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动态>>
民生动态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民生工程
发布日期:2023-02-25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当前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各类地下管网的建设与改造,城市排水防涝防洪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及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该意见甫一公布,媒体即以“10年解决城市内涝”为题,对其作重点报道与解读。舆论对此高度关注,不难理解。毕竟,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展开的建设,其影响力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实上,新一届中央政府试图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多发力,其相关动向早已不断呈现。在强调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大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各类地下管网、排水与防洪防涝设施等的升级改造,是题中应有之意。

  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将迎来一轮新的投资与建设,应为社会所乐见。理由简单:其一,国务院印发的意见中涉及的相关领域,普遍存在建设方面的“欠债”,这些“欠债”理当尽快还上;其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属性较强,在合适的时机,由政府主导建设,再合理不过;其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属民生工程,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此类民生工程的经济意义不可小视。

  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欠债”问题之严重,从近年来不少大中城市在夏季多雨天气屡发严重内涝这一事实中不难体会。今年3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完成的一份名为《城市防洪工作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的课题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仍有340座城市(占总数53%)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特别是非农业人口150万人以上的34座特大城市中仅有7座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一些新兴的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设严重滞后。这些数据和现实,为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

  城市基础设施是标准的公共产品,也是民生工程,这些工程与民众福祉息息相关。同时,此类民生工程的经济意义明显。在扩内需和稳外需之外,当下必要的投资拉动依然不可或缺。有些人一听投资拉动,就认为与经济转型目标背离,这想法不免矫枉过正。当然,投资投在哪里很重要,比之传统工业部门,公共投资未来更为理性的投资方向,应是城市基础设施领域。

  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认识到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而是如何去落实,将纸上精神化为实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一些升级改造工程,涉及许多方面,是庞大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问题。这一过程中,至少需要把握住三个关键词:一是质量;二是资金;三是防腐。

  许多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地下工程,是“里子”工程,这类工程的关键是质量。过去在一些大城市的新城区建设以及一些中小城市的城区扩张过程中,一些建设者显得急功近利,缺少统筹规划,水利设施方面的投入也显不足。有时,主政者更多注重城市的表面形象,而对“里子”工程重视不够,或是重地上而轻地下。可以说,近年来许多城市屡屡内涝,固然跟极端灾害性天气突发、多发有关,也跟一些建设者重地上而轻地下的作风有关。前车之鉴,不可忘记。

  城市基础设施庞大的建设工程量背后的资金支持,是个难题。尤其在地方债务已成为经济社会领域一个突出问题的情况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自然备受关注。现在看起来,资金的组成理应主体多元,在政府投入外,还要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国务院的意见中也强调了这一点。政府投入部分的来源,除了财政资金之外,还可发行市政债等创新债券,吸引公众的参与。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另一个关键词,就是“防腐”。涉及招投标的部分,能否尽量杜绝串标、围标现象?涉及购买社会服务之时,能否防止一些人借政府服务外包之名寻租?如果防止工程腐败不力,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也难有保证。

  从国务院的意见给出的时间节点来看,不少领域的建设任务颇重。但愿城市基础设施的这轮建设,能够井然有序。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智库动态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民生工程
发布日期:2023-02-25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当前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各类地下管网的建设与改造,城市排水防涝防洪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及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该意见甫一公布,媒体即以“10年解决城市内涝”为题,对其作重点报道与解读。舆论对此高度关注,不难理解。毕竟,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展开的建设,其影响力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实上,新一届中央政府试图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多发力,其相关动向早已不断呈现。在强调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大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各类地下管网、排水与防洪防涝设施等的升级改造,是题中应有之意。

  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将迎来一轮新的投资与建设,应为社会所乐见。理由简单:其一,国务院印发的意见中涉及的相关领域,普遍存在建设方面的“欠债”,这些“欠债”理当尽快还上;其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属性较强,在合适的时机,由政府主导建设,再合理不过;其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属民生工程,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此类民生工程的经济意义不可小视。

  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欠债”问题之严重,从近年来不少大中城市在夏季多雨天气屡发严重内涝这一事实中不难体会。今年3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完成的一份名为《城市防洪工作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的课题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仍有340座城市(占总数53%)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特别是非农业人口150万人以上的34座特大城市中仅有7座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一些新兴的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设严重滞后。这些数据和现实,为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

  城市基础设施是标准的公共产品,也是民生工程,这些工程与民众福祉息息相关。同时,此类民生工程的经济意义明显。在扩内需和稳外需之外,当下必要的投资拉动依然不可或缺。有些人一听投资拉动,就认为与经济转型目标背离,这想法不免矫枉过正。当然,投资投在哪里很重要,比之传统工业部门,公共投资未来更为理性的投资方向,应是城市基础设施领域。

  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认识到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而是如何去落实,将纸上精神化为实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一些升级改造工程,涉及许多方面,是庞大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问题。这一过程中,至少需要把握住三个关键词:一是质量;二是资金;三是防腐。

  许多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地下工程,是“里子”工程,这类工程的关键是质量。过去在一些大城市的新城区建设以及一些中小城市的城区扩张过程中,一些建设者显得急功近利,缺少统筹规划,水利设施方面的投入也显不足。有时,主政者更多注重城市的表面形象,而对“里子”工程重视不够,或是重地上而轻地下。可以说,近年来许多城市屡屡内涝,固然跟极端灾害性天气突发、多发有关,也跟一些建设者重地上而轻地下的作风有关。前车之鉴,不可忘记。

  城市基础设施庞大的建设工程量背后的资金支持,是个难题。尤其在地方债务已成为经济社会领域一个突出问题的情况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自然备受关注。现在看起来,资金的组成理应主体多元,在政府投入外,还要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国务院的意见中也强调了这一点。政府投入部分的来源,除了财政资金之外,还可发行市政债等创新债券,吸引公众的参与。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另一个关键词,就是“防腐”。涉及招投标的部分,能否尽量杜绝串标、围标现象?涉及购买社会服务之时,能否防止一些人借政府服务外包之名寻租?如果防止工程腐败不力,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也难有保证。

  从国务院的意见给出的时间节点来看,不少领域的建设任务颇重。但愿城市基础设施的这轮建设,能够井然有序。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