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动态>>
民生动态
“老侉媳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发布日期:2023-02-17
 

  下面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2018年1月的一天,我在从太原出差回广灵的大巴车上,在我身边坐着一位40岁上下的中年妇女,从打扮和形象上看,这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穿着一般、皮肤粗糙、一脸无助……

  我随便与她谈了起来。我问她:“你是哪里人,从哪里回来?”

  他回答我说:“我老家是四川人,丈夫是广灵梁庄人。今天我从四川老家坐飞机回来,从飞机场坐公交车来到汽车站回广灵。”

  我知道了,他是梁庄农民娶的“老侉媳妇”(广灵人称外地口音的人叫“老侉”)。

  我随之又问:“你怎么一个人回四川,你怎么不坐火车(显然我在问她坐飞机的原因)?”

  她说:“我一个人回去省钱,来回路费有2000元就够了,如果丈夫、两个孩子都去,没有10000元是不行的。”

  我又问:“你来广灵多少年了,回过几次老家?”

  她说:“我嫁到你们广灵20来年了,中间回过一次。那次是坐火车,现在飞机票和火车票价格差不多,坐飞机比火车还便宜。”

  我又问:“你这次怎么想回去了?”

  她说:“父母都七八十岁了,今年病得厉害,我再不回去看看,下次就是坟上见了。”

  我又问:“你丈夫和孩子跟你回过四川吗?”

  她说:“丈夫回去过一次,俩孩子都没去过,孩子还没见过姥爷姥姥哩!”

  谈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心灵被震撼了。我头靠在车座靠背上,望着窗外川流不息的宝马、奔驰,再看着前排几个正低头玩手机、衣着时尚、浓妆艳抹的女子,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改革开放40年了,我们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明年广灵就要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后年全国就要决胜脱贫攻坚战进入小康社会了。一个“老侉媳妇”因没钱十年才回一次四川老家看望父母,她们的孩子至今没见过外公外婆,外公外婆没见过外甥,只好互相看看照片。“没钱”使人变得“无情”,变得“不孝”,我们的人间冷暖、骨肉亲情、道德文明正在被“钱”逼得走向沦丧啊!

  我这个长期搞文字工作的“秀才”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容忽视且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类似于“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一样,同样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有责任把这个问题通过某种渠道说出来,反映上去。

  为此,我咨询了广灵县公安局人口管理大队负责人。目前全县大约有3000多名从四川、云南、贵州等山老边穷地区嫁给广灵的“老侉媳妇”,我县各乡村都有,梁庄乡最多,准确数据尚需进一步统计。我粗略估算,广灵县有3000多“老侉媳妇”,那么大同市就有3万多,山西省就有30多万,全国有多少?这不是一个小群体啊!我不否认,这些家庭中有一部分已脱离贫困过上了富裕生活,但我肯定大部分还在“建档立卡户”行列。这些女人从穷地方穷家庭远隔千山万水嫁到另一个穷地方穷家庭,穷根扎深了是很难拔的。“老侉媳妇”是我们广灵人的亲人,娶一个“老侉媳妇”,我们的社会就少一个“光棍”,多一个家庭,育一个优生(大部分老侉孩子聪明学习好),添一份和谐!

  习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建议:有关部门(如妇联等)搞个专题调研,出一个详细真实的调研报告,向上级党委政府和妇联组织反映这一特殊群体的真实社会状况。

  3月26日,我联系广灵县梁庄乡人大主席李映宇专程去梁庄乡做了一个实地调查,在村干部的引领下来到了两户“老侉媳妇”家里,具体情况是:

  第一家:刘本枝,今年71岁,四川重庆市人,1991年嫁给梁庄西堡张文新,低保户,现有两个孩子已婚,曾回四川老家两次(其中一次丈夫随同)。

  第二家:关小兰,今年43岁,云南丽江市人,1991年嫁给梁庄乡底庄村刘进海,低保户,现有两个孩子上专科学校,因为家庭贫困姑姑承担学费,曾独自一人回四川老家两次。

  在以上两个家庭,我自掏腰包每家给了100元现金,以示关爱。

  因此,我再建议:各级政府出台“老侉媳妇”探亲交通补助金制度,帮帮这些“老侉媳妇”圆圆“回家梦”,了却“思乡情”,让她们常回家看看。凡列入建档立卡户或低保户的“老侉媳妇”,家庭成员回老家探亲一次,凭有效票据,政府全部报销交通费。哪个地方敢在全国开这个先河,创造鲜活经验,树立创新典型,产生复制效应?

  作者杨立军单位及职务:山西广灵精华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广灵县政协委员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智库动态
“老侉媳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发布日期:2023-02-17
   

  下面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2018年1月的一天,我在从太原出差回广灵的大巴车上,在我身边坐着一位40岁上下的中年妇女,从打扮和形象上看,这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穿着一般、皮肤粗糙、一脸无助……

  我随便与她谈了起来。我问她:“你是哪里人,从哪里回来?”

  他回答我说:“我老家是四川人,丈夫是广灵梁庄人。今天我从四川老家坐飞机回来,从飞机场坐公交车来到汽车站回广灵。”

  我知道了,他是梁庄农民娶的“老侉媳妇”(广灵人称外地口音的人叫“老侉”)。

  我随之又问:“你怎么一个人回四川,你怎么不坐火车(显然我在问她坐飞机的原因)?”

  她说:“我一个人回去省钱,来回路费有2000元就够了,如果丈夫、两个孩子都去,没有10000元是不行的。”

  我又问:“你来广灵多少年了,回过几次老家?”

  她说:“我嫁到你们广灵20来年了,中间回过一次。那次是坐火车,现在飞机票和火车票价格差不多,坐飞机比火车还便宜。”

  我又问:“你这次怎么想回去了?”

  她说:“父母都七八十岁了,今年病得厉害,我再不回去看看,下次就是坟上见了。”

  我又问:“你丈夫和孩子跟你回过四川吗?”

  她说:“丈夫回去过一次,俩孩子都没去过,孩子还没见过姥爷姥姥哩!”

  谈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心灵被震撼了。我头靠在车座靠背上,望着窗外川流不息的宝马、奔驰,再看着前排几个正低头玩手机、衣着时尚、浓妆艳抹的女子,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改革开放40年了,我们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明年广灵就要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后年全国就要决胜脱贫攻坚战进入小康社会了。一个“老侉媳妇”因没钱十年才回一次四川老家看望父母,她们的孩子至今没见过外公外婆,外公外婆没见过外甥,只好互相看看照片。“没钱”使人变得“无情”,变得“不孝”,我们的人间冷暖、骨肉亲情、道德文明正在被“钱”逼得走向沦丧啊!

  我这个长期搞文字工作的“秀才”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容忽视且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类似于“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一样,同样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有责任把这个问题通过某种渠道说出来,反映上去。

  为此,我咨询了广灵县公安局人口管理大队负责人。目前全县大约有3000多名从四川、云南、贵州等山老边穷地区嫁给广灵的“老侉媳妇”,我县各乡村都有,梁庄乡最多,准确数据尚需进一步统计。我粗略估算,广灵县有3000多“老侉媳妇”,那么大同市就有3万多,山西省就有30多万,全国有多少?这不是一个小群体啊!我不否认,这些家庭中有一部分已脱离贫困过上了富裕生活,但我肯定大部分还在“建档立卡户”行列。这些女人从穷地方穷家庭远隔千山万水嫁到另一个穷地方穷家庭,穷根扎深了是很难拔的。“老侉媳妇”是我们广灵人的亲人,娶一个“老侉媳妇”,我们的社会就少一个“光棍”,多一个家庭,育一个优生(大部分老侉孩子聪明学习好),添一份和谐!

  习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建议:有关部门(如妇联等)搞个专题调研,出一个详细真实的调研报告,向上级党委政府和妇联组织反映这一特殊群体的真实社会状况。

  3月26日,我联系广灵县梁庄乡人大主席李映宇专程去梁庄乡做了一个实地调查,在村干部的引领下来到了两户“老侉媳妇”家里,具体情况是:

  第一家:刘本枝,今年71岁,四川重庆市人,1991年嫁给梁庄西堡张文新,低保户,现有两个孩子已婚,曾回四川老家两次(其中一次丈夫随同)。

  第二家:关小兰,今年43岁,云南丽江市人,1991年嫁给梁庄乡底庄村刘进海,低保户,现有两个孩子上专科学校,因为家庭贫困姑姑承担学费,曾独自一人回四川老家两次。

  在以上两个家庭,我自掏腰包每家给了100元现金,以示关爱。

  因此,我再建议:各级政府出台“老侉媳妇”探亲交通补助金制度,帮帮这些“老侉媳妇”圆圆“回家梦”,了却“思乡情”,让她们常回家看看。凡列入建档立卡户或低保户的“老侉媳妇”,家庭成员回老家探亲一次,凭有效票据,政府全部报销交通费。哪个地方敢在全国开这个先河,创造鲜活经验,树立创新典型,产生复制效应?

  作者杨立军单位及职务:山西广灵精华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广灵县政协委员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