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动态>>
民生动态
江苏:让平安和谐与民生幸福比翼齐飞
发布日期:2023-02-20
 

    让平安和谐与民生幸福比翼齐 飞

      ——江苏扎实推进平安建设纪实

  钟山叠翠,太湖扬波。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江苏,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蓬勃生机,发生 着深刻变化。无论是经济综合实力,还是社会事业发展;无论是城乡建设面貌,还是人民生活水平,都跨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2012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4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 元。“中国梦”的江苏篇章正展现出令人惊喜的现实模样。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离不开平安。从2003年8月在全国率先部署开展平安建设以来,经过十年三轮创建 ,江苏13个省辖市,98%以上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94%以上的小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达到了平安建设标准。全省八类主要刑事案件逐年下降,公众安全感连续 10年保持全国领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绩效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平安江苏已成为全省和谐社会的重要品牌和率先发展的有力保障。

  稳定第一责任保障发展第一要务

  平安是民生之需,稳定是发展之基。从古至今,老百姓最大的愿望有两个,一个是富裕,一个是平安。随着经济社 会快速发展,富起来的百姓更盼望平安。

  “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平安是个‘必需品’。没有平安,就没有稳定的发展环境;没有平安,就没有和谐的社 会秩序;没有平安,人民群众就没有安全感、幸福感。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推进平安江苏建设,用稳定‘第一责任’来保障发展‘第一要务’,才能为‘两个率先’创造和谐稳定的社 会环境、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省委书记罗志军说。

  2003年8月,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对江苏提出的“两个率先”的要求,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平安江苏的决定,确定了 创建全国最安全地区之一的奋斗目标。

  2006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新一轮平安江苏建设,明确了巩固提高平安建设成效的目 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2011年,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省委、省政府部署推进第三轮平安建设,提出努力实现社会矛盾化解、 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监管、维护国家安全、基层基础建设、平安建设创新能力、政法综治队伍建设、组织保障水平等“八个走在全国前列”,建设一个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 加满意的平安江苏,成了新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之后,按照中央深化平安建设的新要求,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勇于把平安建设“成绩归零”,在新的起 点、从更高层次上推进平安建设,加快构建平安中国示范区,为谱写“中国梦”的江苏篇章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稳定助发展,平安促和谐。历经10年不懈努力,江苏对平安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内涵不断拓展、水平不断提升, 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既富又安”之路。江苏已成为中央充分肯定、各界普遍认可、百姓引以为豪的平安省份。

  平安建设成为共建共享“民心工程”

  平安建设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江苏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平安为民的理念,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第一目标,以人 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检验标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平安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努力使平安建设过程成为服务群众的过程,成为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过程。

  “平安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是重要的发展环境。我们坚持把平安建设作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纳入全面 小康社会建设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与经济社会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受到群众拥护和欢迎。”省长李学勇说。

  近年来,江苏围绕“发展”和“民生”,部署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着力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 保障、住房保障和养老服务“六大体系”。目前,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4.4%,有效防止了因民生问题引发的矛盾和问题。

  “政策一出台,问题跟着来。”早在2006年,江苏就建立并逐步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近三年,全 省共实施稳评项目14618件,其中暂缓实施249件,不予实施72件,有效减少了因决策不当可能引发的不稳定事端。

  2013年年初,年产值30亿元的敏实集团淮安基地项目开工建设。这个项目建设牵涉到淮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村民 小组、128户居民的搬迁问题。早在工程实施之初,开发区管委会就实施了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他们先后召开了村组干部、群众代表会议,并走家串户,就征地政策、清苗赔付、房屋 补偿及安置等,广泛征求意见,推出了以土地换社保的安置方案。

  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自然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一周内,128户全部搬迁完毕,创造了开发区最快的搬迁速度 。

  带去真情倾听民声,带上诚意化解矛盾,带回思路推动工作。从2011年起,江苏开展了领导干部“三解三促”活动 ,全省5.5万多名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破解发展难题,促进了基层发展稳定、促进了干群关系融洽、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三解三促”共走访群众 36.5万人、办实事13.9万件。

  在党员干部“下沉”的同时,各地广开 “纳言”渠道,让群众意见“上浮”。“市长公开电话”、“直通百姓”、 “民生播报”等成为畅通民意的主渠道。在重大事项上,各地采取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等措施,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每年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大多这样“来之于民,为之 于民”。

  “法院管不着、村居管不了、部门管不好”,这是许多矛盾纠纷的共性。小矛盾也可能引发大冲突,小纠纷也可能 引爆“火药桶”。如何化解?江苏率先做起了“调解”的大文章并逐步深化。自2003年南通市创设大调解机制以来,江苏不断完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 调解、专业调解等有机结合,并创建了从市到村、组的六级大调解网络。大调解既关注百姓家长里短的“小问题”,又处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让老百姓不跑远路、不花钞票、 不打官司、不伤感情,就地解决问题。

  据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张新民介绍,目前全省基层调解组织共配备专职调解员3.47万人、兼职调解员 13.46万人。10年来,全省共调处矛盾纠纷400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其中,95%以上的矛盾纠纷在乡镇以下得到化解。

    破解重点难点问题营造和谐家园

  经济社会发展快,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比较早、比较多,江苏不断创新理念、思路、机制和举措,着力破解平 安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江苏现有流动人口1770多万,各地不断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让所有来江苏工作和生活的人都有了暖暖的归 宿感。

  两年前,18岁的河南女孩邵孟杰怀揣梦想来到光宝科技(常州)厂工作。让她开心的是,一到常州就有房子住,而 且价格便宜。邵孟杰高兴地说:“我们住的地方只有一块钱一天,还有免费的热水、能够洗澡,吃饭也很便宜,在这里就像在家一样。”

  邵孟杰等人所住的地方叫南湖家苑,是常州市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建设的,现有10873人入住。二期工程完成后,可 容纳5万人集中居住。

  管理中体现服务,服务中延伸管理。江苏在全省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努力让持证人逐步享受与居住地居民社 会保障、就业创业、医疗卫生、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方面同等的权利待遇,目前已发放居住证800多万张。全省外来人口超过1000人的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外来人口服务站。全省“三集中” 公寓居住面积达3150多万平方米,入住人口950多万,大多数农民工子女解决了入学问题,75%以上在公办学校就读。张家港市在全国县级市首创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实现积分入医、入 学、入户,托起了新市民的“城市梦”。

  服务的理念到底扎根多深?从对特殊人群帮教服务管理中可见一斑。目前在太仓市博尔特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担任保 安队长的李常,还有另一个身份——一名社区矫正服刑人员。他曾因盗窃罪被判处死缓,后多次减刑,于2011年4月假释。父亲年龄大,母亲是聋哑残疾人,自己已是38岁大龄,又有犯罪记录 ,李常对前途十分茫然。有朋友向他推荐博尔特公司,应聘时发现公司外墙上挂着两块牌子,一块是公司名称,另一块是“太仓市光辉就业扶助安置基地”。原来,为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就业 难题,去年8月,太仓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对就业困难刑释解教人员实行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意见》,对安置基地企业给予政策优惠。此后,有9家企业与政府签订了帮扶协议,博尔特 公司即是其中之一。通过自己的努力,不到一年,李常就被提拔为保安队长,每月工资约4000元。他很庆幸在这里获得了新生。

  太仓仅是全省的一个缩影,江苏先后出台刑释解教、社区矫正人员就业创业、享受低保等帮扶政策,对吸纳“两类 人员”的企业由政府代缴社保、减负税收。

  最新数据显示,江苏已建立县级综合管理服务基地70个,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1745个,社区服刑人员就业 基地1353个,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分别控制在1%和1‰以下,均为全国最低。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信息网络大省。目前,网民已达3952万人,备案网站达到了36万个。江苏积极推行互联网属 地化管理,建立了网络舆情预警处置机制,有效防范打击网络犯罪,营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传递了网络正能量。

  江苏还积极推进党组织、工青妇组织、综治组织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三进两新”工作,扎实开展和 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5%。

  人技物三防并举构筑铜墙铁壁

  轻点鼠标,盗车贼行动轨迹被大屏幕牢牢锁定;屏幕亮起,危化品生产隐患被及早发现;警报一响,即时提示小区 里可能发生入室侵财……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影视作品中才有的镜头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2013年2月19日,苏州市工业园区发生一起汽车被抢案。接警后,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迅速打开“智能指挥调度系统” ,通过警用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系统等,清晰掌握警情发生的位置和周边警力分布,布警指令“一键到位”。随后,被劫车牌输入“智能卡口联网系统”,自动查找嫌疑车运行轨迹。同时 ,借助“治安监控联网系统”,实时调取周边监控。技侦部门根据重大警情协同预案,迅速投入,提供全程支持。半个多小时,视频智能比对系统自动报警,包围网“无缝”闭合,三个小时 就将驾车逃跑的犯罪嫌疑人抓获。

  按照科技引领、信息主导的思路,江苏借助智能化信息平台、物联网技术应用、技防设施广泛配置,推动现代科技 手段和信息技术在平安建设中深度应用,动态环境下平安建设综合效能明显提升。公安机关在全国率先搭建全省统一版本、省市一体运行的江苏公安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大平台”,目前95%以 上的公安基础业务依托“大平台”开展,利用信息化破案占比超过60%,破案追逃成本下降70%。

  各地大力推进城乡技防建设,以技防城建设为载体,以技防乡镇、技防小区、技防单位、技防家庭为基础,全力打 造“防范技术融合应用、防控时空无缝衔接、防控目标全网追踪、防控区域城乡覆盖”的“技防江苏”,全省主要道路和所有重点单位、要害部位、新建小区治安监控网络实现全覆盖,城市 80%以上的老旧小区完成技防设施建设改造,农村技防镇达99%、技防村达70%、技防入户率达55%。一个攻守兼备、动静结合、实战高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已经形成。

  据统计,去年,全省八类主要刑事案件连续第10年下降,破案率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连续11年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 故、实现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道路交通和火灾事故主要指标稳中有降,消防安全指标达到20年来最好水平。

  江苏发挥群防群治传统优势,广泛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红袖标工程”、义务巡逻、流动巡防、治安守望 三支队伍构筑起维护社会治安的铜墙铁壁。如今,全省城乡活跃着10万多个群防群治组织,人数达197万余人。

  与此同时,江苏探索建立了以县(市、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枢纽、乡镇(街道)政法综治工作中心为支撑、村 (社区)综治办为基础的基层三级平安建设组织体系,平安市县乡村四级区域平安创建,以及平安企业、校园、医院等40多项行业平安创建,基本实现了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全覆盖,真正做到 了积小安为大安,以基层平安保全省平安。

  依法治理融合共进从平安到长安

  平安建设与法治建设互为基础、互相促进。没有法治基础的平安是“易碎品”,没有平安基础的法治是“奢侈品” 。江苏创新工作体制、完善地方法规、深化法治创建、丰富法治文化,积极推进平安和法治建设深度融合,提高了平安建设法治化水平。

  最近,江苏省海安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一起“民告官”案件,县长陆卫东坐在被告席上。自2004年首开全国先河以 来,他已是该县第三任出庭应诉的县长了。

  在江苏,发生行政诉讼的,政府部门负责人出庭应诉,已成为普遍现象。2012年,全省行政机关负责人一审出庭应 诉率超过90%。作为沿海发达地区,保持经济繁荣有序、社会安定和谐,扎实推进法治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法宝。自2004年颁布《法治江苏建设纲要》,提出建设法治省份目标以来,法治建 设已成为江苏这艘经济大船最有力的“护航”保障。

  像海安县一样,为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办事的能力,江苏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 法治方式处理改革发展稳定问题的能力,通过建立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集中学法和述法述安制度,来推动全社会成员的法律信仰,从而构建全国法治建设先导区。

  为保障政府行政行为不“越轨”,江苏充分调动各种法制力量。省政府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 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南通市明确,把法治建设纳入党政干部年度考评,除了“德、能、勤、绩、廉”,领导干部年终须述“法”;盐城市提出, 党委政府出台文件,都要请政府法制机构进行法律审查,把好“法制关”;扬州甚至专门聘请“公职律师”,列席政府常务会议,为决策提供法律咨询……

  最近,常州市武进区牟家村村民李耀泉多了一个爱好:隔三差五去村农民法治文化公园瞧瞧,看看普法案例,学学 法律知识,偶尔还可以欣赏法治文艺汇演,闲暇时光过得有滋有味。这是武进区开辟法治文化阵地、延伸普法渠道的举措之一。

  “平安建设离不开法治文化,突出法治文化的大众性、通俗化,才能真正让法治观念为群众所接受。”省委政法委 副书记朱华仁说。

  2011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法治文化建设的省级纲领性文件。目前,全省共建有5万余个固定法制宣传栏、 1300多个法制宣传园地,近300个法治主题广场、公园、长廊和街区,基本实现“市县有场馆、镇街有中心、村居有站点”,常州《普法总动员》电子游戏、南通《老牛阿耕》法治动漫、南京 六合法治农民画等一批家喻户晓的法治文化品牌,令老百姓喜闻乐见。

  建设法治社会,最根本的还是为了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惠及民生。为推进法治惠民,全省检察机关积极开展打击 “地沟油”“毒胶囊”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专项行动,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省法院系统则在全省120多家法院设立“门诊式”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 低成本”的诉讼服务,2012年,全省法院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71.43%。淮安市在市、县两级建立了维护职工、妇女儿童、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企事业单位合法权益的“六大专业维权 中心”,成为群众心目中的“老娘舅”。

  统计显示,近5年,江苏仅市、县两级共实施法治实事7886件,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人民群众对法治建 设的满意度不断提高,2012年达87.4%。

  “平安中国既是‘中国梦’的重要篇章,又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 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的总目标,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信息为支撑,以法治建设为保障,着力构筑起一个领域更广 、基础更牢、标准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江苏,为建设平安中国作出应有贡献。”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小敏满怀信心地说。

  平安,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企盼;平安,是社会发展繁荣的保障。平安江苏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每天都是新起点。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智库动态
江苏:让平安和谐与民生幸福比翼齐飞
发布日期:2023-02-20
   

    让平安和谐与民生幸福比翼齐 飞

      ——江苏扎实推进平安建设纪实

  钟山叠翠,太湖扬波。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江苏,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蓬勃生机,发生 着深刻变化。无论是经济综合实力,还是社会事业发展;无论是城乡建设面貌,还是人民生活水平,都跨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2012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4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 元。“中国梦”的江苏篇章正展现出令人惊喜的现实模样。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离不开平安。从2003年8月在全国率先部署开展平安建设以来,经过十年三轮创建 ,江苏13个省辖市,98%以上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94%以上的小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达到了平安建设标准。全省八类主要刑事案件逐年下降,公众安全感连续 10年保持全国领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绩效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平安江苏已成为全省和谐社会的重要品牌和率先发展的有力保障。

  稳定第一责任保障发展第一要务

  平安是民生之需,稳定是发展之基。从古至今,老百姓最大的愿望有两个,一个是富裕,一个是平安。随着经济社 会快速发展,富起来的百姓更盼望平安。

  “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平安是个‘必需品’。没有平安,就没有稳定的发展环境;没有平安,就没有和谐的社 会秩序;没有平安,人民群众就没有安全感、幸福感。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推进平安江苏建设,用稳定‘第一责任’来保障发展‘第一要务’,才能为‘两个率先’创造和谐稳定的社 会环境、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省委书记罗志军说。

  2003年8月,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对江苏提出的“两个率先”的要求,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平安江苏的决定,确定了 创建全国最安全地区之一的奋斗目标。

  2006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新一轮平安江苏建设,明确了巩固提高平安建设成效的目 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2011年,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省委、省政府部署推进第三轮平安建设,提出努力实现社会矛盾化解、 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监管、维护国家安全、基层基础建设、平安建设创新能力、政法综治队伍建设、组织保障水平等“八个走在全国前列”,建设一个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 加满意的平安江苏,成了新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之后,按照中央深化平安建设的新要求,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勇于把平安建设“成绩归零”,在新的起 点、从更高层次上推进平安建设,加快构建平安中国示范区,为谱写“中国梦”的江苏篇章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稳定助发展,平安促和谐。历经10年不懈努力,江苏对平安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内涵不断拓展、水平不断提升, 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既富又安”之路。江苏已成为中央充分肯定、各界普遍认可、百姓引以为豪的平安省份。

  平安建设成为共建共享“民心工程”

  平安建设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江苏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平安为民的理念,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第一目标,以人 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检验标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平安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努力使平安建设过程成为服务群众的过程,成为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过程。

  “平安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是重要的发展环境。我们坚持把平安建设作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纳入全面 小康社会建设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与经济社会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受到群众拥护和欢迎。”省长李学勇说。

  近年来,江苏围绕“发展”和“民生”,部署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着力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 保障、住房保障和养老服务“六大体系”。目前,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4.4%,有效防止了因民生问题引发的矛盾和问题。

  “政策一出台,问题跟着来。”早在2006年,江苏就建立并逐步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近三年,全 省共实施稳评项目14618件,其中暂缓实施249件,不予实施72件,有效减少了因决策不当可能引发的不稳定事端。

  2013年年初,年产值30亿元的敏实集团淮安基地项目开工建设。这个项目建设牵涉到淮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村民 小组、128户居民的搬迁问题。早在工程实施之初,开发区管委会就实施了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他们先后召开了村组干部、群众代表会议,并走家串户,就征地政策、清苗赔付、房屋 补偿及安置等,广泛征求意见,推出了以土地换社保的安置方案。

  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自然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一周内,128户全部搬迁完毕,创造了开发区最快的搬迁速度 。

  带去真情倾听民声,带上诚意化解矛盾,带回思路推动工作。从2011年起,江苏开展了领导干部“三解三促”活动 ,全省5.5万多名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破解发展难题,促进了基层发展稳定、促进了干群关系融洽、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三解三促”共走访群众 36.5万人、办实事13.9万件。

  在党员干部“下沉”的同时,各地广开 “纳言”渠道,让群众意见“上浮”。“市长公开电话”、“直通百姓”、 “民生播报”等成为畅通民意的主渠道。在重大事项上,各地采取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等措施,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每年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大多这样“来之于民,为之 于民”。

  “法院管不着、村居管不了、部门管不好”,这是许多矛盾纠纷的共性。小矛盾也可能引发大冲突,小纠纷也可能 引爆“火药桶”。如何化解?江苏率先做起了“调解”的大文章并逐步深化。自2003年南通市创设大调解机制以来,江苏不断完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 调解、专业调解等有机结合,并创建了从市到村、组的六级大调解网络。大调解既关注百姓家长里短的“小问题”,又处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让老百姓不跑远路、不花钞票、 不打官司、不伤感情,就地解决问题。

  据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张新民介绍,目前全省基层调解组织共配备专职调解员3.47万人、兼职调解员 13.46万人。10年来,全省共调处矛盾纠纷400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其中,95%以上的矛盾纠纷在乡镇以下得到化解。

    破解重点难点问题营造和谐家园

  经济社会发展快,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比较早、比较多,江苏不断创新理念、思路、机制和举措,着力破解平 安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江苏现有流动人口1770多万,各地不断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让所有来江苏工作和生活的人都有了暖暖的归 宿感。

  两年前,18岁的河南女孩邵孟杰怀揣梦想来到光宝科技(常州)厂工作。让她开心的是,一到常州就有房子住,而 且价格便宜。邵孟杰高兴地说:“我们住的地方只有一块钱一天,还有免费的热水、能够洗澡,吃饭也很便宜,在这里就像在家一样。”

  邵孟杰等人所住的地方叫南湖家苑,是常州市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建设的,现有10873人入住。二期工程完成后,可 容纳5万人集中居住。

  管理中体现服务,服务中延伸管理。江苏在全省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努力让持证人逐步享受与居住地居民社 会保障、就业创业、医疗卫生、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方面同等的权利待遇,目前已发放居住证800多万张。全省外来人口超过1000人的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外来人口服务站。全省“三集中” 公寓居住面积达3150多万平方米,入住人口950多万,大多数农民工子女解决了入学问题,75%以上在公办学校就读。张家港市在全国县级市首创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实现积分入医、入 学、入户,托起了新市民的“城市梦”。

  服务的理念到底扎根多深?从对特殊人群帮教服务管理中可见一斑。目前在太仓市博尔特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担任保 安队长的李常,还有另一个身份——一名社区矫正服刑人员。他曾因盗窃罪被判处死缓,后多次减刑,于2011年4月假释。父亲年龄大,母亲是聋哑残疾人,自己已是38岁大龄,又有犯罪记录 ,李常对前途十分茫然。有朋友向他推荐博尔特公司,应聘时发现公司外墙上挂着两块牌子,一块是公司名称,另一块是“太仓市光辉就业扶助安置基地”。原来,为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就业 难题,去年8月,太仓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对就业困难刑释解教人员实行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意见》,对安置基地企业给予政策优惠。此后,有9家企业与政府签订了帮扶协议,博尔特 公司即是其中之一。通过自己的努力,不到一年,李常就被提拔为保安队长,每月工资约4000元。他很庆幸在这里获得了新生。

  太仓仅是全省的一个缩影,江苏先后出台刑释解教、社区矫正人员就业创业、享受低保等帮扶政策,对吸纳“两类 人员”的企业由政府代缴社保、减负税收。

  最新数据显示,江苏已建立县级综合管理服务基地70个,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1745个,社区服刑人员就业 基地1353个,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分别控制在1%和1‰以下,均为全国最低。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信息网络大省。目前,网民已达3952万人,备案网站达到了36万个。江苏积极推行互联网属 地化管理,建立了网络舆情预警处置机制,有效防范打击网络犯罪,营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传递了网络正能量。

  江苏还积极推进党组织、工青妇组织、综治组织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三进两新”工作,扎实开展和 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5%。

  人技物三防并举构筑铜墙铁壁

  轻点鼠标,盗车贼行动轨迹被大屏幕牢牢锁定;屏幕亮起,危化品生产隐患被及早发现;警报一响,即时提示小区 里可能发生入室侵财……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影视作品中才有的镜头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2013年2月19日,苏州市工业园区发生一起汽车被抢案。接警后,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迅速打开“智能指挥调度系统” ,通过警用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系统等,清晰掌握警情发生的位置和周边警力分布,布警指令“一键到位”。随后,被劫车牌输入“智能卡口联网系统”,自动查找嫌疑车运行轨迹。同时 ,借助“治安监控联网系统”,实时调取周边监控。技侦部门根据重大警情协同预案,迅速投入,提供全程支持。半个多小时,视频智能比对系统自动报警,包围网“无缝”闭合,三个小时 就将驾车逃跑的犯罪嫌疑人抓获。

  按照科技引领、信息主导的思路,江苏借助智能化信息平台、物联网技术应用、技防设施广泛配置,推动现代科技 手段和信息技术在平安建设中深度应用,动态环境下平安建设综合效能明显提升。公安机关在全国率先搭建全省统一版本、省市一体运行的江苏公安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大平台”,目前95%以 上的公安基础业务依托“大平台”开展,利用信息化破案占比超过60%,破案追逃成本下降70%。

  各地大力推进城乡技防建设,以技防城建设为载体,以技防乡镇、技防小区、技防单位、技防家庭为基础,全力打 造“防范技术融合应用、防控时空无缝衔接、防控目标全网追踪、防控区域城乡覆盖”的“技防江苏”,全省主要道路和所有重点单位、要害部位、新建小区治安监控网络实现全覆盖,城市 80%以上的老旧小区完成技防设施建设改造,农村技防镇达99%、技防村达70%、技防入户率达55%。一个攻守兼备、动静结合、实战高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已经形成。

  据统计,去年,全省八类主要刑事案件连续第10年下降,破案率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连续11年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 故、实现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道路交通和火灾事故主要指标稳中有降,消防安全指标达到20年来最好水平。

  江苏发挥群防群治传统优势,广泛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红袖标工程”、义务巡逻、流动巡防、治安守望 三支队伍构筑起维护社会治安的铜墙铁壁。如今,全省城乡活跃着10万多个群防群治组织,人数达197万余人。

  与此同时,江苏探索建立了以县(市、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枢纽、乡镇(街道)政法综治工作中心为支撑、村 (社区)综治办为基础的基层三级平安建设组织体系,平安市县乡村四级区域平安创建,以及平安企业、校园、医院等40多项行业平安创建,基本实现了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全覆盖,真正做到 了积小安为大安,以基层平安保全省平安。

  依法治理融合共进从平安到长安

  平安建设与法治建设互为基础、互相促进。没有法治基础的平安是“易碎品”,没有平安基础的法治是“奢侈品” 。江苏创新工作体制、完善地方法规、深化法治创建、丰富法治文化,积极推进平安和法治建设深度融合,提高了平安建设法治化水平。

  最近,江苏省海安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一起“民告官”案件,县长陆卫东坐在被告席上。自2004年首开全国先河以 来,他已是该县第三任出庭应诉的县长了。

  在江苏,发生行政诉讼的,政府部门负责人出庭应诉,已成为普遍现象。2012年,全省行政机关负责人一审出庭应 诉率超过90%。作为沿海发达地区,保持经济繁荣有序、社会安定和谐,扎实推进法治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法宝。自2004年颁布《法治江苏建设纲要》,提出建设法治省份目标以来,法治建 设已成为江苏这艘经济大船最有力的“护航”保障。

  像海安县一样,为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办事的能力,江苏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 法治方式处理改革发展稳定问题的能力,通过建立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集中学法和述法述安制度,来推动全社会成员的法律信仰,从而构建全国法治建设先导区。

  为保障政府行政行为不“越轨”,江苏充分调动各种法制力量。省政府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 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南通市明确,把法治建设纳入党政干部年度考评,除了“德、能、勤、绩、廉”,领导干部年终须述“法”;盐城市提出, 党委政府出台文件,都要请政府法制机构进行法律审查,把好“法制关”;扬州甚至专门聘请“公职律师”,列席政府常务会议,为决策提供法律咨询……

  最近,常州市武进区牟家村村民李耀泉多了一个爱好:隔三差五去村农民法治文化公园瞧瞧,看看普法案例,学学 法律知识,偶尔还可以欣赏法治文艺汇演,闲暇时光过得有滋有味。这是武进区开辟法治文化阵地、延伸普法渠道的举措之一。

  “平安建设离不开法治文化,突出法治文化的大众性、通俗化,才能真正让法治观念为群众所接受。”省委政法委 副书记朱华仁说。

  2011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法治文化建设的省级纲领性文件。目前,全省共建有5万余个固定法制宣传栏、 1300多个法制宣传园地,近300个法治主题广场、公园、长廊和街区,基本实现“市县有场馆、镇街有中心、村居有站点”,常州《普法总动员》电子游戏、南通《老牛阿耕》法治动漫、南京 六合法治农民画等一批家喻户晓的法治文化品牌,令老百姓喜闻乐见。

  建设法治社会,最根本的还是为了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惠及民生。为推进法治惠民,全省检察机关积极开展打击 “地沟油”“毒胶囊”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专项行动,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省法院系统则在全省120多家法院设立“门诊式”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 低成本”的诉讼服务,2012年,全省法院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71.43%。淮安市在市、县两级建立了维护职工、妇女儿童、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企事业单位合法权益的“六大专业维权 中心”,成为群众心目中的“老娘舅”。

  统计显示,近5年,江苏仅市、县两级共实施法治实事7886件,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人民群众对法治建 设的满意度不断提高,2012年达87.4%。

  “平安中国既是‘中国梦’的重要篇章,又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 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的总目标,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信息为支撑,以法治建设为保障,着力构筑起一个领域更广 、基础更牢、标准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江苏,为建设平安中国作出应有贡献。”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小敏满怀信心地说。

  平安,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企盼;平安,是社会发展繁荣的保障。平安江苏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每天都是新起点。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