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刘应杰:推动数字化变革中出版业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3-02-26

  面对数字化发展中的数字出版变革大潮,我的总体感受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带来一场出版业的革命性变化,只有顺势而为,迎接并融入这场变革,才能创造数字出版新的未来。下面,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第一,从一部智能手机看数字出版发展前景

  我们每天最离不了的东西是什么?当然是手机了。现在到处都可以看到“低头一族”,地铁、公交车、马路、饭桌,到处都在看手机;回到家里,老婆、孩子每个人也都在看手机。“手机”具有了超过一切物品的强大“魔力”。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手机经济”、“手机社会”。

  手机能干什么?手机最早是用来打电话的,现在除打电话外,其他功能越来越多:发短信、看微信、上网购物、买东西付款、照相、看新闻、听音乐、看视频、玩游戏、视频对话、网上会议、录音、录像、导航,当然还有买书、看书、听书、写书、发书,使用网上图书馆、建造自己的手机图书馆等等。手机成为一个高度集成的移动智能终端,成为一个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无限量信息源。从理论上说,一个人用手机上网,可以与全世界每个人、每个网络、每个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造出一个高度互联的网络世界。一部手机,共享天下;一部手机,搞定生活。

  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还将会有更加强大的功能,向着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万物智联”,实现现实世界、数字世界、虚拟世界的交互融合。最近火起来的一个概念,就是“元世界”,也叫“元宇宙”。“脸书”(Facebook)提出要转型为“元宇宙”公司,要创造出一个奇异的虚拟与现实交互的数字新世界。

  回到数字出版,实际上最早的数字产品和数字化就发生在出版印刷领域。中国的四大发明,其中有两项都与出版有关:造纸术和印刷术。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和不断发展,电脑打字改变了人们的写字方式,文字变成了计算机编码,文字数字化了,后来语言、声音、图片、影像也都数字化了,这些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领域,带来一个革命性变化的崭新出版世界。

  智能手机成为每个人通往外部世界的端口,成为数字化的“魔方”。数字化出版也需要实现与手机的结合,才能进入每个人的生活,充分显示其无限升级的能量。

  第二,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五大趋势

  全世界的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未来还将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变化,正在并将继续对出版业带来重要影响。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图书网店网购对传统实体书店带来巨大冲击。现在,通过网上书店购书的人越来越多,网上购书比实体店要便宜很多,同时还有快递的方便,实体书店只剩下了现场挑选书的优势。淘宝、天猫、当当等,都成为网购图书的首选。大量的实体书店面临着生存问题,有的不得不靠补贴才能维持。

  二是网络图书对实体图书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冲击。现在有许多网络图书,让人通过网络下载观看,具有快速出版发行、价格便宜、流行性强等特点,受到读者特别是青年人的欢迎。如每年产生大量网络流行小说,数量远大于纸质出版小说,有的还改编成电视电影。

  三是数字图书馆和掌上图书馆颠覆了传统的图书馆形态。随着大数据和云服务的蓬勃发展,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形成了海量数字图书,包括新的视听读物发展,突破了过去的时空限制,让更多人享用到数字出版的好处。个人也可以下载大量图书,建立专属于自己的数字图书馆,改变了过去的买书和藏书方式。

  四是数字化音像图文和融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图书形态。融媒体出版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享受,颠覆了以前的读书、看书传统,形成了听书、听音乐、听讲话、看视频、甚至参与图书修改创作的全新体验,达到了综合、立体、多元的感受效果。现在,许多人每天用不少时间刷抖音、看短视频,也有许多人成为网红视频主播和短视频创作者。

  五是人工智能发展实现了在线翻译阅读的即时国际交流。随着多语言高智能在线翻译软件的发展,全世界各种语言的图书、音像都可以适时观看,不断打破时空的限制,使人们获得了更加广阔的视听空间,真正畅漾在无边知识的海洋。

  第三,数字化革命对我国出版业发展带来重要启示

  国家“十四五”规划全面描绘了我国未来数字化发展的新图景,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的目标和任务,包括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生态,发展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文旅等等。当然,也包括“数字出版”和“智慧出版”。

  一场正在兴起和不断发展的数字出版革命,必将极大地改变我国的出版业现状,创造出版业发展的新形态新模式。这给我国出版业带来新的重要启示:

  一是顺应数字出版的时代潮流,积极拥抱数字出版革命。国家提出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出版界需要在做好传统图书出版的同时,更多地参与到数字出版中来。这正像传统商业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银行业适应移动支付带来的“无现金社会”一样,出版业也需要适应“无纸化出版”所带来的冲击和变革。当然,数字出版并不完全否定传统纸质出版,纸质出版还将长期存在,也需要不断发展。

  二是促进出版业融合发展,打造多元、立体、综合性出版新优势。适应“新四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积极发展线上线下、有纸无纸、图书音像、多媒体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给出版业插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翅膀,实现出版业新的腾飞发展。

  三是变革出版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培养新的出版人才团队。新的数字出版革命,将会带来出版人才队伍的新变化。现在的编辑与过去的编辑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收到的稿件基本都是电子版,作者也参与了出版的更多工作。数字出版需要一大批熟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包括策划、编辑、营销和经营管理人才,这些方面都将会大有作为。

  四是研究制定数字出版标准和规范,建立良好的数字出版生态环境。出版标准和规范很重要,可以使大家有所依从。现在出版的图书标准不一,规格各异。在家里整理书架很困难,怎么也摆不齐,有各种大小开本,长短不一,高低不同。有一次,出版社要送我一套书,专门送给我精装本,我说你最好送我简装本,精装本好看不好用,是为了让人看而不是让人用的。还有,到书店买书,都是塑料纸包着,打开又困难,干脆就不看不买了。现在国外都流行简包装、无包装,名牌服装、名贵葡萄酒,也不怎么包装。书更应该简包装、无包装,真正有价值的书,即使旧书也会受到欢迎。我们需要建立数字出版的标准和规范,特别是建立统一的数字出版平台,实现标准统一和信息共享。新的数字出版需要大家共建共治共享,良性竞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数字出版不可或缺,而且肩负重任。我国出版业一定能够适应数字化出版浪潮,实现新的融合发展,创造新的未来!

(作者:刘应杰,国务院研究室专题调研组组长,中国政策专家库专家委员会委员)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刘应杰:推动数字化变革中出版业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3-02-26

  面对数字化发展中的数字出版变革大潮,我的总体感受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带来一场出版业的革命性变化,只有顺势而为,迎接并融入这场变革,才能创造数字出版新的未来。下面,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第一,从一部智能手机看数字出版发展前景

  我们每天最离不了的东西是什么?当然是手机了。现在到处都可以看到“低头一族”,地铁、公交车、马路、饭桌,到处都在看手机;回到家里,老婆、孩子每个人也都在看手机。“手机”具有了超过一切物品的强大“魔力”。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手机经济”、“手机社会”。

  手机能干什么?手机最早是用来打电话的,现在除打电话外,其他功能越来越多:发短信、看微信、上网购物、买东西付款、照相、看新闻、听音乐、看视频、玩游戏、视频对话、网上会议、录音、录像、导航,当然还有买书、看书、听书、写书、发书,使用网上图书馆、建造自己的手机图书馆等等。手机成为一个高度集成的移动智能终端,成为一个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无限量信息源。从理论上说,一个人用手机上网,可以与全世界每个人、每个网络、每个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造出一个高度互联的网络世界。一部手机,共享天下;一部手机,搞定生活。

  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还将会有更加强大的功能,向着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万物智联”,实现现实世界、数字世界、虚拟世界的交互融合。最近火起来的一个概念,就是“元世界”,也叫“元宇宙”。“脸书”(Facebook)提出要转型为“元宇宙”公司,要创造出一个奇异的虚拟与现实交互的数字新世界。

  回到数字出版,实际上最早的数字产品和数字化就发生在出版印刷领域。中国的四大发明,其中有两项都与出版有关:造纸术和印刷术。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和不断发展,电脑打字改变了人们的写字方式,文字变成了计算机编码,文字数字化了,后来语言、声音、图片、影像也都数字化了,这些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领域,带来一个革命性变化的崭新出版世界。

  智能手机成为每个人通往外部世界的端口,成为数字化的“魔方”。数字化出版也需要实现与手机的结合,才能进入每个人的生活,充分显示其无限升级的能量。

  第二,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五大趋势

  全世界的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未来还将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变化,正在并将继续对出版业带来重要影响。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图书网店网购对传统实体书店带来巨大冲击。现在,通过网上书店购书的人越来越多,网上购书比实体店要便宜很多,同时还有快递的方便,实体书店只剩下了现场挑选书的优势。淘宝、天猫、当当等,都成为网购图书的首选。大量的实体书店面临着生存问题,有的不得不靠补贴才能维持。

  二是网络图书对实体图书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冲击。现在有许多网络图书,让人通过网络下载观看,具有快速出版发行、价格便宜、流行性强等特点,受到读者特别是青年人的欢迎。如每年产生大量网络流行小说,数量远大于纸质出版小说,有的还改编成电视电影。

  三是数字图书馆和掌上图书馆颠覆了传统的图书馆形态。随着大数据和云服务的蓬勃发展,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形成了海量数字图书,包括新的视听读物发展,突破了过去的时空限制,让更多人享用到数字出版的好处。个人也可以下载大量图书,建立专属于自己的数字图书馆,改变了过去的买书和藏书方式。

  四是数字化音像图文和融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图书形态。融媒体出版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享受,颠覆了以前的读书、看书传统,形成了听书、听音乐、听讲话、看视频、甚至参与图书修改创作的全新体验,达到了综合、立体、多元的感受效果。现在,许多人每天用不少时间刷抖音、看短视频,也有许多人成为网红视频主播和短视频创作者。

  五是人工智能发展实现了在线翻译阅读的即时国际交流。随着多语言高智能在线翻译软件的发展,全世界各种语言的图书、音像都可以适时观看,不断打破时空的限制,使人们获得了更加广阔的视听空间,真正畅漾在无边知识的海洋。

  第三,数字化革命对我国出版业发展带来重要启示

  国家“十四五”规划全面描绘了我国未来数字化发展的新图景,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的目标和任务,包括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生态,发展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文旅等等。当然,也包括“数字出版”和“智慧出版”。

  一场正在兴起和不断发展的数字出版革命,必将极大地改变我国的出版业现状,创造出版业发展的新形态新模式。这给我国出版业带来新的重要启示:

  一是顺应数字出版的时代潮流,积极拥抱数字出版革命。国家提出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出版界需要在做好传统图书出版的同时,更多地参与到数字出版中来。这正像传统商业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银行业适应移动支付带来的“无现金社会”一样,出版业也需要适应“无纸化出版”所带来的冲击和变革。当然,数字出版并不完全否定传统纸质出版,纸质出版还将长期存在,也需要不断发展。

  二是促进出版业融合发展,打造多元、立体、综合性出版新优势。适应“新四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积极发展线上线下、有纸无纸、图书音像、多媒体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给出版业插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翅膀,实现出版业新的腾飞发展。

  三是变革出版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培养新的出版人才团队。新的数字出版革命,将会带来出版人才队伍的新变化。现在的编辑与过去的编辑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收到的稿件基本都是电子版,作者也参与了出版的更多工作。数字出版需要一大批熟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包括策划、编辑、营销和经营管理人才,这些方面都将会大有作为。

  四是研究制定数字出版标准和规范,建立良好的数字出版生态环境。出版标准和规范很重要,可以使大家有所依从。现在出版的图书标准不一,规格各异。在家里整理书架很困难,怎么也摆不齐,有各种大小开本,长短不一,高低不同。有一次,出版社要送我一套书,专门送给我精装本,我说你最好送我简装本,精装本好看不好用,是为了让人看而不是让人用的。还有,到书店买书,都是塑料纸包着,打开又困难,干脆就不看不买了。现在国外都流行简包装、无包装,名牌服装、名贵葡萄酒,也不怎么包装。书更应该简包装、无包装,真正有价值的书,即使旧书也会受到欢迎。我们需要建立数字出版的标准和规范,特别是建立统一的数字出版平台,实现标准统一和信息共享。新的数字出版需要大家共建共治共享,良性竞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数字出版不可或缺,而且肩负重任。我国出版业一定能够适应数字化出版浪潮,实现新的融合发展,创造新的未来!

(作者:刘应杰,国务院研究室专题调研组组长,中国政策专家库专家委员会委员)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