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反复、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时,我国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财政收入形势较为严峻,特别是县区财政运行压力较大,民生支出保障问题受到高度关注。
财政收支半年报显示,面对一系列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央财政大幅增加转移支付,规模创新高,有效保障民生支出,兜牢兜实民生底线。
“做好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兼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宋其超表示,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督促省级财政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财政运行监测,筑牢兜实“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
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的对地方转移支付有两大特点:一是规模大,二是增幅高。从规模来看,2022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近9.8万亿元,规模为历年来最大;从增幅来看,2022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比上年增加约1.5万亿元,增长18%,增幅为近年来最高。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财政收支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保基本民生至关重要。转移支付是中央调控地方财政状况的重要手段,中央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有力缓解地方财政支出压力,推动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促进助企纾困、提振市场信心。”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说。
在转移支付“总盘子”中,中央财政安排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转移支付预算1.2万亿元。“这1.2万亿元,列入今年预算8000亿元,列入明年预算4000亿元。通过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县区在落实大规模退税减税政策的前提下‘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所需基本财力。”宋其超说。
中央财政有力支持,地方自身也强化资金保障。根据部署,省级财政部门统筹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加大对下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向财力薄弱市县倾斜;市级财政部门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对所辖县区民生保障工作给予帮扶;县级财政把基本民生作为预算安排的重点,优先安排相关经费预算,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
最新统计显示,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5.9%,高于财政收入增幅。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其中,卫生健康、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7.7%、4.2%、3.6%。
“在财政收入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央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民生、抗疫支出,全力稳定经济社会运行,基本民生在各种冲击下得到了有力有效保障。”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说,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体系逐步完善,特别是今年下达速度快、支撑力度大,同时注重保障对象的获得感。
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具有“一竿子插到底”的特点,是近年来宏观调控的重要创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中央财政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市县的支持,务必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动力。
“今年以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研究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资金总量约4万亿元,同时完善管理机制,推动财力下沉,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动力。”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薛虓乾说,从上半年情况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运行良好,政策效果明显,体现了直达机制的制度优势。
根据直达资金监控系统数据统计,截至6月底,在约4万亿元直达资金中,中央财政已下达3.992万亿元,下达比例为97.9%,具备条件的资金已全部下达。
各地情况显示,直达资金惠企利民政策效果明显。例如,在保市场主体方面,各地除了通过退税减税降费等冲抵收入方式支持企业,还通过财政支出帮扶企业,相关直接惠企支出约350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68万家,合计256万家次。
何代欣认为,在市县两级财政支出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直达资金发挥出重要保障作用,尤其是较好地解决了基层财力困难,而且管理更加高效顺畅。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