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人民网
读懂弄通、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的丰富内涵,要求我们必须从习近平总书记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从其以往发表的各类著作中、从其不同历史时期的系列讲话中,探赜索隐,爬梳剔抉。
人生幸福与修身立德的精密契合。“幸福”是一个与人生的目的、价值、意义等问题密切相关的极其重要的伦理学范畴。在伦理学史上有一个备受关注的“德福悖论”命题,即有德的人未必幸福,幸福的人未必有德。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修身立德是人生幸福的前提和基础。他强调,人生的扣子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道德之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只有从人生和社会大势上看待幸福与德行的关系,才能打牢人生幸福的前提和基础。
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内在一致。社会生活是一个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决定了个人幸福和他人幸福乃至社会整体幸福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习近平总书记从梁家河担任村支书时起,就牢固树立起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始终把“人民的美好生活”作为其幸福观的核心内涵,特别是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落脚点。
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共进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当前我们党的大敌,必须通过持之以恒的从严治党活动,彻底扭转“四风”盛行的局面。与此同时,他又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自觉追求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提高精神境界,真正做到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从中透射出他对精神幸福的高度重视。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统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任何伟大的理想只有通过现实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够得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个人只有通过积极开放和自由创造的人生追求,来确立、实践和完善自己的人生理想;要坚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此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实现任何伟大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必须深切地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和解决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伦理学接近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