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给幼童扎针时没有扎准,护士竟被家长连踹数脚!可护士从地上爬起来,第一时间不是察看自己的伤情,去讨要公道,而是拔出了还留在患儿体内的针头。南京溧水区发生的这一幕让原本暴力的画面有了暖色。
善良的东西总是能让人怦然心动。人格的力量,职业的处置精神,护士用一个很简单的举动赢得了赞誉。在那一刻,护士没有被情绪左右,也没有陷入到个人利益的狭隘中。这不仅是以德报怨式的善良,更是职业精神的体现。很显然,只有将爱心、良知和责任感放在第一位的,才能在这样的时刻放下个人荣辱,才能放下身体所受的伤害、人格所受的污辱;也只有良好严格的职业素养,才能让她在关键时候将工作放在第一位。她守住了底线、守住了自己的神圣职责,也守住了良知、守住了公众的期待。而这样的回应远比回身打一拳,或者转身离去不管不顾要有力量得多。
医患关系紧张,有的是因为医疗纠纷、医疗行业的腐败、过度医疗等问题,引发社会不满;有的则是因为频频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给医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人人自危。医护人员在这样的氛围中工作,其焦虑可想而知。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在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时候,也会有负面的情绪。
可是医生又不同于普通职业,他需要在工作的时候敬职敬业,尽量排除负面情绪的干扰。当不公正行为发生时,社会该如何处理?医护人员自身在负面情绪和职业面前又如何取舍?当同行遭遇不公平对待时,是否能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职业?这些都成了医护人员的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社会要维护医护人员的正当权益,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样的,在这道考题面前,每名医护人员都是考生,都可能面对外界严苛的审视。每一名医护人员也都是形象的守护者。
南京的这位护士用一个漂亮的起身拔针,将公众的担忧和质疑抛在脑后,为自己及同行赢得了声誉,也为医患关系的解决指了一个光明的未来。其实对待野蛮,最好的化解之道是文明,学会用法律和职业精神说话,而不是冤冤相报式的互撕。患者不该将对个别医生的不满发泄到所有的医护人员身上,医护人员同样也需要正确对待患者的诉求。护士的善,需要社会共同呵护,双方相互尊重,共同职业地对待彼此,心结才能慢慢解开。
医患关系的改善需要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而医生和患者都是建设者,每一次医疗行为都是诚信的重建过程。患者对医生多点理解,少点苛责,而医生也需要用过硬的医疗行为,经得起考验的职业操守来赢得患者的信任。
污辱伤害医护人员的行为,不仅法律不答应,社会公众也不会答应。公众为护士的行为点赞,是为善良点赞,也是为操守点赞,更是为医患关系的未来点赞。是非对错一直在公众的心中,感恩之心一直都在,只是没有机会表达出来,当医生为病人守护时,当医生为病人做手术可以数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不休息时,这种情绪就迸发了出来。医患关系,需要更多这样的护士、这样的医生,用责任感和良知守护。
当然,投之以桃未必能报之以李,信任的重建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两起事情就能立竿见影的,但这样的事情多了,就会扭转被动的局面,就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