。三是每年还依托“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举办许多其他形式的孝善活动,不仅强化了孝善理念,也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了全村人的交流互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友好情感的形成与加强。该村通过开展“讲家事、传家风”“讲家史、传家训”等系列活动,深挖身边的孝善事例,邀请村内老人上台讲述家风家训和村内孝善故事,以群众能够切实感受到的人和事,感化人、教育人。该村还引导村民建立微信交流群,相互发送孝善文化信息,传递孝老敬老照片,在全村形成相互激励,不甘落后的良好氛围。四是将孝善事迹展览在“村史长廊”上;在孝善事迹突出的家庭门口树立正能量石,刻上爱、兴、兴旺、教、乐、心、和、孝礼、实、善、奋、能、勤善、俭、德行天下等字,供过往群众褒扬。孝善事迹突出的村民,在入党、村公益性岗位和入选村两委干部等事项中优先考虑。五是成立孝善文化志愿服务组织,经常为村内的孤寡老人提供打扫卫生、代购生活用品、聊天等服务。六是经常性组织孝善主题活动,举办“爱在心中、善扬天下”孝道文化节;与医院、学校等社会爱心单位和人士一起,定期开展孝老助老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组织在校学生为父母洗脚捶背等,使孝善文化在孩子心中扎根发芽长大。文化是历史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成果,文化也需要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来传播和弘扬。以文化人,是文化的作用,化人的过程就是社会实践的过程。由于重视孝善文化,该村不存在以收入多少衡量人生价值的观念,不存在因为收入多而受尊崇,因为收入少而被歧视的社会现象。全村共同奋斗的目标是全村的共同富裕,避免在本村出现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

  五、片区管理是治理有效的驱动引擎

  治理是对制度的执行,乡村治理是党的乡村建设与发展制度在一个乡村范围内的贯彻落实,其治理成效优劣取决于该村的支部书记及全村的其他党员干部,也深受上级领导干部的影响。上级行为方式可以分三种,一种是积极正确地作为,一种是消极懒政不作为,一种是滥用权力、胡乱作为。该村的老支书任职期间遇到过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都被老支书想办法克服了。老支书讲了一个邻村的事例,邻村的村支书像他一样,要为本村规划建设村庄内部的道路,因为一位上级领导的闲置老宅影响了施工,发生矛盾纠纷,该村工作造成极大被动,严重阻碍了发展脚步。老支书庆幸河东张庄村没有这样的绅士(意思是指豪强劣绅),才能够使他们顺利为本村完成了改电网、修道路及美化绿化亮化村庄的任务。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村庄治理的主要工作就是本村人员自己的事情了,即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乡村治理有效,强调要体现出自治、法治、德治、数治特色,这并非是要把治理分成四个方面的工作,而是在各项工作中体现出这些属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这意味着乡村治理需要乡村群众的充分参与,需要在每项事务、各项事务的各个过程,都使群众能够充分参与,并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全过程民主。该村的片区管理比较具备这样的特征。该村支书认为片区管理是“治理有效”这个乡村振兴目标的驱动引擎。该村的片区管理可以看作是网格化管理的升级版。村支书认为片区不宜过大,10多户居住相邻的居民家庭可以成为一个片区。片区长有条件与这10多户居民经常见面,经常交流,彼此十分熟悉,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该村的片区管理借鉴了浙江枫桥经验,要求“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通过片区积分化管理,提升乡村治理效果。村支书强调,相对于五美庭院突出的家庭与个人行为积分,片区管理突出的则是片区积分,体现的是集体意识和集体精神。片区管理,不仅是管理,也是服务,是精准化服务。

  河东张庄村结合村党支部、企业和村民庭院区位分布,将整个村庄划分为9个片区25个网格,一个片区由3个或2个网格组成。户与户之间自然相邻,没有庭院相隔。管理服务人员由退休干部、离任村干部、退休教师、致富带头人担任。通过定期走访议事制度、首问负责制度、清单化管理制度等,充分发挥管理服务人员的问题解答能力、政策宣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通过日常的邻里见面谈心交流、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汇总村民的意见与建议。村支部采取“片区+积分+二维码”办法,9位片区长“保姆式”服务村民,为村民编号发放“积分手册”,每月及时为参与村庄公共事务而出“义务工”的村民记分。每月依据积分状况,大张旗鼓地对村民进行表彰奖励,评出“积分冠军、重教之家、标杆庭院、优秀(片)区长”等先进人物。同时,对村民反映的事和人,一律实行“挂事督办”、“待提升村民挂牌”等制度,及时处理各种大事小事。村党支部定期对党员干部开展业务培训,采取发放宣传手册、真实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各片区长及其他管理服务人员的乡村治理与服务能力,常态化开展反邪教、防电信诈骗、矛盾调解等活动,不断增加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逐步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的现代化。“乡村不代表落后愚昧,乡村可以发展得与城市一样好,甚至比城市更好”,这是我们正在努力的目标。河东张庄村已经有信心提出了这样的发展愿景。虽然上述内容没有明确提到人才振兴与文化振兴,实际上在该村乡村振兴的各项行动中,已经包含有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的核心内容。孝善文化滋养出来的热爱乡村、热爱劳动的人都是人才。该村现任村支书对本村企业员工的要求是,每年必须读50本书。员工有文化,企业就有文化;村民有文化,乡村就有文化。该村的村干部每周要组织一次全体村民参加的学习文化、学习政策理论的活动;河东张庄村还有宣传党的政策文化戏剧团,经常义务到周边村庄去演出宣传;该村前任村支书十多年坚持练习书法,每年春节都为全体农户写对联,每天参加村戏剧团的演练活动,还被上级政府聘为社会法庭的顾问,用“老石说理”这种形式化解社会矛盾(因为老支书姓石)。毛泽东同志讲,“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该村的前任村支书讲,村支书必须能文能武。能文是指村支书善于以理服人,不怕讲理;能武是指敢于惩恶扬善,敢于同来自各个方面的负面力量做斗争。乡村振兴不仅是指乡村经济的增长,而且是乡村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讲,“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全面的,只有把乡村看成一个大家庭般的共同体(集体),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要依靠力量是每个村庄的全体成员,过分依赖招商引资,是舍本逐末。河东张庄村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一些人却在感慨找不到像河东张庄村这样的村支书。他们认为这样的村支书是可遇不可求的。就像他们去了南街村,就感慨南街村的王宏斌是特殊的能人,不是哪里都有的。他们不知道还有刘庄村、西滑封村、韩村河村、周家庄乡、华西村、袁家村、兴十四村、滕头村、宝山村、塘约村等等。我们是不是需要换个角度想一想,我们自己是否愿意成为这样的村支书、是否有能力成为这样的村支书?或者我们是否需要进一步来考虑,该村现任村支书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受了老村支书的怎样影响?老村支书又是如何拥有了如此坚定的为公不为私的精神?如此坚定的敢于弘扬正气、打压邪气的精神?如何使全社会为这类村支书的产生与发挥作用提供更好的环境。这需要不同层面的努力,如果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够按照入党誓词所描述的初心去要求自己,这样的村支书一定会越来越多的,乡村振兴的力量就必然越来越大了。

(作者: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洛阳市洛龙区乡村振兴促进中心副主任赵意焕,禹州市花石镇党委书记王虎;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好生活向度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与路径研究”(21BKS121))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智库动态
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来自禹州市花石镇河东张庄村的探索
发布日期:2024-09-02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擎,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所在。乡村振兴不仅意味着现代化技术、机器设备在乡村的广泛应用,而且意味着使乡村能够成长为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地方,使乡村成为人的现代化塑造之地,能够为人们带来丰厚的物质财富与崇高的精神价值。禹州市花石镇河东张庄村提出了这样的发展愿景:“让农村成为城市人的奢饰品”,这愿景展现出的自信来自实力。该村发展实力的根本支撑在于,他们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与驱动引擎。物质可以化精神,精神可以化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首先需要唤起发展主体的参与动力,需要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一、初心教育是组织振兴的动力之源

  组织振兴是指农村的基层党支部坚强有力,能够及时准确地理解党的政策、执行党的政策。我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华民族从内忧外患之中挽救出来,之所以能够带领全体人民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把党支部建在连队上,塑造了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把党支部建在行政村上,使劳动人民能够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激发劳动人民的主人翁自觉,形成“六亿神州尽舜尧”的生动场景。行政村党支部是具体落实党的各项政策的一线指挥部,是至关重要的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中的组织振兴是关键,没有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其他几个方面的振兴就很难实现。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意识的能动性,这就是人的态度问题。积极的态度与消极的态度对应着截然相反的行为结果。每个人的初心是自己行为的根本动因,是自己的精神之源。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就认识到,“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2019年,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个初心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每位共产党员在入党之时都要进行入党宣誓,入党誓词具体描述了每位共产党员应该坚守的初心使命。当我们发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时,它提醒我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名与利而奋斗,而是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而奋斗。

  这样的初心具体到一个村的党员干部那里,就是每个党员干部需要把自己的各项业务与全村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联系起来。该村明确了“为村庄谋发展、为村民谋幸福”的初心、“爱我村民、爱我村庄”的价值观和建设“全省知名、幸福村庄”的美好愿景。禹州的名字来源于古代治水英雄大禹,他因治水有功而在此地受到封赏。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的是公心与牺牲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激励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是由这些富有牺牲奉献精神的人推动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里的牺牲不仅指牺牲生命,也包含了无私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个村庄的前任村支书在那个没有工资的年代,常常取出自己的劳动所得,用于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在那个卖一尺布只能赚2分钱的年代,老支书自己拿出1000元来解决一个发展难题,带动了其他村干部一人拿出500元。类似的情况有许多。他们在国家没有开展农村电网改造的时候,自己筹资改造了电网;在国家没有推动村村通建设的时候,自己筹资为村庄修建了道路;在国家没有提出美丽乡村建设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绿化、美化、亮化村庄;在国家2006年取消农业税之前的2005年,他们村干部用自己的劳动收入代替全体村民上交了本村的农业税。每走一步都是为了全体村民,每一步走得都非常合乎党中央的发展意图。

  老支书和村干部不仅为村庄发展提供了许多资金支持,而且付出的劳动也远远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他们第一次为村庄修路用的材料是比较原始的三混土,即由土、沙子和白石灰组成。这种三混土只能在夏季炎热的时间黏合在一起。这些村干部轮番在施工现场管控质量,每人每次值守一天。头顶是炎炎烈日,脚下是滚烫的石灰泥,每位村干部的脚上都被烫出了水泡。前任村支书及村两委的牺牲奉献精神传承给了现任村支书与现任村两委。现任村支书每年年终时把自己的全部工资取出来加上自己的部分经营收入,用于给其他在村里付出劳动的主要人员发红包;还用自己家庭收入聘请北京一家专业公司为村庄做规划。两任村支书化私为公的榜样作用,使全村党员干部发自内心地愿意履行本村组织振兴倡导的初心:为村民谋幸福,为村庄谋发展。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同就是组织振兴的动力之源,使每位党员干部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村两委的积极态度影响带动了全体村民的积极情绪,使整个村庄充满了乡村振兴所需要的正能量。“爱党爱国爱张庄,爱亲爱友爱自己”已经成为全体河东张庄村村民的价值认同。

  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产业振兴的驱动引擎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不少村支书倍感头疼的事情,怎么能够成为产业振兴的驱动引擎?他们也许认同共同富裕,但是无法认同集体经济,认为根本没有办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他们有的认为那些集体经济强村,都是由特殊的能人、特殊的时代条件、特殊的村庄条件造成的。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之所以能够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驱动引擎,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就需要把全体村民团结起来,团结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和智力支持。“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毛泽东同志这样分析群众的力量: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群众中有伟大的创造力,因为群众中有千千万万个诸葛亮。马克思认为,商品交换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成为了外人关系,商品交换应该在共同体(集体)之间进行,共同体(集体)内部是大家庭般的人与人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组织的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学所倡导的原子化个人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需要各级各类干部能够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汇集群众智慧,进而能够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巨大的智力资源。

  第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包含着对生产关系的优化,从而利于乡村产业振兴中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讲,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过程就是生产关系优化的过程,就是技术和管理提升的过程,就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河东张庄村的村支书在管理积分中,把“和谐”与“利他”作为重要的积分内容,就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管理创新,使劳动者在愉快友好的氛围中完成岗位任务,而不会出现过劳、内卷及躺平等负面情形。在村集体每年举办的海棠赏花节活动中,由于外来人员太多,村两委非常忙碌,该村不少农户就主动放弃自己的经营业务,为村集体事务提供志愿服务,这正是“干部心中有村民,村民心中有集体,集体发展为村民”带来的效应。

  第三,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过程是提升村两委成员综合素质的过程。村两委成员道德品质与业务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乡村产业更高质量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老支书那代人多劳多得的奋斗模式受到了挑战,多收获粮食,多加工生产出农产品,未必能够多带来货币收入。市场行情的变化,价格的变化,都给乡村产业的发展带来风险。河东张庄村的现任村支书这样说:“赚了是集体的,赔了是我个人的。”正是这样的决心和责任担当,团结了其他党员干部,团结了全体村民,使大家自愿把闲散资金汇集成为全村的乡村振兴互助资金,应对市场风险带来的困难。村支书为了不辜负全村人的期望,提升自己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自费去清华大学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在该村面粉厂长期供应的大客户突然不再购买他们的面粉时,他们没有抱怨、没有灰心,而是积极转型,打造出自己新的产品形态。针对上级政府对村集体资源、资金、资产的严格管理,他们灵活安排集体产业的组织经营模式,不仅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还使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逐年提升。

  第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一个创造集体力的过程,是新的生产力的形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能够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生产力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集体力这个概念,并总结了产生集体力的主要原因。集体力是多数人由于结合劳动(集体劳动)而创造出的一种生产力,这种结合劳动的产出远远大于同样数量的人在独立个体劳动模式下所创造的产出之和。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是乡村富有人气、富有生命力。只有足够多的劳动者汇集在集体经济组织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工协作,才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生产力,为乡村产业提供更大的力量支撑。该村村两委、群众代表商议,由党支部、村民、河南实佳面粉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出资360.8万元(村委会出资160万元,实佳面粉有限公司出资180万元,村民个人出资20万元),成立河东张庄村经济发展资金互助社,通过投资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为富民强村夯实经济基础。目前,集体经济年收益不低于20万元。

  三、五美庭院建设是生态宜居的驱动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中国需要和美乡村,和美需要五美庭院。尽管五美庭院的标准包括整洁美、卫生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五个方面,但是最直观最基本的是整洁美观,也是生态宜居的基本要求。因而,该村把五美庭院建设作为生态宜居的驱动引擎,推行“141”模式,坚持一个理念、用好四个抓手、完善一套机制,以“五美庭院”创建为抓手,实现庭院美、村庄美。

  整洁美观的环境是愉悦身心、孕育美好情感的必要条件。该村支书及村两委成员都认为,只要有一个村民还没有养成爱干净、爱美观的习惯,村庄就难以真正干净起来,难以真正充满美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事先做人的理念,不仅用于该村的企业管理中,也用到了该村的村庄建设中。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所在,农村美不美,不仅要看村庄内部主要街道的周边状况,更要看每家每户的庭院美不美。五美庭院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措施,城市与农村的生活品质及文明程度就体现在家庭日常中。河东张庄村把五美庭院建设做为生态宜居的驱动引擎,是抓住了根本。每个家庭的整洁、卫生、美观,需要家庭每个成员都具有较高的卫生及美观的意识,养成爱美、爱干净的习惯,不堆积垃圾,不乱扔乱放垃圾。通过五美庭院建设,使每个家庭成员能够深切体验到劳动创造美,劳动滋养美德。在农户种花养草的过程中,还能够充分感受到土壤的宝贵与自然生命的神奇,促进人对自然的热爱、人对他人的友爱和谐。村支书负责经营的食品连锁店中的员工来自不同的地方,他就对店中的员工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每天要把自己家里的卫生状况展示在积分群里,通过积分管理强化每个员工的家庭与个人的卫生意识。每位员工的卫生意识增强了,企业产品的质量就能够更让消费者放心。在这个村庄里,倡导家家户户在自家庭院中种些花花草草。每家每户庭院之外的卫生、美化、绿化、亮化由村集体负责。

  在绿化、美化村庄的过程中,老支书及村两委成员的辛苦付出是令人感动的。在没有工资、没有扶持政策的年代,他们用多种办法,从外地搜集回来一些柳树枝,自己育苗,在村里的街道两侧种植柳树;又远赴外地搜集来各种花花草草的种子,在每家庭院周围种上美化村庄的花草。有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后,他们购买了十多个品种的海棠树苗,在村内大量种植海棠,不仅美化、绿化了村庄,还开展乡村旅游,如今河东张村建成区绿化面积已达6202㎡,绿化率已达到33%。200余亩海棠环抱村庄,3000棵花树与白墙青瓦徽派建筑相得益彰,形成了“村在花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宜居乡村美景,至今已举办了七届海棠赏花节。老支书及其团队的辛苦付出不仅感动影响了全体村民,也带动他们的家人积极参与进来。不少美化村庄的花盆花坛及其中种养的花草,是老支书在外地工作的孩子自费为村庄购买的。其他村两委的家属也都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积极为村集体贡献力量。如今的河东张庄村荣获了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河南省美丽宜居村庄”、“许昌市美丽乡村”、等诸多殊荣。其他村庄也慕名前来参观、学习,俨然成了花石镇对外宣传的名片。这个村庄的庭院美、村庄美,还为本村适婚男青年带来了福利,有的男青年还娶到了市区的姑娘。在美化每个家庭、美化整个村庄的工作中,现任村支书想到了鸽子,目前村里还没有人养鸽子。村支书认为当鸽子能够在村里自由漫步、甚至能够随意地落在村里行人的肩膀上时,才能够证明他们村达到了生态宜居的标准,才充分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因为鸽子最能感受到人类是否友好。

  四、孝善文化是乡风文明的驱动引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依据马克思的观点,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天生是社会动物。人的社会属性意味者需要一定的社会交往活动,这种社会交往的纽带就是爱心,爱心来自孝善文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对孝善文化的简要表述。

  培养有爱心的村民,就首先需要弘扬孝善文化,使每个村民懂得孝善是美德,孝善是做人的本分。“治理村庄不能像治理企业那样,治理企业主要靠制度,治理村庄主要靠文化”,这是现任村支书的观点。孝善文化是该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驱动引擎。文明是以人类基本需求和全面发展的基本满足程度为共同尺度;文化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元素组成,由多种形式来表现。乡风文明是塑造乡村价值的目标所在,孝善文化在全村居民中的认同和实践是形成乡风文明的基础。在全村弘扬孝善文化,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群众乐于参加的形式,逐步使这种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该村的具体做法有多种,一是倡导村干部要具有孝善意识,以集体名义(多数情况下都是用村支书自己的劳动收入)为全村老年人购买生日蛋糕。这个做法还把本村一个有矛盾的家庭重新变得和睦起来,使这个家庭的儿子媳妇更加孝顺父母了。二是开展孝善行为的评比活动,每年评选出一定比例的“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好邻居”。村干部为获得此项荣誉的村民披红戴花,安排村军乐队献上庆祝乐曲,用非常隆重的形式进行表彰祝贺。其中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做法是,把好媳妇的表彰活动,安排在获奖者的娘家,使娘家人感到荣耀,促进亲戚关系更加和谐。三是每年还依托“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举办许多其他形式的孝善活动,不仅强化了孝善理念,也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了全村人的交流互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友好情感的形成与加强。该村通过开展“讲家事、传家风”“讲家史、传家训”等系列活动,深挖身边的孝善事例,邀请村内老人上台讲述家风家训和村内孝善故事,以群众能够切实感受到的人和事,感化人、教育人。该村还引导村民建立微信交流群,相互发送孝善文化信息,传递孝老敬老照片,在全村形成相互激励,不甘落后的良好氛围。四是将孝善事迹展览在“村史长廊”上;在孝善事迹突出的家庭门口树立正能量石,刻上爱、兴、兴旺、教、乐、心、和、孝礼、实、善、奋、能、勤善、俭、德行天下等字,供过往群众褒扬。孝善事迹突出的村民,在入党、村公益性岗位和入选村两委干部等事项中优先考虑。五是成立孝善文化志愿服务组织,经常为村内的孤寡老人提供打扫卫生、代购生活用品、聊天等服务。六是经常性组织孝善主题活动,举办“爱在心中、善扬天下”孝道文化节;与医院、学校等社会爱心单位和人士一起,定期开展孝老助老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组织在校学生为父母洗脚捶背等,使孝善文化在孩子心中扎根发芽长大。文化是历史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成果,文化也需要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来传播和弘扬。以文化人,是文化的作用,化人的过程就是社会实践的过程。由于重视孝善文化,该村不存在以收入多少衡量人生价值的观念,不存在因为收入多而受尊崇,因为收入少而被歧视的社会现象。全村共同奋斗的目标是全村的共同富裕,避免在本村出现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

  五、片区管理是治理有效的驱动引擎

  治理是对制度的执行,乡村治理是党的乡村建设与发展制度在一个乡村范围内的贯彻落实,其治理成效优劣取决于该村的支部书记及全村的其他党员干部,也深受上级领导干部的影响。上级行为方式可以分三种,一种是积极正确地作为,一种是消极懒政不作为,一种是滥用权力、胡乱作为。该村的老支书任职期间遇到过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都被老支书想办法克服了。老支书讲了一个邻村的事例,邻村的村支书像他一样,要为本村规划建设村庄内部的道路,因为一位上级领导的闲置老宅影响了施工,发生矛盾纠纷,该村工作造成极大被动,严重阻碍了发展脚步。老支书庆幸河东张庄村没有这样的绅士(意思是指豪强劣绅),才能够使他们顺利为本村完成了改电网、修道路及美化绿化亮化村庄的任务。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村庄治理的主要工作就是本村人员自己的事情了,即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乡村治理有效,强调要体现出自治、法治、德治、数治特色,这并非是要把治理分成四个方面的工作,而是在各项工作中体现出这些属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这意味着乡村治理需要乡村群众的充分参与,需要在每项事务、各项事务的各个过程,都使群众能够充分参与,并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全过程民主。该村的片区管理比较具备这样的特征。该村支书认为片区管理是“治理有效”这个乡村振兴目标的驱动引擎。该村的片区管理可以看作是网格化管理的升级版。村支书认为片区不宜过大,10多户居住相邻的居民家庭可以成为一个片区。片区长有条件与这10多户居民经常见面,经常交流,彼此十分熟悉,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该村的片区管理借鉴了浙江枫桥经验,要求“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通过片区积分化管理,提升乡村治理效果。村支书强调,相对于五美庭院突出的家庭与个人行为积分,片区管理突出的则是片区积分,体现的是集体意识和集体精神。片区管理,不仅是管理,也是服务,是精准化服务。

  河东张庄村结合村党支部、企业和村民庭院区位分布,将整个村庄划分为9个片区25个网格,一个片区由3个或2个网格组成。户与户之间自然相邻,没有庭院相隔。管理服务人员由退休干部、离任村干部、退休教师、致富带头人担任。通过定期走访议事制度、首问负责制度、清单化管理制度等,充分发挥管理服务人员的问题解答能力、政策宣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通过日常的邻里见面谈心交流、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汇总村民的意见与建议。村支部采取“片区+积分+二维码”办法,9位片区长“保姆式”服务村民,为村民编号发放“积分手册”,每月及时为参与村庄公共事务而出“义务工”的村民记分。每月依据积分状况,大张旗鼓地对村民进行表彰奖励,评出“积分冠军、重教之家、标杆庭院、优秀(片)区长”等先进人物。同时,对村民反映的事和人,一律实行“挂事督办”、“待提升村民挂牌”等制度,及时处理各种大事小事。村党支部定期对党员干部开展业务培训,采取发放宣传手册、真实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各片区长及其他管理服务人员的乡村治理与服务能力,常态化开展反邪教、防电信诈骗、矛盾调解等活动,不断增加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逐步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的现代化。“乡村不代表落后愚昧,乡村可以发展得与城市一样好,甚至比城市更好”,这是我们正在努力的目标。河东张庄村已经有信心提出了这样的发展愿景。虽然上述内容没有明确提到人才振兴与文化振兴,实际上在该村乡村振兴的各项行动中,已经包含有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的核心内容。孝善文化滋养出来的热爱乡村、热爱劳动的人都是人才。该村现任村支书对本村企业员工的要求是,每年必须读50本书。员工有文化,企业就有文化;村民有文化,乡村就有文化。该村的村干部每周要组织一次全体村民参加的学习文化、学习政策理论的活动;河东张庄村还有宣传党的政策文化戏剧团,经常义务到周边村庄去演出宣传;该村前任村支书十多年坚持练习书法,每年春节都为全体农户写对联,每天参加村戏剧团的演练活动,还被上级政府聘为社会法庭的顾问,用“老石说理”这种形式化解社会矛盾(因为老支书姓石)。毛泽东同志讲,“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该村的前任村支书讲,村支书必须能文能武。能文是指村支书善于以理服人,不怕讲理;能武是指敢于惩恶扬善,敢于同来自各个方面的负面力量做斗争。乡村振兴不仅是指乡村经济的增长,而且是乡村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讲,“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全面的,只有把乡村看成一个大家庭般的共同体(集体),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要依靠力量是每个村庄的全体成员,过分依赖招商引资,是舍本逐末。河东张庄村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一些人却在感慨找不到像河东张庄村这样的村支书。他们认为这样的村支书是可遇不可求的。就像他们去了南街村,就感慨南街村的王宏斌是特殊的能人,不是哪里都有的。他们不知道还有刘庄村、西滑封村、韩村河村、周家庄乡、华西村、袁家村、兴十四村、滕头村、宝山村、塘约村等等。我们是不是需要换个角度想一想,我们自己是否愿意成为这样的村支书、是否有能力成为这样的村支书?或者我们是否需要进一步来考虑,该村现任村支书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受了老村支书的怎样影响?老村支书又是如何拥有了如此坚定的为公不为私的精神?如此坚定的敢于弘扬正气、打压邪气的精神?如何使全社会为这类村支书的产生与发挥作用提供更好的环境。这需要不同层面的努力,如果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够按照入党誓词所描述的初心去要求自己,这样的村支书一定会越来越多的,乡村振兴的力量就必然越来越大了。

(作者: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洛阳市洛龙区乡村振兴促进中心副主任赵意焕,禹州市花石镇党委书记王虎;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好生活向度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与路径研究”(21BKS121))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