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俭教授首先定位了研究方法的概念,她认为研究方法是一种学习能力,她通过生动的语言深入剖析了发现、收集、整理、提升的研究逻辑脉络,并提出所有研究最终落实的研究成果要“有用”,影响到要影响的人,要有助于推动国家社会发展,这样的研究成果才有价值。
“三观”是总开关
张秋俭教授在分析研究主体的素质和能力时提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研究主体研究素质的基础,是总开关。它决定了研究者“怎么看”世界,用什么方法去认识事物。正确的三观是正确思维方式的基础。张教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鲜活案例,为大家一一分析研究者应具备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和能力素质这六大要素。
“一语道破”才是真学问
在谈到具体研究方法时,张教授用一句“一语道破”才是真学问,总结出了研究方法的精髓。张教授总结了夯实专业基础、掌握专业基本功,追踪学术前沿热点、熟悉历史脉络、了解国情国策,拓展相关领域、善于多视角链接等“十条研究方法”,让在场的听众受益匪浅。
做“斜杠青年”
张教授指出,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作为研究者,不仅要具备“专心致志”的能力,而且要拥有“广阔视野”的素质。不要被专业的“括号”包裹在里面,要做“斜杠青年”,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专业又开放,才能符合当今社会对研究人才的要求。
讲座现场气氛活跃,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张秋俭教授的讲解令大家受益匪浅,让人意犹未尽。尤其让大家感动的是,张教授能清晰记得每个人的名字和研究专长,而且对每个人的特点如数家珍,这让大家惊叹不已。最后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作者为民生智库高级顾问、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