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网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当前经济增长面临哪些问题?芯片困局该如何突围?怎样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5月5日,在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经济形势与改革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马晓河剖析了中国经济增长动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应对之道。
马晓河的演讲从如何准确理解“经济增长动能”一词的含义开始,他解释道,经济增长动能是指对一国或地区经济起带动作用的动力来源,这种动力来源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可转换的。
“新动能是相对于以往发展阶段的旧动能而言,凡是能为经济体带来增量增长部分的动力就是新动能。”马晓河强调,搞懂经济增长动能要从供给侧、需求侧两个视角来理解。
新动能增长要考虑供需平衡
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马晓河表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供需失衡使新旧增长动能转换难。
马晓河认为,长期过度投资、忽视消费是动能转换的结构性障碍。从需求侧看,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日益变弱,而消费的积极作用受到体制改革滞后严重约束;从供给侧看,庞大的传统低端产业在衰退,新兴产业规模小、成长不足,新产业成长还存在高端产业低端化问题。
传统低端产业急速衰退后的产业空间,新兴产业不能及时填补,形成了经济增长的“空心区”;产品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中低端产品和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供大于求,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及服务却供给短缺。
马晓河由此得出结论:新动能增长要考虑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第二,制度性交易成本高,产业转型升级难。
偏高的税费、名目繁多的收费、繁琐的审批流程等高制度性交易成本,造成了企业的收入损失、时间损失、信息损失和信用损失。
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190个受评估经济体中排名第78位。虽然在“合同执行”方面有着相当不错的表现,但“开办企业”“施工许可”“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等排名均落后。“我们实体经济营商环境虽然过去三年进步很快,但还有较大改善空间。”马晓河说。
第三,民间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影响新动能形成。
近些年中国科技创新突飞猛进,表现出国家集中式引领创新力量大、民间创新力量不足的特征。在马晓河看来,核心领域、关键性技术、基础性环节、重大安全技术需要国家集中式创新,但产业结构整体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系统性成长,需要依靠民间大众创新,依靠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
马晓河指出社会民间科技创新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市场主体创新需要充分的市场自由,这就要减少审批和行政许可;市场主体需要公平的竞争空间,这就要减少买方和卖方垄断;创新者则需要无边界创新、均等机会和新激励机制。”
动能转换依靠消费升级和供给创新
那么新旧动能转换问题该如何解决呢?马晓河提出了自己的“2+1”思路。“2”指的是需求侧依靠消费升级引领,供给侧通过供给创新实现;“1”指的是两者的实现需要通过加快体制机制的全面改革来推动。
“今后中国的新动能产生一定要与消费升级和供给创新相结合。”马晓河认为,经济增量、存量增长必须在供求间达到动态均衡。“比如说无人机、机器人,现在发展很快,最终可能会由于技术需求导致产能过剩,因为供求不对等。”
具体而言,需求侧可从三个方面挖掘增量消费: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补偿性增长,城市化和中产阶层扩大带来消费增长,以及消费结构转型升级。
供给侧也可从三个层次挖掘和培育新动能成长:支持一批支柱性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培育发展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新优势产品。马晓河强调,支持这三个“一批”要采取市场竞争性政策。
“芯片不一定要靠国家来研发,关键是要制定有效政策,吸引和引导社会、企业依靠竞争来研发芯片。”在他看来,芯片研发靠国家集中式创新可能性比较弱。
谈到体制改革,马晓河认为这是新动能的重要支撑,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有法治约束的市场经济。比如,政府要继续减少审批、许可发放;减少行政性、自然性、市场性三个垄断,保护经济人的财产不受侵犯;继续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适当调减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鼓励企业创新,扩大研发的税收加计扣除范围,提高国家竞争力;提升人力资本,较大降低中产群体负担;增强公共服务企业,主要是打造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民间创新条件等。
“还有,为了挖掘消费潜力,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必须加快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降低国民消费成本,增加居民购买力。另外,新型城镇化是新动能成长的黄金结合点,也要放开放宽政策,积极推进。”马晓河补充说。
(作者为民生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