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白津夫:促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发布时间:2023-02-28

   一、全面提升工业化水平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助推器,只有不断提高工业化水平,才能创造城镇化的现实基础和内在动力。按人均GDP达3000美元、非农产值比重达70%、非农就业人口达55%、城市化率达30%~50%的标准,我国总体上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我国工业化地区差异较大,还有一些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工业化基本实现”,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发展较慢地区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在工业化推动经济增长上,由于各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同、开发强度不同,增长速度也应该有所不同。

  全面提高工业化水平就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核心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区别于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路径,我们坚持“两化”融合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在两化融合的基础上深化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理念。

  二、强化产业支撑

  不能脱离经济基础强行推进城镇化,缺少产业支撑,去进行人口融入,正如农民说的“经济实力没到那个份上非要城镇化,就是人为造城”。有产业支撑才有就业,特别是发挥好服务业这一最大的就业容纳器的作用。对于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的地区而言,强化产业支撑,就是要以做大做强工业为引领,强化工业支撑作用,壮大支柱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做大产业规模、放大产业优势、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城镇化的驱动力。

    三、推进农业集约化、现代化

  城镇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前提,要通过城镇化进一步集聚农业资源,促进农业集约发展。新型城镇化要突出统筹城乡,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根本前提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保证粮食安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创新农业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产,发展规模经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1.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就是要用大工业的组织方式发展农业,促进工农产业相互融合发展。一要基地化生产,以大企业为龙头形成产业链。二要规模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形成生产加工流通体系。三要公司化运作,以股权为纽带建立多种合作形式。

  2.用城镇化理念发展农村。就是要按城乡一体化要求推动农村城镇化,通过土地整理,促进适度集中,加快农村社区化进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城镇化人口转变从业方式;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3.用市场化的理念富裕农民。就是让农民真正成为发展致富的主体,要使城镇化的成果真正惠及农民。促进城乡土地资源、资产、资本有序流动,使农民获得土地收益权和财产权。创造条件促使农民变“股民”,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突出中国特色

  一是要坚持重心向下,充分发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作用,不能走传统城市化的老路,即农村人口向少数大城市规模集中,这既不符合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较大比重的人口大国的实际,也会加剧城市的多重压力,带来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

  二是促进就近城镇化。通过生产发展和从业方式改变、经过自然村的合并与土地整理组成新社区,就近实现城镇化。城镇化不是“户籍城镇化”,也不是“迁移城镇化”,城镇化的本质是从业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城镇化重在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化,最重要的是为农民转入非农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和生存条件。

  三是以城市群为载体。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使城镇真正成为人们的安居之处、乐业之地。

  四是产城相融、互促共进。要以园区为载体推动产业集中发展,促使人口向园区而不是城市大量集聚,城镇化不是一般地解决人口融入问题,而是首先解决产城融合问题,通过产城融合实现人口融合,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白津夫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白津夫:促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发布时间:2023-02-28

   一、全面提升工业化水平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助推器,只有不断提高工业化水平,才能创造城镇化的现实基础和内在动力。按人均GDP达3000美元、非农产值比重达70%、非农就业人口达55%、城市化率达30%~50%的标准,我国总体上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我国工业化地区差异较大,还有一些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工业化基本实现”,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发展较慢地区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在工业化推动经济增长上,由于各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同、开发强度不同,增长速度也应该有所不同。

  全面提高工业化水平就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核心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区别于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路径,我们坚持“两化”融合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在两化融合的基础上深化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理念。

  二、强化产业支撑

  不能脱离经济基础强行推进城镇化,缺少产业支撑,去进行人口融入,正如农民说的“经济实力没到那个份上非要城镇化,就是人为造城”。有产业支撑才有就业,特别是发挥好服务业这一最大的就业容纳器的作用。对于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的地区而言,强化产业支撑,就是要以做大做强工业为引领,强化工业支撑作用,壮大支柱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做大产业规模、放大产业优势、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城镇化的驱动力。

    三、推进农业集约化、现代化

  城镇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前提,要通过城镇化进一步集聚农业资源,促进农业集约发展。新型城镇化要突出统筹城乡,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根本前提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保证粮食安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创新农业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产,发展规模经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1.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就是要用大工业的组织方式发展农业,促进工农产业相互融合发展。一要基地化生产,以大企业为龙头形成产业链。二要规模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形成生产加工流通体系。三要公司化运作,以股权为纽带建立多种合作形式。

  2.用城镇化理念发展农村。就是要按城乡一体化要求推动农村城镇化,通过土地整理,促进适度集中,加快农村社区化进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城镇化人口转变从业方式;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3.用市场化的理念富裕农民。就是让农民真正成为发展致富的主体,要使城镇化的成果真正惠及农民。促进城乡土地资源、资产、资本有序流动,使农民获得土地收益权和财产权。创造条件促使农民变“股民”,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突出中国特色

  一是要坚持重心向下,充分发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作用,不能走传统城市化的老路,即农村人口向少数大城市规模集中,这既不符合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较大比重的人口大国的实际,也会加剧城市的多重压力,带来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

  二是促进就近城镇化。通过生产发展和从业方式改变、经过自然村的合并与土地整理组成新社区,就近实现城镇化。城镇化不是“户籍城镇化”,也不是“迁移城镇化”,城镇化的本质是从业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城镇化重在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化,最重要的是为农民转入非农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和生存条件。

  三是以城市群为载体。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使城镇真正成为人们的安居之处、乐业之地。

  四是产城相融、互促共进。要以园区为载体推动产业集中发展,促使人口向园区而不是城市大量集聚,城镇化不是一般地解决人口融入问题,而是首先解决产城融合问题,通过产城融合实现人口融合,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白津夫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