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于2013年1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 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演讲时表示,国家一定要重视农业现代化,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转让,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使土地向家庭农场、农业公司、农 业合作社集中,搞规模化经营,搞现代化大农业。
以下为演讲实录:
郑新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祝贺第三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提高县域城镇对产业和人口的承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和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双倍增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如果我们略微调整一下计算方法,把十八大召 开作为起点,去年我们人均GDP是5400美元,未来十年,我们人均GDP再翻一番,5400美元就可以达到10800美元。如果再努把力,提高到12000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跨入了高收入国家行列 。世界银行[微博]的标准,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的分界线,是人均GDP12000美元,也就是说 5400美元再增长1.2倍,就能够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实现这样的目标,可以说由于人口的数量比较多,总量上就可以赶上甚至超过美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的十年,是中国从中 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十年。到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的时候,我们刚刚庆祝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如果我们努把力,能够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总量超过美国,这 会给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产生深刻的影响。因为现在全世界进入高收入国家的人口也就几个亿,亚洲一共才一亿多,我们13亿人要进入高收入国家,这个 意义有多大。
在未来十年或者是十二年的时间内,要想跨入高收入国家,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我们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现在居住在农村的近七亿人口,怎么样提高他们的劳动生产率,怎么增加 他们的收入。现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二、三产业劳动生产力的28%,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31%,差距这么大,我们最近公布了基尼系数,基尼系数为什么这么大呢?原因 就是农民的收入过低。所以,未来十年,能不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就看我们能不能解决好“三农”问题,能不能使县域经济有一个大的发展。根据现在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普遍的标准 来分析,凡是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一般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就是城市化率达到70%左右,第二,农业劳动生产率要接近和超过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第三,农民的人均收入要接近和超 过城镇居民的收入。如果没有这三个条件,就掉在中等收入的陷阱,达不到12000美元。所以,未来十年,最大的难题就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发展县域经济。
现在搞城市化又遇到一个矛盾,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多,但是生活成本高,而且城市交通拥堵,各种城市病都出来了。而中小城市虽然生活成本很低,房价也很低,但是就业机会少,在 县城里买一套房子,一平方米2000到3000块钱,北京20000到30000都买不到,但是县城没有就业机会。所以,关键是怎么能够提高县域的城镇对产业的承载能力,提高就业的承载能力,使现 在七亿人口大多数能够就地在本县实现城市化。解决这个问题,我想最重要的,根据长三角、珠三角现在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县市的经验和教训,有四点值得我们吸取:第一,要建 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制度。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建立城乡一体化新制度,六个制度,第一是城乡规划一体化,第二,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第三是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第四是城 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第五是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第六,城乡全要素的市场一体化。要达到六个一体化,就能加快农村的发展,所以,在县域范围内要加快,按照六个一体化的要求建立 新的制度,打通城乡之间的各种障碍,生产要素流通,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的障碍。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发展县域经济,这一条是最最重要的,特别是在县域范围 内,如果县城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十万到二十万人的城市,就大大增强县城对全县经济发展的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另外,再有两个中心镇能够发展到十万人左右,一个县城镇人口可以达到四 十万,现在一个县的人口八十万,在县域范围内,城市化率能够达到50%左右,就会对全国的城市化率达到70%给予有力的支持,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经验,要把城市化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城市化,因为农业现代化可以释放大量的劳动力,加快农业劳 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而二、三产业的集聚就形成了城市。所以,农业现代化、城市化是紧密联系的两个命题,要同步推进,改变目前农业现代化严重滞后于城市化的局面。
上个月我到湖南洞庭湖去调研,感到很振奋,我看到在岳阳市的华容县一个村有一个很好的案例,这个村有70多户人家,800亩水田,一年种两季水稻,现在全村的地让党支部书记一 个人转包了,他购置了全套的农业机械,可以提前半个月插秧,亩产可以提高5%,一下把全村的劳动力全解放出来了,如果就地打工,一个月一天打工费就是130块钱,不愿意在当地打工的, 到城市里来,现在农民工的年收入可以达到三万块钱,两口子出去打工,一年的年收入可以达到六万,加上土地转包收入达到七千、八千,这样一年的家庭年收入可以达到七万块钱,进入中 等收入家庭,我们国家规定的标准是中等收入家庭是年收入六万到二十万,那个村子里的农民不种地了,出去打工,一下子就可以进入中等收入家庭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农业现代化 的问题也解决了,城市化也有了支撑,多好的事啊。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农业现代化,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转让,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使土地向家庭农场、农业公司、农业合 作社集中,搞规模化经营,搞现代化大农业,种几百亩、几千亩,使他在家种地的收入超过出去打工的收入,这样可以把高素质的劳动力留在农村,祖祖辈辈搞农业,荷兰一个农民一年创造 的GDP是三万多欧元,在那里当农民是别人羡慕的行业,我们也要走这个路子。如果一个人还种七八亩地,再种两千年照样受穷。现在的条件已经具备了,一个是农业劳动率转移有出路,一个 是社会资金富余,还有一个是市场农产品(5.99,-0.01,-0.17%)需求旺盛,第四个条件,农业机械和农用物资的供给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如果把四个条件结合起来,可 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从而推动城市化,这是第二点。
第三个经验,要围绕县域的主导产业,形成块状经济,这是浙江的经验。一个县280万人,一千多平方公里,不要面面俱到什么都搞,搞一个主导产业,两个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 形成专业化分工,要提高产品、产业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在浙江是这样的,有很多县,一个县的产品,形成专业化分工,就有了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一个县围绕当地 的资源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好,矿产品加工也好,或者吸引沿海产业转移也好,不要搞得太多了,搞一个、两个主导产业,把一锅水烧开,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专业化分工,一二三产业协调发 展,就能够把这个县带动起来,这是浙江的,也是苏南的宝贵经验,一定要好好学习。
第四个经验,在县域范围内要形成半小时生活圈,从县城到各个镇,到各个村,把交通要搞好,形成半小时生活圈,住在一千平方公里之内,在县域范围内上班、下班,开着车半个小 时就到了,非常方便,这样就不会把人口集中到城里去,集中到县城去,还住到自己原来的地方,就地城市化,但是他的工作是在二三产业,生活方式是城市化的,和成人一样过上现代化生 活,这样的县城有很多了,像浙江的安吉,竹产业全世界第一,不仅把当地的竹子全消耗了,还把贵州的竹子全买下来了,以竹产业为主,把老百姓带动起来了,居住很分散,但是在工厂、 商店里上班,还住在原来的地方,后边一片竹林,前边池塘,住在那儿多好,空气好,环境又好,为什么住到城市来?实际上已经实现了就地产业化。湖南的昆山、潞江、江阴,都形成了半 小时生活圈。80年代的时候,哪个农民在城里有一套房子,羡慕,这个人有本事,现在倒过来了,谁在农村有一套房子,大家都很羡慕,现在大学生考上大学以后,不愿意转户口,考到北京 、上海,户口也不转,还留在家里,现在苏南已经形成这个模式,中西部要向他们学习,要改变交通、通讯、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城乡一体化,使农村变得更适宜人居住,形成 半小时生活圈。
这四条经验你们做到了,这些县在未来十年面貌一定能够发生大的变化,为中国走出中等收入这个区间,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作出重大贡献。
谢谢!
(郑新立 中国民生研究院高级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