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竹立家:国家公务人员如何引领新常态
发布时间:2023-03-09

来源: 人民网

  十八大以来,经过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的改革再定位,中国未来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蓝图、理论指导、制度保障、发展维度、实现路径日渐清晰。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从以经济改革为主向社会改革为主转变的第三次关键转型。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体现一个国家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公务人员队伍是决定因素,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决定性力量。

  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需要国家公务人员站在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高度,正确认识我国发展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就国际而言,“新常态”是对我们所面对的“新世界”的中国式回应,是因应世界形势变化对我们未来发展理念和改革路径的“再定位”。自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已接近尾声,“后全球化”时代正在到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快速崛起,中国势不可挡地从世界文明的“边缘”向“中心”挺进,冷战后二十多年所形成的国家间利益平衡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中国的话语权,中国的意志,中国人的叙事方式,将成为未来“重塑人类文明形态”的主要力量之一。

  就国内状况而言,“新常态”是对现实新变化作出的正常而明智的反应,是对中国发展“现实逻辑”的理论表述。当前阶段,阻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领域”包括:社会分配不公及贫富分化加剧、“三农”问题及城镇化效率低下、权力腐败及权力运行民主化法制化不到位、就业及社会保障网络不健全、社会信任及社会安全秩序缺失等。这些紧迫问题的存在,说明新常态下深化改革的关键领域与关键环节在转移,谋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和基本抓手是在经济之外,必须注重综合性改革,寻求经济社会平衡发展。

  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需要国家公务人员应用新思维新理念,正确引导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发展蓝图日渐清晰,发展理论日臻成熟,发展路径日益明确。在“新常态”语境下,我们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等核心概念,从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保障、战略方针等方面,为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打下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体现了我们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信。

  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近期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从“五个发展目标”、“五大发展理念”、“五项发展原则”三个方面,指出了中国社会结构性改革的方向,给出了新常态的理论模型和实践路径。目标体现了发展价值,理念指明了发展路径,原则强化了发展保证。只要国家公务人员深刻认识新常态,按照“五个发展目标”引领新常态,秉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新常态,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就会历史性地迈上一个新台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需要国家公务人员始终以制度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目标和理念落实好、实现好。“新常态”说到底是一个社会结构性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一个用新思维新理念指导和推进制度建设的过程,又是一个通过制度建设把新思维新理念变为现实的过程。从制度层面讲,新常态下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社会。五中全会提出的各项制度建设,不仅全面地表达了“十三五”时期中国社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也深刻地指出了实现新常态的制度内涵。

  五中全会作为中国社会战略转型期的一次重要会议,不仅是一次战略规划会议,也是一次具体的改革部署会议。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只要国家公务人员按照十八大以来所形成的改革与发展理论,用新思维新理念新举措引领改革实践,通过系统性、综合性、协同性、全面性的社会结构性改革,通过有效而深刻的制度变革,用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引领和推进新常态,我们就能建立一个公正、民主、民生、和谐,人民享有尊严和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竹立家:国家公务人员如何引领新常态
发布时间:2023-03-09

来源: 人民网

  十八大以来,经过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的改革再定位,中国未来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蓝图、理论指导、制度保障、发展维度、实现路径日渐清晰。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从以经济改革为主向社会改革为主转变的第三次关键转型。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体现一个国家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公务人员队伍是决定因素,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决定性力量。

  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需要国家公务人员站在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高度,正确认识我国发展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就国际而言,“新常态”是对我们所面对的“新世界”的中国式回应,是因应世界形势变化对我们未来发展理念和改革路径的“再定位”。自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已接近尾声,“后全球化”时代正在到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快速崛起,中国势不可挡地从世界文明的“边缘”向“中心”挺进,冷战后二十多年所形成的国家间利益平衡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中国的话语权,中国的意志,中国人的叙事方式,将成为未来“重塑人类文明形态”的主要力量之一。

  就国内状况而言,“新常态”是对现实新变化作出的正常而明智的反应,是对中国发展“现实逻辑”的理论表述。当前阶段,阻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领域”包括:社会分配不公及贫富分化加剧、“三农”问题及城镇化效率低下、权力腐败及权力运行民主化法制化不到位、就业及社会保障网络不健全、社会信任及社会安全秩序缺失等。这些紧迫问题的存在,说明新常态下深化改革的关键领域与关键环节在转移,谋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和基本抓手是在经济之外,必须注重综合性改革,寻求经济社会平衡发展。

  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需要国家公务人员应用新思维新理念,正确引导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发展蓝图日渐清晰,发展理论日臻成熟,发展路径日益明确。在“新常态”语境下,我们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等核心概念,从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保障、战略方针等方面,为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打下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体现了我们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信。

  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近期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从“五个发展目标”、“五大发展理念”、“五项发展原则”三个方面,指出了中国社会结构性改革的方向,给出了新常态的理论模型和实践路径。目标体现了发展价值,理念指明了发展路径,原则强化了发展保证。只要国家公务人员深刻认识新常态,按照“五个发展目标”引领新常态,秉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新常态,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就会历史性地迈上一个新台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需要国家公务人员始终以制度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目标和理念落实好、实现好。“新常态”说到底是一个社会结构性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一个用新思维新理念指导和推进制度建设的过程,又是一个通过制度建设把新思维新理念变为现实的过程。从制度层面讲,新常态下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社会。五中全会提出的各项制度建设,不仅全面地表达了“十三五”时期中国社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也深刻地指出了实现新常态的制度内涵。

  五中全会作为中国社会战略转型期的一次重要会议,不仅是一次战略规划会议,也是一次具体的改革部署会议。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只要国家公务人员按照十八大以来所形成的改革与发展理论,用新思维新理念新举措引领改革实践,通过系统性、综合性、协同性、全面性的社会结构性改革,通过有效而深刻的制度变革,用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引领和推进新常态,我们就能建立一个公正、民主、民生、和谐,人民享有尊严和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