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王占阳:为何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发布时间:2023-03-01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它之所以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最鲜明的旗帜”,是因为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这里包括了两个最关键的思想:一是党的领导,二是新的伟大革命。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否定了党的领导,那就不是改革了,而是某种激进了。如果否定了改革开放是“新的伟大革命”,把它降格为修修补补的改良,那也是在实质上否定了改革开放本身。如果把这个“新的伟大革命”若明若暗地置于过去完成时或现在完成时,而不是继续将其置于现在进行时和将来进行时,也就是将现在和将来的改革降格为修修补补的改良,那也是在实质上否定了现在和未来的改革开放本身的重大意义。所以,理解“改革开放”,首先必须紧紧地抓住这两个关键点。

  要看到,既然改革开放是“新的伟大革命”,就意味着大幅度的除旧布新,就是对于现状中不合时宜的旧事物采取否定性的态度和行动。那么,在这一本来意义上的“中国特色”,是没有那些中国特有的社会弊端的位置的,当然也是不能容许把一些特有弊端美化为“中国特色”。作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当然不仅要革除中国与其他国家共有的弊端,而且也要革除中国特有的弊端,而不是把中国特有的弊端作为褒义的“中国特色”供奉起来。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开放逐步革除所有这些弊端,从而大踏步地实现社会进步,这才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要看到,既然改革开放特别是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就意味着我们要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国际社会,就要遵循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总之就是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里关键有一个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问题。现在有一些人一提中国特色就片面地认为中国特色就是与世界不同,就是排斥世界文明,仅仅一味地在中国传统中找出路,这是不对的,也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特别要注意的。

  只有依靠改革开放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习近平同志对此专门解释说:过去35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邓小平还强调:“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那么,发展又靠什么呢?他的回答是:“我们制定的政策是搞七十年的政策”,在这七十年中,第一步是靠改革和开放,第二步也是靠改革和开放,第三步更要靠改革和开放。这就是说,归根到底,只有改革开放才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

  邓小平所说的“第三步更要靠改革和开放”,指的就是2000年实现小康后的发展、即21世纪前半期的发展“更要靠改革和开放”。

  但是,近年来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弱化改革开放,逐步把它降格为修修补补、不痛不痒的小改革,而不再是一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新的伟大革命;另一方面又片面地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似乎没有持续不断的强有力的改革开放也能解决发展问题,进而解决其他一系列问题。这种错误思想,只会使改革开放的巨轮到此停顿。

  改革开放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制度的建设过程

  改革开放过程实际上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制度的建设过程。那么,这种制度建设的方向究竟应当是怎样的呢?是走苏联模式老路,还是照抄照搬西方国家模式,或是关起门来完全另搞一套?这些实际上都行不通。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制度建设的首要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现代生产力所要求的制度必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制度。所以,从改革开放初期起,通过改革开放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制度建设,就已是改革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了。邓小平提出搞市场经济等,都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历史发展到今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幅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制度建设,已经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在这种新形势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一系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制度建设。如,现代市场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等等。《决定》中还有大量的制度建设目标,实际也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制度建设目标。

  由此可见,全会高度重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制度建设。它虽吸收了一切有益于我们的世界文明,但又必然是具有某些中国特色的,而不可能是跟其他国家雷同的。

  这就表明,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制度,既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特殊,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般。它是普遍与特殊相结合,一般与个别相结合,这是辩证法的精髓,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最终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必由之路。

  只有更加依靠改革开放,中国才有光明的未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如此直率地强调“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将遵循这条规律置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地位,这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全会的一项重大的理论突破。

  在这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被明确地置于了突出重要地位,而不是若明若暗的次要地位。这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与之相矛盾的,而是只有首先遵循之才能健全的。实际上,这就是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视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也就是重新界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点至关重要。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也有中国经济的特点所在。全会《决定》说:“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际上,这就是这种市场经济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之所在。所以,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改革,即以逐步实现人民的普遍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市场经济改革,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改革。

  邓小平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了。他认为,搞社会主义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必须实行市场经济。只有实行市场经济,才能实现生产力的大发展。只有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和过程中,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邓小平所说的共同富裕实际主要指的就是绝大多数人的富裕,而不是西方社会的两极分化。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才能做到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更加依靠改革和开放,中国才有光明的未来。

    王占阳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王占阳:为何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发布时间:2023-03-01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它之所以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最鲜明的旗帜”,是因为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这里包括了两个最关键的思想:一是党的领导,二是新的伟大革命。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否定了党的领导,那就不是改革了,而是某种激进了。如果否定了改革开放是“新的伟大革命”,把它降格为修修补补的改良,那也是在实质上否定了改革开放本身。如果把这个“新的伟大革命”若明若暗地置于过去完成时或现在完成时,而不是继续将其置于现在进行时和将来进行时,也就是将现在和将来的改革降格为修修补补的改良,那也是在实质上否定了现在和未来的改革开放本身的重大意义。所以,理解“改革开放”,首先必须紧紧地抓住这两个关键点。

  要看到,既然改革开放是“新的伟大革命”,就意味着大幅度的除旧布新,就是对于现状中不合时宜的旧事物采取否定性的态度和行动。那么,在这一本来意义上的“中国特色”,是没有那些中国特有的社会弊端的位置的,当然也是不能容许把一些特有弊端美化为“中国特色”。作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当然不仅要革除中国与其他国家共有的弊端,而且也要革除中国特有的弊端,而不是把中国特有的弊端作为褒义的“中国特色”供奉起来。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开放逐步革除所有这些弊端,从而大踏步地实现社会进步,这才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要看到,既然改革开放特别是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就意味着我们要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国际社会,就要遵循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总之就是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里关键有一个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问题。现在有一些人一提中国特色就片面地认为中国特色就是与世界不同,就是排斥世界文明,仅仅一味地在中国传统中找出路,这是不对的,也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特别要注意的。

  只有依靠改革开放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习近平同志对此专门解释说:过去35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邓小平还强调:“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那么,发展又靠什么呢?他的回答是:“我们制定的政策是搞七十年的政策”,在这七十年中,第一步是靠改革和开放,第二步也是靠改革和开放,第三步更要靠改革和开放。这就是说,归根到底,只有改革开放才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

  邓小平所说的“第三步更要靠改革和开放”,指的就是2000年实现小康后的发展、即21世纪前半期的发展“更要靠改革和开放”。

  但是,近年来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弱化改革开放,逐步把它降格为修修补补、不痛不痒的小改革,而不再是一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新的伟大革命;另一方面又片面地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似乎没有持续不断的强有力的改革开放也能解决发展问题,进而解决其他一系列问题。这种错误思想,只会使改革开放的巨轮到此停顿。

  改革开放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制度的建设过程

  改革开放过程实际上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制度的建设过程。那么,这种制度建设的方向究竟应当是怎样的呢?是走苏联模式老路,还是照抄照搬西方国家模式,或是关起门来完全另搞一套?这些实际上都行不通。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制度建设的首要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现代生产力所要求的制度必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制度。所以,从改革开放初期起,通过改革开放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制度建设,就已是改革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了。邓小平提出搞市场经济等,都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历史发展到今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幅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制度建设,已经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在这种新形势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一系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制度建设。如,现代市场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等等。《决定》中还有大量的制度建设目标,实际也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制度建设目标。

  由此可见,全会高度重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制度建设。它虽吸收了一切有益于我们的世界文明,但又必然是具有某些中国特色的,而不可能是跟其他国家雷同的。

  这就表明,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制度,既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特殊,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般。它是普遍与特殊相结合,一般与个别相结合,这是辩证法的精髓,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最终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必由之路。

  只有更加依靠改革开放,中国才有光明的未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如此直率地强调“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将遵循这条规律置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地位,这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全会的一项重大的理论突破。

  在这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被明确地置于了突出重要地位,而不是若明若暗的次要地位。这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与之相矛盾的,而是只有首先遵循之才能健全的。实际上,这就是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视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也就是重新界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点至关重要。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也有中国经济的特点所在。全会《决定》说:“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际上,这就是这种市场经济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之所在。所以,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改革,即以逐步实现人民的普遍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市场经济改革,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改革。

  邓小平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了。他认为,搞社会主义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必须实行市场经济。只有实行市场经济,才能实现生产力的大发展。只有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和过程中,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邓小平所说的共同富裕实际主要指的就是绝大多数人的富裕,而不是西方社会的两极分化。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才能做到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更加依靠改革和开放,中国才有光明的未来。

    王占阳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