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爆”是指娇喘的语音,“视频单”意为裸聊视频,“特殊单”“颜色单”“非绿色单”等都暗指涉黄订单……在许多网络陪玩平台上,充斥着各种情色暗语,背后则是赤裸的色情交易,一些未成年人陷入其中。
“老板打游戏吗?”这是“陪玩”寻找“客户”惯常的开场白。所谓“陪玩”,是为网络游戏玩家提供有偿游戏陪伴服务,服务内容就是陪“客户”一起联网打游戏。
网络游戏与“陪玩社交”擦出火花,令一些玩家“很上头”,“陪玩”也成了一个火热的新职业。
“陪玩”行业有多火?有陪玩平台发布报告显示,其平台注册用户超过5000万,注册的陪练大神超700万。同时,各大游戏直播平台也纷纷入局,争夺这块“蛋糕”。
这之中,有的“陪玩”比较纯粹——游戏小白花钱雇游戏大神,双方组队在虚拟世界中“拼杀”。大神为小白“保驾护航”,小白享受“进阶游戏快感”。无论是为了“有人带升级快”,还是出于“叱咤江湖”的虚荣心理,反正一些玩家愿意为此买单。这样的交易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倒也无可厚非。
问题是,还有的“陪玩”属于“醉翁之意不在酒”——有“女性陪玩”抛出明码标价的裸聊视频选单,还表示“老板可以挑选喜欢的类型,甚至进行线下交易”;“客户”在订单中备注“来个妩媚的声音通宵”“看腿”“找个长期固陪,每个月一万五,偶尔陪吃饭逛街”等信息……凡此种种,表明“游戏陪玩”已然变质,情色交易在线上有了新渠道。
虽说不少陪玩平台也公告称“禁止涉黄”,但效果不容乐观。凭借“暗语”,“陪玩”与“客户”不难试探出对方是不是“同道中人”。甚至还有账号利用低俗信息诱导未成年人参与陪玩、诱导玩家用户下单。某些平台为了流量与利益,选择对此“睁一眼闭一眼”。
一些论调同样值得警惕。有的人打着“食色性也”的旗号,试图“洗白”龌龊的勾当。还有人宣称“有需求就有市场”,妄图混淆视听。然而,诡辩终归是诡辩。合法与违法犹如楚河汉界,法律红线不容肆意践踏。
学好不易,学坏不难。对于尚处“三观”形成期的未成年人,就更是如此。青少年是玩网络游戏的主要人群,社会除了要关注游戏内容是否健康、游戏时长是否适度,对光怪陆离的“陪玩”更不能小觑。“带色的陪玩”犹如“潘多拉魔盒”,青少年一旦将其打开,轻则会冲击他们不成熟的心智,重则会导致一些未成年人误入歧途。这样的代价,是他们的家庭不愿看到的,更是社会无法接受的。
理解了这些,就不难理解有关部门何以大力开展“净网”行动。说到底,“扫黄”与“护苗”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截至今年8月底,执法监管部门共查办涉网络行政和刑事案件822起,处置低俗有害信息40余万条,取缔关闭网站4800余个;督促网站平台清理低俗有害信息2000余万条,处置违法违规账号800余万个。此外,地方网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联合约谈相关网络平台,责令全面停止陪玩功能和服务。
尽管“亮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据说,“陪玩”已形成“江湖”,还有所谓的“公会”,“公会”骨干混迹于购物网站、中介网站、社交网站,通过“暗语”继续招揽生意。“不良组织”与“狡兔三窟”,无疑给遏制和打击带来更大挑战。
正与邪的较量从未有完成时。从早前的“哄睡服务”,到近期的“福利姬”,再到异化的“游戏陪玩”,网络色情交易不断改头换面,赤裸运作无所不用其极。魔高一尺,须道高一丈。相关整治工作不仅要持之以恒,而且当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强化网络管理与执法部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提高对色情信息的监控、预警、处置能力。对触犯法律红线的人员,必须依法严惩,形成有力震慑。
扫除网络色情等黑灰产业,营造天清气朗的网络文化环境,为未成年人上网创造积极健康的氛围,全社会责无旁贷。
文章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