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中的重庆,吸引着中外媒体关注的目光。3月6日下午,人民大会堂重庆厅,重庆代表团举行全团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向中外媒体开放。审议结束后,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孙政才,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清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下午2点左右,离全团会议开始还有一个小时,记者们便早早来到人民大会堂重庆厅,提前架好“长枪短炮”。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路透社、共同社、彭博社、美国华尔街日报、意大利晚邮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日本读卖新闻、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国外媒体……共有来自90多家媒体的100多名记者前来采访。
审议中,张国清、何平、杨帆、廖庆轩、王海燕、韩建敏、韩德云、李秋、李建春、沈铁梅、冯跃、郭永宏等代表先后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客观实在,部署工作统筹兼顾、思路清晰,通篇体现着改革创新的精神,是一个求真务实、鼓舞人心的好报告。大家还结合实际,就推进重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优化公共卫生服务、大力发展养老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等提出意见建议。
代表发言结束后,媒体记者纷纷举手、踊跃提问。孙政才对大家前来采访表示欢迎。他说,衷心感谢媒体朋友们对重庆的关心关注,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重庆发展,共同推动重庆各项事业发展进步。
中央电视台记者第一个提问: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重庆重点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
孙政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和深化对外开放,决策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突出陆海相连、东中西互动、国内外统筹,打造我国发展新支撑带,构筑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其中,“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与重庆联系紧密。我们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立足重庆战略定位,明确功能要求,优化空间布局,健全工作机制,坚持生态优先,扎扎实实推进,全面融入、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一体谋划、实施、推进。一是立足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战略定位,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挥棒,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特色发展、差异发展、联动发展、协调发展,推动全市一体化发展,使各功能区域各优其优、优优与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二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绿色本底,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进“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美丽山水城市,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我们把握好三条底线:确保长江重庆段水质流出好于或不低于流入,主城区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0天左右,不发生重大环保事件。三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四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多极支撑现代产业体系。五是着力完善开放平台、通道、通关体系,推进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关于重庆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问时,孙政才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好认识问题,找到正确路径,狠抓工作落地。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最重要的形势、最大的逻辑。就重庆而言,经济运行总体是好的,但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总体上是结构问题,从供给、需求看,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这一问题从地区、产业、企业分化看更清楚,地区区域分化看结构转型,产业分化看市场供需,企业分化看改革创新。因此,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并适度扩大总需求。近年来,重庆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把握:瞄准市场;从供给侧入手发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突出实体经济,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统筹好城乡、区域、“三农”工作及城镇化发展等。结合实际制定实施“1+4+X”工作方案,着力调优存量、做优增量,增有效供给;靶向施策、主动减量,去无效供给;出台“涉企30条”,着力减负、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化制度供给,培育发展新动能,以及补经济社会短板;高度重视去杠杆、防风险等,总体上取得了较好成效。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新发展理念引领,用改革的办法精准务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统筹调优存量与做优增量的关系,突出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有效供给;注重强化制度供给,突出改革引领、开放支撑,降低体制成本,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矫正供需结构失衡;注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强化制度创新,实现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
香港大公报记者问: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中,您最关心和最操心的事情是什么?孙政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目标、稳定是第一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理清发展思路,端正工作作风,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各方面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立足重庆实际,经济社会领域我比较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二是民生。发展是第一要务,是我们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重庆近年来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等不起、慢不得,要只争朝夕、持续不懈。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进开放协同式创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努力在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完善发展新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关于民生,孙政才说,这几年我们既全面提升整体民生水平,又滚动实施重点民生实事,精准务实解决了一些民生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我们将按照“五个坚持”原则,持之以恒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民生工作中,我最关心的事情,是农村贫困群众脱贫问题。到重庆工作以来,我数十次深入贫困地区特别是武陵山区、秦巴山区调研,一些群众发展生产条件还较差,生活过得还比较艰辛。每每看到这些情况、想到这些事情,我心情都十分沉重。我们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出台“1+1+13”政策体系,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降到1.1%,返贫率0.5%左右。目前,全市还有20.6万贫困人口。我们正加大力度,力争今年基本完成农村脱贫攻坚任务、2018年完成扫尾工作,同时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让全市农村贫困群众同步实现小康。
张国清在回答中国日报记者关于重庆如何开创内陆开放新局面的提问时说,重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战略定位,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中找准定位,谋划自身的开发开放。要充分发挥重庆处于长江经济带、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和渝昆泛亚铁路大通道的联结点上的枢纽优势,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加快建设“米”字型高铁网,完善高速公路网等基础设施,发展多式联运,增辟国际航线,进一步完善集聚辐射功能;加快完善航空、铁路、内河港三个集枢纽功能、保税功能、口岸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平台、操作平台,提升承载能力;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这两个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平台的开放功能并一体推进;同时,推动公路国际物流大通道和国际数据大通道建设。未来重庆将形成各种内陆开放功能完善、各种开放要素集聚、各种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的局面,将对外开放的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张国清还就我市投资情况回答了瞭望周刊记者的提问。他说,中央赋予重庆的定位,以及重庆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地域特点,决定了重庆对投资有巨大的、现实的、紧迫的需求。重庆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相应的基础设施都要跟进,要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也需要很大的投资。重庆大山大水、地形地貌复杂的地域特点,决定了要实现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也相当高。投资率因一个地区的发展定位、发展阶段、地域特点、投资结构、投资来源而各不相同。从实际情况看,2016年重庆投资占GDP的比重是90.7%,在中西部20个省区市中排第16位,投资率在中西部比较低。近几年,投资对重庆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致为51%,略高于47.2%的消费贡献率,还呈现逐年略有下降的趋势。这说明重庆经济并没有过度依赖投资。并且投资结构上,2016年基础设施投资占32.6%,工业投资占32.6%,房地产投资占21.5%,其他投资占13.3%,结构很合理;投资来源上,民间投资去年增长了11%,占整个投资的51%左右,说明社会资本非常看好重庆的发展前景。
据《重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