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9月1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推进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民政部部长唐登杰表示,民政部将紧紧抓住“十四五”重要窗口机遇期,重点从三个方面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路子。
一是强化党对老龄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健全老龄工作体系。推动在老龄工作领域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上下左右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机制,加快形成老龄工作大格局,落实好各级老龄工作有人抓、老年人事情有人管、老年人困难有人帮。
二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应对人口老龄化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推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取得新进展。民政部将持续推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基本养老服务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进力度,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和居家适老化改造等,加强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三是持续引导动员全社会参与,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引导全社会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广泛共识和工作合力。协调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政策并组织实施,鼓励支持老年人发挥积极作用。
推动各级各类社会组织不断作出新贡献
当前,我国有近90万家社会组织,覆盖了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超过了1100万人。如何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介绍,各级民政部门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优化结构布局为主线,以服务国家和社会为使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在制度保障方面,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税费优惠、人才保障等政策的落实力度,激发社会组织的内生活力和发展动力;在作用发挥方面,民政部动员行业协会商会助力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动员学会研究会助力国家科技创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动员社会服务机构助力民生保障和服务等等。
“在监督管理方面,我们加强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社会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切实履行社会组织登记、年检、评估等各项行政职责,推动社会组织自觉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在环境营造方面,我们选树了一批先进社会组织,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带动效应,持续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严厉打击整治各种非法社会组织,净化社会组织的生态空间。”詹成付说。
加强民生兜底保障
作为负责基本民生保障的重要部门,民政部在加强民生兜底保障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对此,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介绍,近年来,民政部门按照困难程度分层、救助内容分类、动态监测预警的思路,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加快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推进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完善低保等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重点做好申请能力不足困难群众的发现和救助工作。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对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单独纳入低保,着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时调整救助保障标准。
二是加强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人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员,以及当地政府认定的其他困难人员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并与教育、医疗、住建等部门建立共享机制,加强监测预警,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三是健全综合救助帮扶机制。会同相关部门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针对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救助帮扶政策,不断提升救助的可及性和覆盖面。全面推行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加大对临时遇困人员的救助力度。
四是持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瞄准共同富裕目标下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加强社会救助政策理论研究,在服务类社会救助、居住地申办低保等方面开展试点试验,及时总结推广地方典型经验做法,适时出台政策制度,持续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让困难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