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动态>>
民生动态
“旅游处方”的价值在回归医疗本质
发布日期:2023-02-11
 

  中年妇女因为胃部反酸肚子胀气苦不堪言,去过多家医院吃过多种肠胃药都无济于事。上周,她来到武汉某医院消化内科求助吴杰主任,专家不开胃药,而是给她开出旅游几天的“处方”。据统计,吴杰主任每年都要开出近一千个“旅游处方”。

  面对胃部不舒服的患者,这位消化内科专家没有开任何药,而是建议患者休息一段时间出去旅游。这样的“治疗方案”,称之为处方,其实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准确的说,更像是基于专业基础的一种医疗建议。每年近千个这样的“旅游处方”是否真的每个都有效,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样的医者思维无疑值得肯定。

  并非每一种身体“不适”,都必须用药才能缓解;患者去医院看病,也并非仅仅是为求一个“药方”这么简单,也包括心理辅助和一些专业建议。这本应该是理想状态下的医患互动。可在现实中,过度医疗,患者与医生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却成为一种常态,这也成为影响医患关系和信任的一个重要原因。相较而言,“旅游处方”所包含的与患者“拉家常”,建议患者以旅游方式“治病”,显得更温情更纯粹,也更接近于治疗本身。

  美国医生特鲁多有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很形象的诠释了医生这一职业的本质。然而由于种种治疗之外的因素,比如医生收入与药品挂钩,很难令医生真正完全站在患者和治疗的角度来提供最专业的方案,而往往夹带了不应有的“利益”考量。由此不仅容易出现过度医疗,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更容易形成“简单病复杂治”的循环,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压缩了患者与医生之间本该有的沟通和交流环节。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不开药而是重疏导的“旅游处方”,可谓是一股清流。

  “旅游处方”的效力到底几何,不必“神化”,毕竟不是所有的病都可以采取这样一种“处方”。真正值得借鉴的,还是这种医者态度背后的治疗纯粹性。一些疾病本来就没必要靠药治,甚至也是药所不能治好的,而更需要患者心态、生活方式的调整,那么这个时候,医生所给出的“处方”是否能够完全基于治疗本身,不仅考验着医者的专业性,也是对医德的一种检验。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只会用药来治病的医生,是不合格的。基于疾病和患者的个人状况,而不是受某种治疗之外的利益的影响,开出最合理的处方——可以是药,也可以是一些必要的心理建设与专业建议,这才是真正负责任的“专业治疗”。当然,要让更多的医生敢于坚持医疗的专业纯粹性,敢于开出免于利益羁绊的“旅游处方”,也需要相关的体制机制支撑。

文章来源:燕赵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智库动态
“旅游处方”的价值在回归医疗本质
发布日期:2023-02-11
   

  中年妇女因为胃部反酸肚子胀气苦不堪言,去过多家医院吃过多种肠胃药都无济于事。上周,她来到武汉某医院消化内科求助吴杰主任,专家不开胃药,而是给她开出旅游几天的“处方”。据统计,吴杰主任每年都要开出近一千个“旅游处方”。

  面对胃部不舒服的患者,这位消化内科专家没有开任何药,而是建议患者休息一段时间出去旅游。这样的“治疗方案”,称之为处方,其实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准确的说,更像是基于专业基础的一种医疗建议。每年近千个这样的“旅游处方”是否真的每个都有效,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样的医者思维无疑值得肯定。

  并非每一种身体“不适”,都必须用药才能缓解;患者去医院看病,也并非仅仅是为求一个“药方”这么简单,也包括心理辅助和一些专业建议。这本应该是理想状态下的医患互动。可在现实中,过度医疗,患者与医生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却成为一种常态,这也成为影响医患关系和信任的一个重要原因。相较而言,“旅游处方”所包含的与患者“拉家常”,建议患者以旅游方式“治病”,显得更温情更纯粹,也更接近于治疗本身。

  美国医生特鲁多有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很形象的诠释了医生这一职业的本质。然而由于种种治疗之外的因素,比如医生收入与药品挂钩,很难令医生真正完全站在患者和治疗的角度来提供最专业的方案,而往往夹带了不应有的“利益”考量。由此不仅容易出现过度医疗,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更容易形成“简单病复杂治”的循环,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压缩了患者与医生之间本该有的沟通和交流环节。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不开药而是重疏导的“旅游处方”,可谓是一股清流。

  “旅游处方”的效力到底几何,不必“神化”,毕竟不是所有的病都可以采取这样一种“处方”。真正值得借鉴的,还是这种医者态度背后的治疗纯粹性。一些疾病本来就没必要靠药治,甚至也是药所不能治好的,而更需要患者心态、生活方式的调整,那么这个时候,医生所给出的“处方”是否能够完全基于治疗本身,不仅考验着医者的专业性,也是对医德的一种检验。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只会用药来治病的医生,是不合格的。基于疾病和患者的个人状况,而不是受某种治疗之外的利益的影响,开出最合理的处方——可以是药,也可以是一些必要的心理建设与专业建议,这才是真正负责任的“专业治疗”。当然,要让更多的医生敢于坚持医疗的专业纯粹性,敢于开出免于利益羁绊的“旅游处方”,也需要相关的体制机制支撑。

文章来源:燕赵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