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黄宗良:非公党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发布时间:2023-03-14

7月31日,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民生智库联合举办的“非公党建模式与非公党建发展”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宗良发表了自己对非公党建的看法,以下是发言实录:

不敢来,因没专门研究。

翻材料,很受启发,学到了不少东西。讲几句心得体会。中心意思是,要把非公党建工作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事业中来认识。或者说,从社会主义的视角认识鑫山公司非公党建工作的意义。

我一直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或者说改革处在关键时期、攻坚阶段。正是因为这样,增强四个自信才需大力强调。

“要不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不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中共十八大报告),可以说是可以说是这40年来分歧和争论的重大问题之一。

比较鼓手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同志,一提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想到的是共产党人就自己的理政概括为一系列“消灭私有制”,自觉不自觉地把非公有制经济等同于私有制,不承认我们党早就认定的非公有制经济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提到“鼻血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就容易忘记各种所与之共同发展,公平竞争,同受法律保护,这些十分重要的观点。

其实,说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包括着我党今天认定的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的路子、理论,也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现实的情况是,非公经济已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大“半壁江山”。众所周知,其产值缴纳税收、从业人员、提供的就业岗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六成、七成、八成、九成。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种结构,退回到三四十年前广大劳动者、各阶层民众能赞成吗?这反映的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是由民众的要求和呼声来表达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建议”着重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发展理念,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概括的表述,我想,其实还可以加上一个“多元发展”的理念。

但是,问题还有另一面,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所受到的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似乎市场经济只有西方、美国的那种模式。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把中共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归纳为“十个结合”,其中很重要的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新自由主义影响很大的,讲市场经济人们常常不提“社会主义”的字眼。

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做好党建工作,应该说就是实行这种结合的一种重要方式、重要方面,一种有重要意义的努力是中共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之举,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我觉得,应该从这种高度去评价鑫山公司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共成立95周年的讲话中有许多新的想法,其中有两个提的特别响亮: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这些话虽似曾相识,但讲及外常鉴定,更加自信,更加直白,更加切中要义,值得我们深入反复去领悟。问题是,把这些结合起来理解,这是共产党人的一大学问,是社会主义者的一大学问,是中国式马克思主义处于中心地位的大学问,。这也可以说是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的学问。对社会主义认识,对党性认识的差异和分歧常常出现在这里。

一谈到党性,人们自然想到的是其先进性、纯洁性。什么是先进性,离开了人民性讲“先进性”,先进性可能就成为同共产党不相干的字眼,他会把党变成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官僚特权阶层 ;离开人民性,纯洁性可能变成藏污纳垢的遮羞物。一些地方的党组织镇守机构不正是这样的?这就是发生过的坍方现象。

其实,不光是公有制企业,非公企业,当合民众的关系应该是“核心”和“主体”的关系,“核心”只有在你一切为了这个“主体”,一切依靠这个“主体”,二者才有血肉相连的“结合”。在鑫山公司这里,就为张志明教授所讲的,“我们的党建,就要努力把各级党组织打造成老百姓需要的好工具”;刘炳香教授所讲的,“党建和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赵纯武同志、朱铁玉董事长他们所总结的,“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体现的正是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在企业,党的建设“一定要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对企业发展起促进作用”。

在我们这样的比较脱离基层实际的、只有一些书本上的只言片语的人,脑子里原来有的片面观念就是“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就是企业家和工薪者的冲突,就是资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现在我们并不十分清晰地看到,在企业的统一体中,“结合”的粘合剂不仅是利,还有“义”。我们要的政治哲学是客观存在的义利统一观。这个“义”就是社会主义,就是体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大义”、“道义”。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可能主要就在这里。谢谢大家,我谈的是一点学习体会,说了一些外行话,也可能是空话,大俗。请大家谅解。   

黄宗良: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黄宗良:非公党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发布时间:2023-03-14

7月31日,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民生智库联合举办的“非公党建模式与非公党建发展”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宗良发表了自己对非公党建的看法,以下是发言实录:

不敢来,因没专门研究。

翻材料,很受启发,学到了不少东西。讲几句心得体会。中心意思是,要把非公党建工作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事业中来认识。或者说,从社会主义的视角认识鑫山公司非公党建工作的意义。

我一直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或者说改革处在关键时期、攻坚阶段。正是因为这样,增强四个自信才需大力强调。

“要不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不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中共十八大报告),可以说是可以说是这40年来分歧和争论的重大问题之一。

比较鼓手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同志,一提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想到的是共产党人就自己的理政概括为一系列“消灭私有制”,自觉不自觉地把非公有制经济等同于私有制,不承认我们党早就认定的非公有制经济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提到“鼻血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就容易忘记各种所与之共同发展,公平竞争,同受法律保护,这些十分重要的观点。

其实,说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包括着我党今天认定的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的路子、理论,也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现实的情况是,非公经济已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大“半壁江山”。众所周知,其产值缴纳税收、从业人员、提供的就业岗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六成、七成、八成、九成。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种结构,退回到三四十年前广大劳动者、各阶层民众能赞成吗?这反映的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是由民众的要求和呼声来表达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建议”着重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发展理念,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概括的表述,我想,其实还可以加上一个“多元发展”的理念。

但是,问题还有另一面,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所受到的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似乎市场经济只有西方、美国的那种模式。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把中共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归纳为“十个结合”,其中很重要的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新自由主义影响很大的,讲市场经济人们常常不提“社会主义”的字眼。

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做好党建工作,应该说就是实行这种结合的一种重要方式、重要方面,一种有重要意义的努力是中共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之举,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我觉得,应该从这种高度去评价鑫山公司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共成立95周年的讲话中有许多新的想法,其中有两个提的特别响亮: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这些话虽似曾相识,但讲及外常鉴定,更加自信,更加直白,更加切中要义,值得我们深入反复去领悟。问题是,把这些结合起来理解,这是共产党人的一大学问,是社会主义者的一大学问,是中国式马克思主义处于中心地位的大学问,。这也可以说是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的学问。对社会主义认识,对党性认识的差异和分歧常常出现在这里。

一谈到党性,人们自然想到的是其先进性、纯洁性。什么是先进性,离开了人民性讲“先进性”,先进性可能就成为同共产党不相干的字眼,他会把党变成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官僚特权阶层 ;离开人民性,纯洁性可能变成藏污纳垢的遮羞物。一些地方的党组织镇守机构不正是这样的?这就是发生过的坍方现象。

其实,不光是公有制企业,非公企业,当合民众的关系应该是“核心”和“主体”的关系,“核心”只有在你一切为了这个“主体”,一切依靠这个“主体”,二者才有血肉相连的“结合”。在鑫山公司这里,就为张志明教授所讲的,“我们的党建,就要努力把各级党组织打造成老百姓需要的好工具”;刘炳香教授所讲的,“党建和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赵纯武同志、朱铁玉董事长他们所总结的,“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体现的正是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在企业,党的建设“一定要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对企业发展起促进作用”。

在我们这样的比较脱离基层实际的、只有一些书本上的只言片语的人,脑子里原来有的片面观念就是“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就是企业家和工薪者的冲突,就是资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现在我们并不十分清晰地看到,在企业的统一体中,“结合”的粘合剂不仅是利,还有“义”。我们要的政治哲学是客观存在的义利统一观。这个“义”就是社会主义,就是体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大义”、“道义”。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可能主要就在这里。谢谢大家,我谈的是一点学习体会,说了一些外行话,也可能是空话,大俗。请大家谅解。   

黄宗良: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