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证券时报专家委员会2014年春季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马晓河认为,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稳增长、保下限的问题,对宏观调控政策应该进行预调微调加以应对。
马晓河说,从国际看,国际形势的好转并没有带来对我国外需的明显增长,主要原因是发达经济体对我国的需求不振和发展经济体对我国的外需发生了供给替代;从国内看,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两高一低”产业淘汰将挤掉GDP增长中的一部分,在“坏”的GDP下去、“好”的GDP又上不来的时候,经济增长不会像过去那么快。
因此,马晓河认为,今后三个季度经济增长不会太高,应该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对宏观政策进行预调和微调,包括加法和减法两个方面。
首先是要做加法。第一是财政政策应向积极宽松转化。在消费没有大的增长情况下要增加公共投资,这些公共投资应该用于经济增长中短板制约方面,特别用于制约城乡居民消费的公共设施方面。在今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不大的前提下,适当再扩大一些债券发行规模,用于保障住房、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贫困落后地区交通设施、重大水利设施等。
第二是宏观政策应该向私人消费方面倾斜。通过工资调整把资金导向到私人消费领域,对低收入群体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并适当地提高财政对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补助标准,用“小支出”换“大稳定”。
在减法方面,马晓河建议加大对企业和居民的减税力度,在营改增扩围基础上,可适当降低一些进口日用消费品的关税和消费税;还可以进一步减少对企业的行政性收费项目。他还建议对去年8月1日对小微企业减免征增值税的政策进行调整,免征额从两万元调整为三万元。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可以从3500元调到5000元,通过此政策刺激消费。
此外,马晓河还建议实行真正的中性货币政策,保持货币适度松紧,促进社会总供给的平衡,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适当调整广义货币增速,让其适度增长。通过把握市场的操作力度,让市场的货币回笼和投放掌握在一个适度空间。
马晓河认为,在对县域农商行和农合行定向降低存准率的同时,可考虑降低其他中小金融机构的存准率,各大金融机构向市场放贷应该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上取消各种中介费,如服务费、担保费、信息费,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与此同时,要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向民间资本开放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矿产资源、文化教育卫生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的进度,为民营实体经济营造更好的外部制度环境。
马晓河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