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动态>>
民生动态
为创新发展奠定人才之基
发布日期:2023-02-15
 

 高校事业发展要抓住人才之本,高校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

  今年两会,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对于大学这一人才“富矿”来说,这一要求无疑指明了人才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的实施主体是人才,高校的学生培养需要人才去完成,高校的教学科研需要人才去创新,高校的文化传承使命需要人才去肩负,高校事业的长兴需要人才去担当。尤其是当前,众多高校纷纷出台“双一流”建设方案,人才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正因如此,高校事业发展要抓住人才之本,高校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对高校管理者来说,要把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提升创新能力作为决策的第一标准,以科学人才观来支撑“双一流”建设,坚定不移地秉持人才兴校战略。

  近些年,恢复高考后的“新三届”知名文科学者的退休问题在不少高校引发关注,如何处理退休年龄与学术愈老弥精的矛盾,成为一个较为普遍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很多高校还有内外人才如何分类尊重的问题,亦即惯称的外来和尚好念经、墙内开花墙外香之类的现象。解决此类问题,需要落实分类指导原则,践行人尽其才的用才观,为人才全方位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要看到,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评到底,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不同学科和专业的人才的积极性,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对等匹配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各类人才的发展、竞争提供公平全面通道。

  真正的人才渴望的是事业。切实践行服务人才要求,高校一定要树立正确岗位观,用事业和岗位留住人才。高校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教学、科研、管理、后勤、图书馆等部门的通力合作。高校各组成部分没有主次之分,更无高低贵贱之分。诸多部门如同一个机器的不同构件,共同支撑机器的正常运转。高校不同岗位上,人人都是主人翁。与此同时,高校各部门也需要切实领悟“服务”的要义和真义,服务不是伺候,服务不是丧失主体性;服务也要讲效益,服务也要讲水平,服务也要讲贡献。

  一段时间以来,高校青年教师待遇不高的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在这方面,高校一定要立足长远,全面规划,践行实事求是的育才观,学会全方位调动各种人才的积极性,实事求是地尊重人才培养和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地为青年人才成长保驾护航。青年最有活力,青年也是人生综合压力比较大的时期,高校一定要千方百计为青年人才成长与发展提供配套措施,让青年人才这样一个蕴藏无穷潜力的群体拥有归属感、获得感,从而舒心、全心、尽心、安心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努力实现个人、学校、家庭的三方共赢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对高校来说,在识才、育才、用才等诸多环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问题的系列要求,方可真正体现人才立校、人才兴校、人才强校的战略,不断提升内涵建设质量,从而奋力实现屹立于世界一流高校行列、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为创新发展奠定人才之基。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智库动态
为创新发展奠定人才之基
发布日期:2023-02-15
   

 高校事业发展要抓住人才之本,高校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

  今年两会,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对于大学这一人才“富矿”来说,这一要求无疑指明了人才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的实施主体是人才,高校的学生培养需要人才去完成,高校的教学科研需要人才去创新,高校的文化传承使命需要人才去肩负,高校事业的长兴需要人才去担当。尤其是当前,众多高校纷纷出台“双一流”建设方案,人才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正因如此,高校事业发展要抓住人才之本,高校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对高校管理者来说,要把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提升创新能力作为决策的第一标准,以科学人才观来支撑“双一流”建设,坚定不移地秉持人才兴校战略。

  近些年,恢复高考后的“新三届”知名文科学者的退休问题在不少高校引发关注,如何处理退休年龄与学术愈老弥精的矛盾,成为一个较为普遍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很多高校还有内外人才如何分类尊重的问题,亦即惯称的外来和尚好念经、墙内开花墙外香之类的现象。解决此类问题,需要落实分类指导原则,践行人尽其才的用才观,为人才全方位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要看到,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评到底,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不同学科和专业的人才的积极性,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对等匹配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各类人才的发展、竞争提供公平全面通道。

  真正的人才渴望的是事业。切实践行服务人才要求,高校一定要树立正确岗位观,用事业和岗位留住人才。高校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教学、科研、管理、后勤、图书馆等部门的通力合作。高校各组成部分没有主次之分,更无高低贵贱之分。诸多部门如同一个机器的不同构件,共同支撑机器的正常运转。高校不同岗位上,人人都是主人翁。与此同时,高校各部门也需要切实领悟“服务”的要义和真义,服务不是伺候,服务不是丧失主体性;服务也要讲效益,服务也要讲水平,服务也要讲贡献。

  一段时间以来,高校青年教师待遇不高的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在这方面,高校一定要立足长远,全面规划,践行实事求是的育才观,学会全方位调动各种人才的积极性,实事求是地尊重人才培养和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地为青年人才成长保驾护航。青年最有活力,青年也是人生综合压力比较大的时期,高校一定要千方百计为青年人才成长与发展提供配套措施,让青年人才这样一个蕴藏无穷潜力的群体拥有归属感、获得感,从而舒心、全心、尽心、安心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努力实现个人、学校、家庭的三方共赢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对高校来说,在识才、育才、用才等诸多环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问题的系列要求,方可真正体现人才立校、人才兴校、人才强校的战略,不断提升内涵建设质量,从而奋力实现屹立于世界一流高校行列、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为创新发展奠定人才之基。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