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哈密地区农村公路建设逐步由单一的解决群众基本出行需求,向服务农村产业机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变,不断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把农村公路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2013年,全区实施农村公路项目33个,建设里程182.31公里,超出年初计划里程117.91公里。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8347.28万元,完成投资计划的203%。
“要致富,先修路”。今年,巴里坤县在海子沿、萨尔乔克等7个贫困村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并配套修建通村油路47.79公里,不但解决农牧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还在成为了农牧民增加收入的致富路。在离县城180多公里的大红柳峡乡大红柳峡村,一条黑色笔直的柏油路直通村民的家门口,一眼望去,一栋栋崭新的牧民定居房错落有致,炊烟袅袅、奶茶飘香,处处呈现新农村建设的勃勃生机。自从村里修了柏油路,大红柳下乡大红柳峡村牧民革命别克,就购买了一辆小型货车每天早出晚归,拉运牲畜、收购牛羊皮,全村就属他最忙活。短短三个月时间,他运输已经收入2万多元。
一场雪过后,萨尔乔克乡苏吉东村牧民叶尔肯拿着铁锹、扫帚清扫门前路面上的积雪,尽管干得汗流满面,可他还是干的很起劲。他说:“以前,路不好走,下雪就是泥呀、水呀,我们信息闭塞,思想观念也陈旧落后, 现在修了这么好的公路,我们出行方便多了,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护这条路,清扫干净大家走上也不滑,我干得也高兴。”
今年,巴里坤县总投资2462余万元,实施通村油路建设项默让11800多名农牧民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历史,他们亲切地称脚下的油路为“致富路”、小康路”。
同时,地区加大投入,抓好交通客运站和招呼站点项目建设。截至目前,累计投资205万,完成建设农村公路客运招呼站点 41座。其中,哈密市18座、巴里坤8座,伊吾县15座,全部投入运营。为百姓出行提供了安全、舒适、便捷的候车环境,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客运候车、乘车秩序。市民 张艳霞说:“以前坐公交不方便,走到哪车过来就随便招手车就站下了。自从现在有了这个亭子就方便多了,夏天的时候可以遮阴,冬天下雪刮风还是有了这个方便。”
为了更好地方便百姓出行,哈密地区交通局以客运线路为单位,根据乘客流量、道路等级、逐条线路进行规划,招呼站设在农村客运线路首末段、沿线中的重要节点,以及人流集中的村口、学校、集贸市场等地方。2014年将加大对农村客运站点的投资力度,并扩大建设范围使沿线的百姓们更加切实的得到出行的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