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张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七个基本要素
发布时间:2023-03-01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启动一周年之际,政府也在酝酿将”营改增”在更多的地方和行业扩大试点。刚刚闭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列举了2013年一系列结构性减税举措,”营改增”再扩围排在首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进行分析评论。

  贾康:把”营改增”排在首位因为在各种结构性减税的选项里,”营改增”是分量最重、影响最深远的带有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的特色改革事项。它的减税量也是各个选项里最大的。从在上海先行先试的”营改增”到2012年年尾已经有11个省级行政区跟进,已经有基本共识就会比较快的扩大覆盖面,取得进展减税的重头戏。它的减税的量从上海来看一年走下来在260亿左右,推算在全国铺开,按照现在一部分行业的”营改增”方案,应该在全国有3千亿或更高一些的减税量,而且以后可能还要在上海方案基础上探索进一步的增加。

  在财政收入告别高速增长的新时期,进一步减税和一系列保障民生的刚性支出需求必定会加剧财政收支矛盾,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矛盾?

  贾康:首先要有总体的判断就是财政要做好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另外各个方面都有扩大支出的需要,也要理解过紧日子的制约条件,还要贯彻公共财政的内在逻辑,尽可能满足社会公众需要,考虑提供市场本身不能有效提供而公共利益迫切需要的改善民生、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支出。

  这项举措对处在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有怎样的影响?

  贾康:原来被”营改增”覆盖的交通运输、建筑安装和服务业,这些市场主体放开手脚来做专业化细分和升级换代。因为没有能够克税的这样的顾虑,原来”小而全””大而全”的倾向改为顺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放开手脚来做,企业组织结构讲究专业化,这个专业化会提高企业提供服务的性价比,进一步提振消费,进而支持了扩大内需基本国策层面的方针。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后,”营改增”的改革是通过机制贯通,从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换代的内在激励直要到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使我们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贾康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13-1-6 30 5 0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启动一周年之际,政府也在酝酿将”营改增”在更多的地方和行业扩大试点。刚刚闭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列举了2013年一系列结构性减税举措,”营改增”再扩围排在首位。 0 64 0 0 1 1 395 曹红辉:银行业务创新缺乏内在持续机制 upimage/XzMqBpW61h.jpg     2012年观察家年会于12月19日在北京举行,预测政经走向,把脉中国道路,新十年起点上的一场思想盛宴,和讯网全程直播。在主题论坛“金融与实业 重建伙伴关系”环节中,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曹红辉认为,其实银行的业务的创新现在确实缺乏一种内在的持续机制,这是一个普遍共识。模仿和抄袭的比较多,完全自主创新的比较少,这种动力怎么设计,需要进一步探讨。

  以下是部分文字实录:

  曹红辉:谢谢各位今天下午到场来参与我们的论坛,也感谢主办单位的邀请。刚才主持人提到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今后十年经济改革的一个路线的设计,一个所谓的方案的设计问题。其实最近谈顶层设计的比较多,什么叫顶层?其实就是一个总体方案,就是一个路径的设计。那么,在金融领域这个问题其实谈了很多年,但是今天大家又抛出这个问题,来回的谈。其实我的理解,第一个显然今天这半个小时的时间讨论这些问题不太现实,要谈透了。我想总体是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金融改革的目标,最后使金融成为一个什么样的金融体系,这个要明确,就是确定你金融的发展战略。第二、理顺关系,着重从几个方面加以设计,第一个是价格问题,金融领域的价格机制要算,具体来讲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利率,第二个是汇率,就是所谓的对外的比价的关系,这两个改革其实已经搞了十年了,有了一些进展。第二个方面体制,着重几个要点,第一个是主体,就是金融市场参与的主体。比如从银行来讲,银行部门有各类商业银行已经搞了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推进了十几家银行的上市,现在还在继续对各类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进行进一步的改革。那么,从债券市场来看,债券公司的改革,基金公司的设立和拓展,保险公司等等等等,这是从主体。从第二个要点来看,就是所谓的我们要对金融机构的出资人明确他的产权关系,出资人的约束要强化,这一点我们已经做过了,提高资本的充足率等等,这是从体制。第三个方面是从业务的创新,大家都看到了,我们的银行体系改革搞了十多年了,有一些进展。但是,抱怨也很多,一个抱怨是感觉银行的服务不足,一个是从企业来讲,认为很难,成本高,居民来讲,大量的零售业务服务是不尽人意,抱怨很多,这是有目共睹的。其实银行的业务的创新现在确实缺乏一种内在的持续机制,这是一个普遍共识。我们模仿和抄袭的比较多,完全自主创新的比较少,这种动力怎么设计,需要进一步探讨。第四个方面就是监管,监管的问题我们也探讨十多年了,但是大家看到了,我们出一个什么行业,就设一个监管部门,部门彼此之间的协调性,这种所谓的沟通这方面一直存在问题,就是我们讲的传统的金融监管对于主体,对于业务的监管,能不能转化为以金融功能监管为主导的这么一种新的监管体系的设计,作为它的主导思想,这也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总体来讲就是对于金融的改革,既要有总体的目标和战略规划,又要有具体的要点,具体的这种切入点的规划和设计,谢谢大家!

    曹红辉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13-1-6 30 5 0 在主题论坛“金融与实业 重建伙伴关系”环节中,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曹红辉认为,其实银行的业务的创新现在确实缺乏一种内在的持续机制,这是一个普遍共识。 0 65 0 0 1 1 396 张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七个基本要素 upimage/JN64mzlUdJ.jpg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虽然不走“老路”、“邪路”不是第一次讲的,早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时胡锦涛同志就指出:“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这次党的十八大重申这一论断,还是引起了强烈反响。“究其原因,在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确实是这次十八大召开时全党全国人民关心的头等重要的大问题。党的十大八报告就这一问题作出了鲜明准确的回答。”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峰教授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它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起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而成为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新成果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呢?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党的十七大报告曾经第一次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基础上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新的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张峰认为,对比这两个界定会发现有两个重要变化:

  一是删除了“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会删除这句话呢?是因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不重要吗?决不是。主要是因为与接下来专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重复。这样能更明晰地表达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各自的含义。当然也有更加突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作用。

  二是增添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内容。具体地说,加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丰富为“五位一体”的需要。加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则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价值取向的新要求,更为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界定,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新成果,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要坚持又要拓展的创新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七个基本要素

  张峰说,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界定,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其他相关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含着七个基本要素:党的领导、国情基础、基本路线、根本任务、总体布局、价值取向、奋斗目标。

  党的领导: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党的领导,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有领路人,就是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巨大政治优势,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虽然会犯错误,但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善于从自己所犯错误中学习。恩格斯曾说过:“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的善于学习的伟大的党,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系统总结经验教训,决不走回头路。中国共产党虽然有一些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但党消除腐败的决心是坚定的。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虽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中赢得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敬重。

  国情基础:“三个没有变”

  国情基础,即“立足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的道路,而不是别的国家的道路,必须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的国情是什么?概括地说,就是“三个没有变”。

  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但总体上说还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现在我们才走了一半多的路程,任重道远。因此,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

  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存在着多种矛盾的情况下,其中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只有牢牢抓住并全力解决主要矛盾,才能促使全局发生根本性改观并使其他矛盾迎刃而解。当前我国社会的富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均是前所未有的,但为什么群众还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根子就是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日益增长的,不会静止在一个水平,而我们包括精神生产在内的社会生产在一定阶段又总是难以满足这些需要的,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因此,党和国家要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才能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

  三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从世界的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但我国是不是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了呢?不是。以人均GDP为例,2011年我国为5400美元,排第89位,仅仅相当于第1位的卢森堡的二十分之一,相当于第14位的美国的近九分之一,不到第18位的日本的八分之一。我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只不过这个发展中国家最大而已。

  基本路线: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弄清楚基本路线是什么。改革开放后,到党的十三大,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个基本路线简要地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是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基本路线之所以重要,在于它的三个要素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位置,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邓小平同志对坚持这条基本路线极为重视,他再三告诫全党:“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重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的重要论断,并且强调“必须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根本任务: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根本任务,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不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上建立起来的,贫穷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个不利的起点。加上“文化大革命”期间 “四人帮”鼓吹“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硬把社会主义与贫穷联系在一起,似乎越穷越革命,越穷越是社会主义,搞阶级斗争为纲,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邓小平带领全党拨乱反正,认识到搞社会主义首先要治穷,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自那时以来,历届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

  今天是不是还要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呢?仍然需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发展生产力。所不同的是,今天发展生产力的方式有所变化,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但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伟大的事业,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就需要有一个总体布局,以便全面谋划、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内容之一,并专门用一个部分阐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而使这一总体布局更加完善起来。

  鉴于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一系列重要的新观点、新论断,值得详述。

  首先是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其次是提出了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要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再次是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宏伟目标。

  再次是提出优化国土资源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等一系列重要举措,使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明确的思路、得力的抓手、落实的办法,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价值取向,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添的新内容,既有现实的针对性,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又有深刻的理论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在新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重新强调了这一思想,他说:“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同志视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鉴于目前我国贫富差距较大的现实,现在更加明确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这个问题,我们很难令人信服地证明我们是在搞社会主义,而且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方向,能够表明我们党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防止两极分化的坚定决心,更重要的是能够凝聚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写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界定中,目的就是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就从根本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有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

  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郑重承诺

  奋斗目标,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目标明确。总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体表现为经济上富强、政治上民主、精神上文明、社会上和谐,也就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而伟大的复兴。这一目标的实现,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需要用一百年的时间。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骤然来到的,需要先行实现我们的阶段性目标,这就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我们过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法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差,寓意深刻。其一是突出了小康社会作为目标的含义。“建设”是一个过程,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始,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已经是建设。而“建成”是一个结点,是一个成果,是到一定时间实现的事情。二是突出了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把握和信心。当一件事情我们开始做而离实现还很远的时候,我们讲建设。而当这件事情我们有把握有信心一定能够实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讲建成。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经济总量翻两番的目标,已经接近实现。2002年我国经济总量12万多亿元人民币,2010年达到47.3万多亿元人民币。

  当然,小康社会目标不止是经济指标,还有其他方面的目标。因此,我们不能宣布已经建成小康社会,还要继续为小康社会而奋斗,但小康社会的实现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事情,这也是确定无疑的。因此,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倍增的新指标,并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郑重承诺,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将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这七个基本要素,既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也是判断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准。只有坚持不懈地以此为遵循,我们才能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张峰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张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七个基本要素
发布时间:2023-03-01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启动一周年之际,政府也在酝酿将”营改增”在更多的地方和行业扩大试点。刚刚闭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列举了2013年一系列结构性减税举措,”营改增”再扩围排在首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进行分析评论。

  贾康:把”营改增”排在首位因为在各种结构性减税的选项里,”营改增”是分量最重、影响最深远的带有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的特色改革事项。它的减税量也是各个选项里最大的。从在上海先行先试的”营改增”到2012年年尾已经有11个省级行政区跟进,已经有基本共识就会比较快的扩大覆盖面,取得进展减税的重头戏。它的减税的量从上海来看一年走下来在260亿左右,推算在全国铺开,按照现在一部分行业的”营改增”方案,应该在全国有3千亿或更高一些的减税量,而且以后可能还要在上海方案基础上探索进一步的增加。

  在财政收入告别高速增长的新时期,进一步减税和一系列保障民生的刚性支出需求必定会加剧财政收支矛盾,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矛盾?

  贾康:首先要有总体的判断就是财政要做好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另外各个方面都有扩大支出的需要,也要理解过紧日子的制约条件,还要贯彻公共财政的内在逻辑,尽可能满足社会公众需要,考虑提供市场本身不能有效提供而公共利益迫切需要的改善民生、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支出。

  这项举措对处在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有怎样的影响?

  贾康:原来被”营改增”覆盖的交通运输、建筑安装和服务业,这些市场主体放开手脚来做专业化细分和升级换代。因为没有能够克税的这样的顾虑,原来”小而全””大而全”的倾向改为顺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放开手脚来做,企业组织结构讲究专业化,这个专业化会提高企业提供服务的性价比,进一步提振消费,进而支持了扩大内需基本国策层面的方针。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后,”营改增”的改革是通过机制贯通,从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换代的内在激励直要到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使我们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贾康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13-1-6 30 5 0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启动一周年之际,政府也在酝酿将”营改增”在更多的地方和行业扩大试点。刚刚闭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列举了2013年一系列结构性减税举措,”营改增”再扩围排在首位。 0 64 0 0 1 1 395 曹红辉:银行业务创新缺乏内在持续机制 upimage/XzMqBpW61h.jpg     2012年观察家年会于12月19日在北京举行,预测政经走向,把脉中国道路,新十年起点上的一场思想盛宴,和讯网全程直播。在主题论坛“金融与实业 重建伙伴关系”环节中,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曹红辉认为,其实银行的业务的创新现在确实缺乏一种内在的持续机制,这是一个普遍共识。模仿和抄袭的比较多,完全自主创新的比较少,这种动力怎么设计,需要进一步探讨。

  以下是部分文字实录:

  曹红辉:谢谢各位今天下午到场来参与我们的论坛,也感谢主办单位的邀请。刚才主持人提到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今后十年经济改革的一个路线的设计,一个所谓的方案的设计问题。其实最近谈顶层设计的比较多,什么叫顶层?其实就是一个总体方案,就是一个路径的设计。那么,在金融领域这个问题其实谈了很多年,但是今天大家又抛出这个问题,来回的谈。其实我的理解,第一个显然今天这半个小时的时间讨论这些问题不太现实,要谈透了。我想总体是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金融改革的目标,最后使金融成为一个什么样的金融体系,这个要明确,就是确定你金融的发展战略。第二、理顺关系,着重从几个方面加以设计,第一个是价格问题,金融领域的价格机制要算,具体来讲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利率,第二个是汇率,就是所谓的对外的比价的关系,这两个改革其实已经搞了十年了,有了一些进展。第二个方面体制,着重几个要点,第一个是主体,就是金融市场参与的主体。比如从银行来讲,银行部门有各类商业银行已经搞了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推进了十几家银行的上市,现在还在继续对各类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进行进一步的改革。那么,从债券市场来看,债券公司的改革,基金公司的设立和拓展,保险公司等等等等,这是从主体。从第二个要点来看,就是所谓的我们要对金融机构的出资人明确他的产权关系,出资人的约束要强化,这一点我们已经做过了,提高资本的充足率等等,这是从体制。第三个方面是从业务的创新,大家都看到了,我们的银行体系改革搞了十多年了,有一些进展。但是,抱怨也很多,一个抱怨是感觉银行的服务不足,一个是从企业来讲,认为很难,成本高,居民来讲,大量的零售业务服务是不尽人意,抱怨很多,这是有目共睹的。其实银行的业务的创新现在确实缺乏一种内在的持续机制,这是一个普遍共识。我们模仿和抄袭的比较多,完全自主创新的比较少,这种动力怎么设计,需要进一步探讨。第四个方面就是监管,监管的问题我们也探讨十多年了,但是大家看到了,我们出一个什么行业,就设一个监管部门,部门彼此之间的协调性,这种所谓的沟通这方面一直存在问题,就是我们讲的传统的金融监管对于主体,对于业务的监管,能不能转化为以金融功能监管为主导的这么一种新的监管体系的设计,作为它的主导思想,这也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总体来讲就是对于金融的改革,既要有总体的目标和战略规划,又要有具体的要点,具体的这种切入点的规划和设计,谢谢大家!

    曹红辉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13-1-6 30 5 0 在主题论坛“金融与实业 重建伙伴关系”环节中,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曹红辉认为,其实银行的业务的创新现在确实缺乏一种内在的持续机制,这是一个普遍共识。 0 65 0 0 1 1 396 张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七个基本要素 upimage/JN64mzlUdJ.jpg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虽然不走“老路”、“邪路”不是第一次讲的,早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时胡锦涛同志就指出:“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这次党的十八大重申这一论断,还是引起了强烈反响。“究其原因,在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确实是这次十八大召开时全党全国人民关心的头等重要的大问题。党的十大八报告就这一问题作出了鲜明准确的回答。”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峰教授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它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起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而成为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新成果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呢?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党的十七大报告曾经第一次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基础上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新的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张峰认为,对比这两个界定会发现有两个重要变化:

  一是删除了“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会删除这句话呢?是因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不重要吗?决不是。主要是因为与接下来专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重复。这样能更明晰地表达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各自的含义。当然也有更加突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作用。

  二是增添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内容。具体地说,加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丰富为“五位一体”的需要。加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则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价值取向的新要求,更为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界定,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新成果,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要坚持又要拓展的创新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七个基本要素

  张峰说,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界定,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其他相关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含着七个基本要素:党的领导、国情基础、基本路线、根本任务、总体布局、价值取向、奋斗目标。

  党的领导: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党的领导,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有领路人,就是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巨大政治优势,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虽然会犯错误,但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善于从自己所犯错误中学习。恩格斯曾说过:“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的善于学习的伟大的党,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系统总结经验教训,决不走回头路。中国共产党虽然有一些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但党消除腐败的决心是坚定的。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虽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中赢得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敬重。

  国情基础:“三个没有变”

  国情基础,即“立足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的道路,而不是别的国家的道路,必须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的国情是什么?概括地说,就是“三个没有变”。

  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但总体上说还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现在我们才走了一半多的路程,任重道远。因此,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

  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存在着多种矛盾的情况下,其中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只有牢牢抓住并全力解决主要矛盾,才能促使全局发生根本性改观并使其他矛盾迎刃而解。当前我国社会的富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均是前所未有的,但为什么群众还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根子就是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日益增长的,不会静止在一个水平,而我们包括精神生产在内的社会生产在一定阶段又总是难以满足这些需要的,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因此,党和国家要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才能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

  三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从世界的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但我国是不是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了呢?不是。以人均GDP为例,2011年我国为5400美元,排第89位,仅仅相当于第1位的卢森堡的二十分之一,相当于第14位的美国的近九分之一,不到第18位的日本的八分之一。我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只不过这个发展中国家最大而已。

  基本路线: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弄清楚基本路线是什么。改革开放后,到党的十三大,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个基本路线简要地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是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基本路线之所以重要,在于它的三个要素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位置,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邓小平同志对坚持这条基本路线极为重视,他再三告诫全党:“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重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的重要论断,并且强调“必须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根本任务: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根本任务,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不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上建立起来的,贫穷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个不利的起点。加上“文化大革命”期间 “四人帮”鼓吹“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硬把社会主义与贫穷联系在一起,似乎越穷越革命,越穷越是社会主义,搞阶级斗争为纲,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邓小平带领全党拨乱反正,认识到搞社会主义首先要治穷,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自那时以来,历届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

  今天是不是还要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呢?仍然需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发展生产力。所不同的是,今天发展生产力的方式有所变化,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但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伟大的事业,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就需要有一个总体布局,以便全面谋划、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内容之一,并专门用一个部分阐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而使这一总体布局更加完善起来。

  鉴于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一系列重要的新观点、新论断,值得详述。

  首先是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其次是提出了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要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再次是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宏伟目标。

  再次是提出优化国土资源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等一系列重要举措,使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明确的思路、得力的抓手、落实的办法,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价值取向,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添的新内容,既有现实的针对性,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又有深刻的理论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在新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重新强调了这一思想,他说:“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同志视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鉴于目前我国贫富差距较大的现实,现在更加明确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这个问题,我们很难令人信服地证明我们是在搞社会主义,而且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方向,能够表明我们党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防止两极分化的坚定决心,更重要的是能够凝聚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写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界定中,目的就是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就从根本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有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

  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郑重承诺

  奋斗目标,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目标明确。总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体表现为经济上富强、政治上民主、精神上文明、社会上和谐,也就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而伟大的复兴。这一目标的实现,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需要用一百年的时间。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骤然来到的,需要先行实现我们的阶段性目标,这就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我们过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法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差,寓意深刻。其一是突出了小康社会作为目标的含义。“建设”是一个过程,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始,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已经是建设。而“建成”是一个结点,是一个成果,是到一定时间实现的事情。二是突出了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把握和信心。当一件事情我们开始做而离实现还很远的时候,我们讲建设。而当这件事情我们有把握有信心一定能够实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讲建成。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经济总量翻两番的目标,已经接近实现。2002年我国经济总量12万多亿元人民币,2010年达到47.3万多亿元人民币。

  当然,小康社会目标不止是经济指标,还有其他方面的目标。因此,我们不能宣布已经建成小康社会,还要继续为小康社会而奋斗,但小康社会的实现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事情,这也是确定无疑的。因此,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倍增的新指标,并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郑重承诺,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将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这七个基本要素,既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也是判断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准。只有坚持不懈地以此为遵循,我们才能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张峰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