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与培训机构的理论实践授课相结合,工作内容与技能提升相结合……近年来,北京市通州区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企校双制、工学一体,充分释放出“新型学徒制”的政策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师带徒,传帮带”,学徒制是工匠技术得以传承的传统方式。“新型学徒制”,“新”在产教融合、共同发力,注重引入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协同开展培训,并由政府给予激励推动。近年来,从启动试点到全面推进,“新型学徒制”在不少地方已经落地生根。从实践看,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的模式,提升了职业技能人才的水平,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院校培育与企业所需之间的“错位”难题,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人才是第一资源,通过“新型学徒制”培育更多能工巧匠,对企业、行业和地方的长远发展来说,意义深远。
今年,山东对纳入企业新型学徒培训项目的企业,按照规定给予相应补贴;广东中山提出从2021年到2025年,每年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1000人……促就业的背景下,一些地方以更大力度,进一步扩大“新型学徒制”培训规模。努力发挥好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和学校的作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体系,“新型学徒制”定能释放更大红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支撑。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