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鳞次栉比,老院比比皆是,流动人口众多……沿着雷坛河向东,东至兰州商业明珠——张掖路步行街 中段,南至绣河沿,北临黄河,享中山桥之荣耀,坐拥兰州市商贸中心——西关十字,在辖区总面积1.04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人潮熙攘,这里就是兰州最典型老城区街 道——临夏路街道。
这个 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而命名的街道,旧时是兰州西关的一条主要街道,是通往城西城东的交通要塞。自清代以来,先后更名为西关街、西关正街、定西路,建国后改名为解放路,1958年 改名为临夏路,临夏路街道办事处由此而得名。
民生 与党建,两者看似不同领域,不在同一范畴。面对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社会转型期诉求多元、矛盾多发的实际,城关区临夏路街道作为兰州市中心城区“特色”鲜明的老城区街道,用“创 新”服务来撬动老城区发展的顽石,探索富有特色的民生党建,把居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党建工作中充分考虑民生元素,做到“民情有人记”、“民怨有人管”、“民忧有人帮”,把“ 群众想什么、党员干什么”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
街道 根据下辖七个社区不同的人员构成特点,以及工商业的分布概况,在悉心培育团结树、惠民树、育人树、文明树、信息树、平安树、学习树的基础上,形成郁郁葱葱的和谐林,实现“居民有 呼声、党员有所应、党组织有作为”的良性互动。
记者 唐华伟
“团结树”——多民族团结探究和谐样本
随着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和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增加,民族分布和交往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此背景下,民族工作如何进入街道、社区?怎样建立最前沿的工作平台?这些问题 成为了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而临 夏路街道,对这些问题做了较好的探索。这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共有汉、回、维吾尔、壮、满、蒙古、撒拉、东乡、藏、裕固、瑶族、朝鲜族等十四个民族。作为兰州市多民族经济、生 活、文化的集中地,在这样一个街道,民族工作显然不能缺位。
“团 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作为临夏路街道的桥门社区,主要承担着“团结树”的栽培。“团结树”象征各民族团结根深叶茂,万古长青。
“做 社区的民族工作,最主要的经验是感情投入一定要到位,很多琐碎的小事,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来打动、感染他们。”临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嘉晨介绍,为打造民族特色社区,街道、社 区通过实施“五大关心工程”,开展“枝干相连和谐行”、“枝繁叶茂繁荣行”、“绿叶无声感恩行”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的经济发展、教育卫生、民生保障、精神文明 建设等,加深社区居民间的互帮互助和携手并进的民族情,让“团结树”根深、枝繁、叶茂、常青。
家住 桥门社区的马女士是位少数民族群众,去年丈夫重病期间,正赶上孩子读高三,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在马女士一筹莫展之际,社区向其伸出了援助之手。经过社区就业专干多方联系、协调 ,为她在辖区企业里找了一份家政服务的工作,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暂时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
“帮 助马女士,是一份情感,更是一份责任。”桥门社区主任陈娟说:“社区是社会组织的细胞,民族工作进社区能更好地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可以及时地了解和反 映城区少数民族的意见和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