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宋洪远:农村改革强调底线思维 吃饭依然重要
发布时间:2023-02-26

    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特别是三农发展新形势、新背景的要求,当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在快速推进,相比较而言,农业现代化出现了滞后,所以提出了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我们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首要是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要保障这一要求实现,最重要的约束就是自然环境的约束,我国现在是人多地少,人增地减,而且土地的质量还在下降。我们的水资源也是占有量比较少,水资源的分布也不合理,南方是有水的地方,但现在不是农业主产区。中部和北部是缺水的地方,但现在成了农业主产区和粮食主产区了。这样基本的自然禀赋是地少水缺,又加上分布和布局不合理,加剧了自然环境约束的矛盾。

  此外,从整个国家来看,城乡关系的调整带来了城乡人口的变化,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大量的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这样一个以人口、以劳动力转移为主导的社会结构变化,农村出现了村庄的空心化,人口的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都走了。农业经营的兼业化,就是农业不再是主业了,留在农村搞农业的,就是人们说的“386199”,即妇女、小孩、老人,出现了村庄的空心化、人口的老龄化、农业的兼业化。那么,农业经营体系怎么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这又是一个问题。

      中央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四个基本原则,或者说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农村改革首先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意见》提出“市场要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我的理解是,强调市场要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么就更好地发挥作用,要么就不发挥,避免扰乱市场。

  第二就是“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实践……”就是强调底线思维,我理解,中央指的底线应该包括保障粮食安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守耕地红线;承包权属于农民;不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等。

  第三就是“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那么大,在具体执行中,你可以采取差异性的措施,还可以采取过渡性的措施先行探索。

  第四就是,农村的改革还要考虑城市的改革,必须跟城市的改革联动起来、结合起来,所以文件提出“城乡统筹、联动改革——就是要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推进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要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达到城乡统筹、联动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意见》提出“四个坚持、三个依靠、一条路子”。“四个坚持”是,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加强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功能互补。

  “三个依靠”是,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改善乡村治理机制,具体如何理解?

  “改善乡村治理机制”中的一个亮点是,探索不同情况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单位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在村民小组的地方,可开展以社区、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这是考虑到,如果土地所有权在村民小组即自然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更有自治基础。

  还有就是保证农民集体经济成员权利,赋予农民对落实到户的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抵押、担保、继承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市场,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管理。搞股份制改革,把它量化到一家一户,有占有、收益、有偿退出、抵押、担保、继承权。

    宋洪远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宋洪远:农村改革强调底线思维 吃饭依然重要
发布时间:2023-02-26

    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特别是三农发展新形势、新背景的要求,当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在快速推进,相比较而言,农业现代化出现了滞后,所以提出了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我们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首要是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要保障这一要求实现,最重要的约束就是自然环境的约束,我国现在是人多地少,人增地减,而且土地的质量还在下降。我们的水资源也是占有量比较少,水资源的分布也不合理,南方是有水的地方,但现在不是农业主产区。中部和北部是缺水的地方,但现在成了农业主产区和粮食主产区了。这样基本的自然禀赋是地少水缺,又加上分布和布局不合理,加剧了自然环境约束的矛盾。

  此外,从整个国家来看,城乡关系的调整带来了城乡人口的变化,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大量的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这样一个以人口、以劳动力转移为主导的社会结构变化,农村出现了村庄的空心化,人口的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都走了。农业经营的兼业化,就是农业不再是主业了,留在农村搞农业的,就是人们说的“386199”,即妇女、小孩、老人,出现了村庄的空心化、人口的老龄化、农业的兼业化。那么,农业经营体系怎么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这又是一个问题。

      中央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四个基本原则,或者说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农村改革首先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意见》提出“市场要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我的理解是,强调市场要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么就更好地发挥作用,要么就不发挥,避免扰乱市场。

  第二就是“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实践……”就是强调底线思维,我理解,中央指的底线应该包括保障粮食安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守耕地红线;承包权属于农民;不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等。

  第三就是“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那么大,在具体执行中,你可以采取差异性的措施,还可以采取过渡性的措施先行探索。

  第四就是,农村的改革还要考虑城市的改革,必须跟城市的改革联动起来、结合起来,所以文件提出“城乡统筹、联动改革——就是要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推进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要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达到城乡统筹、联动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意见》提出“四个坚持、三个依靠、一条路子”。“四个坚持”是,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加强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功能互补。

  “三个依靠”是,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改善乡村治理机制,具体如何理解?

  “改善乡村治理机制”中的一个亮点是,探索不同情况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单位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在村民小组的地方,可开展以社区、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这是考虑到,如果土地所有权在村民小组即自然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更有自治基础。

  还有就是保证农民集体经济成员权利,赋予农民对落实到户的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抵押、担保、继承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市场,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管理。搞股份制改革,把它量化到一家一户,有占有、收益、有偿退出、抵押、担保、继承权。

    宋洪远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