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动态>>
民生动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刻启示(新知新觉)
发布日期:2023-02-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价值追求和治国理政能力,为我们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带来了深刻启示、提供了宝贵精神资源。

  始终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注的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通过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其内涵在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并强调通过人类实践改变世界的思想。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科学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而确立的科学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

  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小康”这个概念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强调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在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中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发展蓝图。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之有机融合于社会主义建设,又反映了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美好前景。

  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确立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必须符合自身发展条件和具体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也不断深化和细化,直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要求。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发展变化,是我们党在及时分析和把握我国不断变化的发展条件和具体国情基础上不断调整完善的结果,是我们党不断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教训特别是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从而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的结果,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和遵循。

  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发展理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结果。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一定能开好局、起好步,不断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

(作者为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社科院基地研究员)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智库动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刻启示(新知新觉)
发布日期:2023-02-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价值追求和治国理政能力,为我们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带来了深刻启示、提供了宝贵精神资源。

  始终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注的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通过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其内涵在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并强调通过人类实践改变世界的思想。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科学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而确立的科学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

  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小康”这个概念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强调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在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中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发展蓝图。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之有机融合于社会主义建设,又反映了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美好前景。

  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确立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必须符合自身发展条件和具体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也不断深化和细化,直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要求。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发展变化,是我们党在及时分析和把握我国不断变化的发展条件和具体国情基础上不断调整完善的结果,是我们党不断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教训特别是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从而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的结果,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和遵循。

  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发展理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结果。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一定能开好局、起好步,不断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

(作者为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社科院基地研究员)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