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关心生活困难群众,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辽宁的民生牵挂于心。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再次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重要指示:“要聚焦为民、便民、安民,尽可能改善人居环境,改造水、电、气等生活设施,更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确保安全。”“祝愿大家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发展中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近年来,辽宁始终牢记嘱托,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秋日,走进沈阳市苏家屯区葵花社区,新气象扑面而来——楼体粉刷一新,道路重新铺设,鲜花在风中摇曳。改造后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了居民的“打卡地”,“善邻书房”弥漫着书香与茶香,“幸福学堂”飘出孩子的歌声与笑声……
社区提升“颜值”,群众“乐享”生活。在辽宁,如此幸福的场景个个相似。
民生,是振兴蓝图中最浓墨重彩的画卷。画卷的底稿是一张用心用情用力密织的保障网,点多面广、宏大细密。
“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把振兴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着力补齐民生短板,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省委主要领导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
致广大而尽精微,辽宁在坚持“不变”与“变”中寻求最优解。
“不变”的是始终如一的目标。“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不变的圆心,政策措施由此发源,人、财、物向此集聚。
让人民群众共享振兴发展成果,辽宁把更多真金白银用在关键处,倾心倾情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连续多年在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占比超过75%。
“变”的是积极而为的行动。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新期待,始终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起点。
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中,民生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持续加强社会保障,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医疗卫生持续改善,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实施,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生根,一件件民生实事得到落实。
十年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44.3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多年上涨,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8761元提高到去年的35112元,年均增长7.2%。
今日之美,譬犹阳春。高质量发展,正在辽宁人的生活中镌刻下温暖印记。
解“一老一幼”之烦忧
吃过早饭,盘锦市兴隆台区振兴街道居民杨玉琴步行十多分钟,来到社区康养中心看望老伴儿,“条件不错,服务也专业,关键是离家近,我天天能陪着老伴儿”。
已近耄耋之年的杨玉琴无力照顾老伴儿,今年嵌入社区里的养老机构解了她的心忧——在这里,助医、助浴、助餐、短期照护、长期照料等养老服务项目一应俱全。
2020年,辽宁在全国率先开展县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两年来,省财政投入6750万元,支持建设120个示范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今年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省财政投入4500万元支持各地建设30个示范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一老一幼”,牵动亿万家庭,更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深入沈阳市牡丹社区,对人们普遍关切的“一老一幼”问题殷殷嘱托。
养老不仅是每个家庭面临的问题,也是全面小康不可缺失的一环。近年来,辽宁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出台多项补贴政策,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鼓励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目前,全省有养老机构2165家、机构养老床位20.64万张,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63.9%。
养老是基本保障,老年人的就医体验同样需要被关注。
交上社保卡和押金,就能办理住院和结算,退休后久居北京的营口大石桥市退休职工金秀芝感觉特别省心,“辽宁医保在省外医院也能直接结算,真是太方便啦!”
从省内就医延伸到省外就医,从住院结算扩展到门诊结算,从线下备案拓展到网上备案优化办理流程,近年来,辽宁逐步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范围,让老年人旅居更放心、就医更便利。
习近平总书记惦记着“老”,也牵挂着“幼”。
入园难、入园贵,曾是许多群众心中的“痛”。近年来,辽宁发起“攻坚战”,下发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方案,聚焦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办园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治理。
治理前后的改变,大连市西岗区的“二孩儿”妈妈刘俐感触颇深:“大女儿小时候上的是离家几公里外的民办幼儿园,每个月花费3300元;二女儿正好赶上小区配套幼儿园开园,就在家门口,每个月只需700元。”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全省新增普惠性幼儿园学位15万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48.3%。攻坚还在继续,辽宁已将小区配套幼儿园写进“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幼儿园。
篮球场上挥汗如雨,体育馆里激情正燃,艺术教室里歌声飘荡……这是锦州市实验学校小学部放学后的场景。为减轻孩子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学校开设了几十门课后服务课程,家长们赞不绝口。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辽宁出台一系列举措,在“减轻负担”与“提质增效”上靶向发力,针对学生课业负担做“减法”,聚焦课堂教育教学和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做“加法”,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一老一幼”系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关注、关心、关爱,让“夕阳红”暖意融融,让“明天的朝阳”更加灿烂。
补“急难愁盼”之短板
树荫下,老人们围着石桌打着扑克;长廊里,三三两两的居民坐着闲聊;不远处,孩子们荡着秋千,传来清脆的笑声。
“我又搬回来了,有空儿到家里坐……”正在园区里散步的张素芬不时地和老邻居打着招呼。今年74岁的张素芬是鞍山市银环社区的老住户,由于小区老旧、墙体保温差,四年前,老两口买了新房搬走了。和张素芬一样,“安居”成为许多老旧小区居民的心愿。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辽宁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推出“菜单式”改造模式,改造前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2019年至2021年,全省有2599个老旧小区得到彻底改造。
群众的满意度是衡量老旧小区改造的“试金石”。小区改造后,张素芬搬回了银环社区,“环境变好了,还有街坊老友做伴,这样的日子才美呢!”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群众的期许处就是行动的落脚点,瞄准居住、交通、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领域,辽宁着力补齐短板,兜住民生保障底线,凸显全面小康成色。
“老闻,你做手术,家里人照顾你又要照顾家,可够忙的啊!”“像这样的小手术,我选在镇卫生院做,省钱省心离家又近,家里人两头跑也不耽误。”刚在大连瓦房店市松树镇中心卫生院做完疝气手术的闻洪明,躺在病床上与同病房的人聊着天。别看现在镇中心卫生院得到了很多村民的认可,可在头些年,由于医疗设施差、医护人员少,很少有人愿意到乡镇卫生院看病。
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无人问津,医疗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辽宁将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健康辽宁建设的重头戏,全面开展县域综合医改,推动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瓦房店市率先在全省蹚出县域综合医改新路,以县医院为龙头,整合乡镇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县域医疗“一盘棋”,上下为一家,人财物统一、责权利一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目前,全省医联体数量优化为317个,覆盖2万余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就业是一场持久战。辽宁始终坚持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首位,出台多轮次政策措施,从岗位开发、供需对接、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多方面综合施策,搭建起稳就业的“四梁八柱”。
朝阳市双塔区长宝营子乡嘎岔村的车间里,23岁的刘珈宏熟练地操作着码边机;通过社区的“舒心就业”专岗,沈阳市于洪区阳光100社区的王忠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营口扶摇创业孵化基地,曹灿正追逐着自己的创业梦想。扩渠道、稳岗位、优服务,辽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近年来城镇年均新增就业超过45万人。
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辽宁打出政策措施、服务培训“组合拳”,为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架梯搭桥”。通过“双百日”攻坚行动、直播带岗“云”就业、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平台、高校毕业生技能转换培训等方式,引导青年群体向企业、向县域基层集聚流动,历年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90%以上。
直击“急难愁盼”,提升“底线”刻度,补齐短板,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充盈。
绘“幸福场景”之多彩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城市功能,打造一批富有时代气息、极具吸引力的幸福生活场景。”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勾画的新图景给人民群众以新期许。
当群众在憧憬幸福时,政府已开始着手让幸福“落地”。
晚上6点多,沈阳市大东区津桥路附近居住的市民陶波下了地铁,随路买菜、买药,没到一刻钟就到家了。“交通方便,生活便利,看病上学也不用远走,举步即达、抬脚就到。”
“一刻钟”不仅能计量时间,如今还可以衡量生活的便捷度与幸福感。辽宁全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圈”内购物、餐饮、教育、文化、医疗、体育、休闲等功能一应俱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辽宁着力打造智慧便捷的数字化服务体系,以“数字”领跑民生服务,用“智能”托起幸福生活新场景,努力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
用了16分钟,杨友武上门为盘锦市大洼区荣兴街道居民焦艳君老人剪完了头发。一小时前,焦艳君通过手机在盘锦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下了一个上门剪头的任务单,接单的杨友武“如约而至”。
焦艳君的便利得益于盘锦市面向居家养老需求设计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老人或家属通过平台下单,“就像点外卖一样,方便、快捷”。
数字赋能,智慧生活。全省各地推动就业、社保、医疗等民生服务事项“指尖办”“网上办”“自助办”,实现智“惠”于民。
朝阳市龙城区中华园社区的退休人员王秀兰通过手机实现了养老金远程线上认证,认证无需再往社区跑;沈阳市民王先生在手机上为新房办理了不动产证,并在园区内的自助打证机上完成打印;盘锦全天候“自助警务服务超市”里,市民可在任意时间自助办理二代居民身份证申领等三大类21项高频警务服务事项……
提高城市品质,更需在细节上花心思、在细微处下功夫。
鲜花摇曳、绿叶婆娑,慢行步道上随意走走,景观廊架下观赏流连……郁郁葱葱的本溪市峪明路的“口袋公园”成为周边居民的好去处。
推窗见绿,休闲有地,辽宁注重留白留璞增绿,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长期被遗忘的城市角落改造升级后“绣”出城市“高颜值”。2021年全省共建成口袋公园1295个,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小小“口袋公园”装下群众稳稳的幸福。
绘就民生蓝图,打造幸福生活新场景,各级党委政府跑在前面,在群众前面做好“预算”,让政策举措跑赢百姓预期,引领人民群众共创幸福、共享幸福。
持续奔跑,在“高原”上建“高峰”;优中更优,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在辽宁,更多的民生红利已渐次释放,更美的民生画卷正徐徐铺展。
文章来源:辽宁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