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贾康:我看经济走势和房地产业
发布时间:2023-03-13

 经济发展大的态势,当然要注意它是在十八大之后中央一系列大政方针逐渐清晰化的背景下展开的:三中全会以顶层规划部署了全面改革,四中全会推进到全面依法治国,五中全会提出了系统化的发展新理念,这里面至少有这样一些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强调“现代国家治理”、“现代市场体系”和“现代财政制度”,这些在三中全会已经明朗化之后,进一步推进到四中全会全面依法治国,其实是解决现代治理概念下“现代政治文明”制度建设的一个全面覆盖框架,进而到五中全会有了系统化的创新发展为第一动力,带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最后落到归宿的共享发展的“现代发展理念”的全套认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这个背景下现在已非常清晰了。我们面对的第一个全面,是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后面跟着的,是更艰难的全面改革任务,是要使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而且必须匹配上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

对近些年把基本的经济指标做一个直观的考察,大家都会关注到中国经济出现了阶段转换,年度龙头指标GDP的表现是一降再降,我们必须在认识、适应这个新常态的过程中,还要引领它。2016年的一二季度报出来的经济增速是在7%以下运行的6.7%,而今年官方提出的目标区间是6.5-7.0%,最近一段时间,经济下行过程中却出现了CPI上扬的一些压力,权威人士的说法是我们在判断上既不认为现在是通胀,同时也不能光看PPI认为是通缩,还要继续观察。实际上,研究者一般更多地认为主要的压力是在通缩方面,但是中国现在的矛盾凸显就是这样,已经把我们实际要掌握的弹性空间收得很窄了,稍微有点前段时间CPI上涨的压力,我们就已经看到了管理部门不安:一方面经济在继续下行,另一方面我们这个区间原来认为不成为压力的上线,动不动也可能带来压力的表现。再往下,当然要说到政府的感受是财政收入一落千丈,今年的目标是只提了5.8%的收入增长目标,已经明显低于GDP年度目标区间的量值。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的希望之所在,是要在“新”已明朗而“常”未实现的情况下,尽快去实现“常”的境界。我理解这个“常”,就是必须通过三个期叠加的所谓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一定要加上改革在深水区攻坚克难的推进期而成功地引领新常态,使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必然出现的增长速度向下的调整,落到一个阶段性探底之后尽快企稳的质量升级版的中高速增长平台上。我认为权威人士所说的“L”型,需要这样来理解,我们不可能再是一个速度下落以后经过一段时间又回去的“U”型,更不可能是刚下来马上又反弹的“V”型。这个“L”型是说下来以后我们必须认账的是,这个速度不可能再回到高速,必然是调到一个新的较低的台阶上,但是它不能一低再低,它要拐弯,拐过这个弯就表示我们出现了阶段性探底而有可能对接的企稳,企稳以后即拐过这个弯再以后的表现应该是让它尽量拉长,拉得越长越好,关键是它要有升级版的特征,要通过结构优化,支撑我们的质量提升。实际上,就是在质量提升的支撑之下,实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可持续性发展的越长越好的中高速增长平台,就是需要落在这个“常”的状态上。我们现在,必须观察和追求这个常的实现。

目前,中央特别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性方针是在引领新常态过程中,在大政方针下抓矛盾主要方面,而且是全局和长远的布局。所谓全局就是它不是简单只看某一些点,整个配套里必须要以制度供给为龙头带出整个供给体系各种要素的结构优化和质量升级版的状态。所谓长期就是它显然要从现在的努力对接到怎么实现全面小康,以及过后还要有后劲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再一直对接“中国梦”,以这样一个从短期到中长期的考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导之下我们的攻坚克难需要有在发展态势方面做好综合的掌握。

发展态势方面,我认为现在首先要肯定,不确定性仍然是很明显的。今年二季度报出来的6.7%比一般市场预期要稍好一点,连续两个季度6.7%是很有意思的,在发展态势上已经看得出来它有点阶段性探底的味道了,但是到底三四季度如何,我想现在所有研究者,谁也不敢拍胸脯说有非常确定的把握。要承认现在和风险相关联的不安全感,仍然是弥漫在市场中间的,地方政府和企业他们传送的很多信息仍然是“困难”,两会上总理也直言不讳地说要“共克时艰”。但是同时,我们要理性地清醒地看到市场预期的一些向好的苗头确实出现了,虽然还十分脆弱。

也要特别注意我们的一些管理部门一线管理环节上的能力已经被公众打问号了,实际上必须注意到经济问题社会化、政治化的风险威胁是存在的,就是所谓“矛盾累积隐患叠加”下你看起来是个经济问题,有时候它可能突然变了味儿。就好象今年年初,谁会想到在我们西部河西走廊的一个还挺有名的城市,一个个别事件就可以引出谁也没有想到的集体泄愤的群体事件。各种各样的矛盾叠加在一起,我们考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定要有全局的综合的观察。

作为研究者,我承认现在学者们并没有这样的能力来通过一套非常严谨的数量模型和实际数据的模拟演算给出非常清晰的短中期预测,但是经济预测一定是要做的。我作为多年研究宏观经济的研究者,想谈一个谨慎乐观的看法:如果说在现在一、二季度6.7%的增速情况之下,如果从好的苗头来看,可以举出什么摆事实式的具体现象,使我们期待不太远的将来出现阶段性探底。这些好的苗头,首先要提到“稳增长”措施下,多年努力之后,去年下半年又有有关部门一系列的“项目包”的安排,在中国体制之下通过审批给出这些成规模的项目包,合乎逻辑地引出了后面与一些有效投资机制的对接,比如很多的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连片开发,是和PPP机制结合在一起的——对于这个PPP,虽然社会上还有很多风凉话,但是它以阳光化流程使规范化程度提高以后,政府、企业、专业机构合作在一起,“1+1+1>3”的绩效提升机制不可否定,它是更接近于有效投资概念的具体投资形式。我们后面看到的,是接近年底的时候,在网上已经可以搜到一个大数据时代的现在还可继续观察的“挖掘机指数”,已经表明我们现在整个统一市场内施工机械的订单数、交货数和入场施工数全面飘红,它显然是这些项目所跟出来的回应,而再往后,又合乎逻辑的看到钢铁业喊了很长时间困难之后,今年年初一些钢材产品的价位不再下降,而是企稳甚至还有一些回升虽然还在波动)。就是说这个苗头它合乎逻辑,合乎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实。可佐证的,还有PMI的表现,官方的PM1(采购经理及指数)已经连续几个月站在禁枯分界线上面一点,虽然还在波动但是已是50或者50出头,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用电量,还有我后面要强调的房地产业,总体来说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向好苗头和亮点。我们的PPI虽然还在下降,但是在经历51个月的下降之后,它现在降幅在收窄,而CPI在上扬,这些跟经济景气显然有关。而且我们可以观察到,居民的消费仍然是相对强劲的,从种种指标来看,可能有一些单独看待的“特定”式问题,但综合分析来说,也不足以像有些境外的观察机构所说到的那么严重,比如不应只注意到方便面的消费在下降,就认为中国蓝领工人的境况在变坏,其实不是,恰恰相反,中国这几年经济下行过程中低端的粗工、壮工、农民工,包括家政服务的保姆,他们在市场中的要价能力是在提高的,工资水平是在上升的,他们工资水平的上升而且超过了平均工资的上升幅度。在我们表达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方面,官方的信息也已经体现在0.49的高位这几年已经回调到0.47,可能还会继续再回调。这些蓝领工人他们现在可以不再首选方便面,而是要选择盒饭乃至稍微像样一点的更好的餐饮供应了——当然也不排除方便面消费的下降和我们的经济景气走低有关,但是你要看另外一些因素的对冲,这都是需要具体分析的。我观察,中国的居民消费仍然强劲的一个表现,是从大中城市到边远的一些小县城,现在都可观察到居民旅游的热度,从国内旅游看到国外旅游,甚至有排浪式的特点,这些都和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有关。

民生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贾康:我看经济走势和房地产业
发布时间:2023-03-13

 经济发展大的态势,当然要注意它是在十八大之后中央一系列大政方针逐渐清晰化的背景下展开的:三中全会以顶层规划部署了全面改革,四中全会推进到全面依法治国,五中全会提出了系统化的发展新理念,这里面至少有这样一些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强调“现代国家治理”、“现代市场体系”和“现代财政制度”,这些在三中全会已经明朗化之后,进一步推进到四中全会全面依法治国,其实是解决现代治理概念下“现代政治文明”制度建设的一个全面覆盖框架,进而到五中全会有了系统化的创新发展为第一动力,带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最后落到归宿的共享发展的“现代发展理念”的全套认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这个背景下现在已非常清晰了。我们面对的第一个全面,是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后面跟着的,是更艰难的全面改革任务,是要使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而且必须匹配上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

对近些年把基本的经济指标做一个直观的考察,大家都会关注到中国经济出现了阶段转换,年度龙头指标GDP的表现是一降再降,我们必须在认识、适应这个新常态的过程中,还要引领它。2016年的一二季度报出来的经济增速是在7%以下运行的6.7%,而今年官方提出的目标区间是6.5-7.0%,最近一段时间,经济下行过程中却出现了CPI上扬的一些压力,权威人士的说法是我们在判断上既不认为现在是通胀,同时也不能光看PPI认为是通缩,还要继续观察。实际上,研究者一般更多地认为主要的压力是在通缩方面,但是中国现在的矛盾凸显就是这样,已经把我们实际要掌握的弹性空间收得很窄了,稍微有点前段时间CPI上涨的压力,我们就已经看到了管理部门不安:一方面经济在继续下行,另一方面我们这个区间原来认为不成为压力的上线,动不动也可能带来压力的表现。再往下,当然要说到政府的感受是财政收入一落千丈,今年的目标是只提了5.8%的收入增长目标,已经明显低于GDP年度目标区间的量值。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的希望之所在,是要在“新”已明朗而“常”未实现的情况下,尽快去实现“常”的境界。我理解这个“常”,就是必须通过三个期叠加的所谓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一定要加上改革在深水区攻坚克难的推进期而成功地引领新常态,使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必然出现的增长速度向下的调整,落到一个阶段性探底之后尽快企稳的质量升级版的中高速增长平台上。我认为权威人士所说的“L”型,需要这样来理解,我们不可能再是一个速度下落以后经过一段时间又回去的“U”型,更不可能是刚下来马上又反弹的“V”型。这个“L”型是说下来以后我们必须认账的是,这个速度不可能再回到高速,必然是调到一个新的较低的台阶上,但是它不能一低再低,它要拐弯,拐过这个弯就表示我们出现了阶段性探底而有可能对接的企稳,企稳以后即拐过这个弯再以后的表现应该是让它尽量拉长,拉得越长越好,关键是它要有升级版的特征,要通过结构优化,支撑我们的质量提升。实际上,就是在质量提升的支撑之下,实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可持续性发展的越长越好的中高速增长平台,就是需要落在这个“常”的状态上。我们现在,必须观察和追求这个常的实现。

目前,中央特别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性方针是在引领新常态过程中,在大政方针下抓矛盾主要方面,而且是全局和长远的布局。所谓全局就是它不是简单只看某一些点,整个配套里必须要以制度供给为龙头带出整个供给体系各种要素的结构优化和质量升级版的状态。所谓长期就是它显然要从现在的努力对接到怎么实现全面小康,以及过后还要有后劲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再一直对接“中国梦”,以这样一个从短期到中长期的考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导之下我们的攻坚克难需要有在发展态势方面做好综合的掌握。

发展态势方面,我认为现在首先要肯定,不确定性仍然是很明显的。今年二季度报出来的6.7%比一般市场预期要稍好一点,连续两个季度6.7%是很有意思的,在发展态势上已经看得出来它有点阶段性探底的味道了,但是到底三四季度如何,我想现在所有研究者,谁也不敢拍胸脯说有非常确定的把握。要承认现在和风险相关联的不安全感,仍然是弥漫在市场中间的,地方政府和企业他们传送的很多信息仍然是“困难”,两会上总理也直言不讳地说要“共克时艰”。但是同时,我们要理性地清醒地看到市场预期的一些向好的苗头确实出现了,虽然还十分脆弱。

也要特别注意我们的一些管理部门一线管理环节上的能力已经被公众打问号了,实际上必须注意到经济问题社会化、政治化的风险威胁是存在的,就是所谓“矛盾累积隐患叠加”下你看起来是个经济问题,有时候它可能突然变了味儿。就好象今年年初,谁会想到在我们西部河西走廊的一个还挺有名的城市,一个个别事件就可以引出谁也没有想到的集体泄愤的群体事件。各种各样的矛盾叠加在一起,我们考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定要有全局的综合的观察。

作为研究者,我承认现在学者们并没有这样的能力来通过一套非常严谨的数量模型和实际数据的模拟演算给出非常清晰的短中期预测,但是经济预测一定是要做的。我作为多年研究宏观经济的研究者,想谈一个谨慎乐观的看法:如果说在现在一、二季度6.7%的增速情况之下,如果从好的苗头来看,可以举出什么摆事实式的具体现象,使我们期待不太远的将来出现阶段性探底。这些好的苗头,首先要提到“稳增长”措施下,多年努力之后,去年下半年又有有关部门一系列的“项目包”的安排,在中国体制之下通过审批给出这些成规模的项目包,合乎逻辑地引出了后面与一些有效投资机制的对接,比如很多的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连片开发,是和PPP机制结合在一起的——对于这个PPP,虽然社会上还有很多风凉话,但是它以阳光化流程使规范化程度提高以后,政府、企业、专业机构合作在一起,“1+1+1>3”的绩效提升机制不可否定,它是更接近于有效投资概念的具体投资形式。我们后面看到的,是接近年底的时候,在网上已经可以搜到一个大数据时代的现在还可继续观察的“挖掘机指数”,已经表明我们现在整个统一市场内施工机械的订单数、交货数和入场施工数全面飘红,它显然是这些项目所跟出来的回应,而再往后,又合乎逻辑的看到钢铁业喊了很长时间困难之后,今年年初一些钢材产品的价位不再下降,而是企稳甚至还有一些回升虽然还在波动)。就是说这个苗头它合乎逻辑,合乎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实。可佐证的,还有PMI的表现,官方的PM1(采购经理及指数)已经连续几个月站在禁枯分界线上面一点,虽然还在波动但是已是50或者50出头,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用电量,还有我后面要强调的房地产业,总体来说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向好苗头和亮点。我们的PPI虽然还在下降,但是在经历51个月的下降之后,它现在降幅在收窄,而CPI在上扬,这些跟经济景气显然有关。而且我们可以观察到,居民的消费仍然是相对强劲的,从种种指标来看,可能有一些单独看待的“特定”式问题,但综合分析来说,也不足以像有些境外的观察机构所说到的那么严重,比如不应只注意到方便面的消费在下降,就认为中国蓝领工人的境况在变坏,其实不是,恰恰相反,中国这几年经济下行过程中低端的粗工、壮工、农民工,包括家政服务的保姆,他们在市场中的要价能力是在提高的,工资水平是在上升的,他们工资水平的上升而且超过了平均工资的上升幅度。在我们表达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方面,官方的信息也已经体现在0.49的高位这几年已经回调到0.47,可能还会继续再回调。这些蓝领工人他们现在可以不再首选方便面,而是要选择盒饭乃至稍微像样一点的更好的餐饮供应了——当然也不排除方便面消费的下降和我们的经济景气走低有关,但是你要看另外一些因素的对冲,这都是需要具体分析的。我观察,中国的居民消费仍然强劲的一个表现,是从大中城市到边远的一些小县城,现在都可观察到居民旅游的热度,从国内旅游看到国外旅游,甚至有排浪式的特点,这些都和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有关。

民生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