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从“自行车王国”进入“汽车社会”,现代交通体系逐步形成。前所未有的投资力度、科学发展的建设理念和长久积累的技术实力,使中国公路、铁路、隧道、港口、民航等交通各个领域均取得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在众多领域跃居世界强国行列。
如今,随着新经济模式的兴起,交通模式再次发生变化,一系列先进的交通技术和模式应运而生:无人驾驶技术兴起,共享出行在各个城市发展得如火如荼,这些新应用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出行便利,也获得了资本和市场的充分支持。
然而,这些集新科技与新模式为一体的“新宠”虽热受到人们的热情喜爱,但与其相关的治理能力并未跟上来。
近日,笔者在使用途歌共享汽车时发现,汽车上安全带已损坏,然而该汽车依然可以正常预订出行。与客服沟通后,他们并未对问题车辆进行冻结或其他处理。可见,在商家不断推出新技术、宣扬新模式时,其治理能力尚未同步跟进。
这类令人失望的事例,反映出我们在现代交通发展上的短板。尽管中国在诸多交通技术领域已经稳步迈入世界前列,然而,不得不承认,我们尚未形成与技术发展相匹配的交通治理能力。
建设交通强国,技术与治理要齐头并进。
交通规划要适度超前。主管部门要用未来的视野来进行政策规划,不仅要看到现在,还要看到数年、数十年以后的发展变化,避免“朝令夕改”,造成资源浪费。随着交通技术的革新和城市规模的扩大,现在很多城市由于规划理念滞后,出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有的城市由于过去的停车政策不明晰,导致现在乱停乱放现象比比皆是,成为城市的一大弊病。
交通治理要善用新技术。如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正应用到交通治理领域,以改善传统的交通治理方式。“人工智能+交通”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中国各大城市有着丰富的交通场景和海量交通数据,为智能交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浙江省杭州市利用城市大数据,规划在2022年实现成熟数据大脑交通治理全覆盖,实现对城市交通的高效智慧管理和应急保障。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人工智能将把城市交通带入更加高效、安全的新时代。
从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到加强治理能力建设,从构建汽车社会到呼唤汽车文明,中国交通运输走过了从“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漫长道路。如今,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运输大国,整体运输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走入世界前列。在交通运输硬件实力做强的同时,应更多从综合交通、国家战略方面考虑治理和服务能力,让人民群众出行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