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杨培芳:新基建需要新的经济思维
发布时间:2023-03-12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前理事长杨培芳提出,新基建需要新的经济思维。他认为,新冠疫情的全球肆虐凸显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在新基建中,这两项应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应该充分认识新基础设施的新的经济特征,传统基础设施是嫌贫爱富,新的基础设施是普惠大众。他希望国家对新基础设施重新进行定位,认为将来要实行社会主义新市场经济。

  刚才听了三位主讲的分享,受益匪浅。其中安院长谈到的这几点我觉得很有新意。他讲的新基础设施,主要是基础设施泛在化、外部性、网络化与服务化的交付,而且要从连接到赋能,从争功论到新的协同论,大家谁也离不开谁,这都是新基础设施与老基础设施的一些不同点,我觉得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与讨论。

  华为的王总谈到了不少关于武汉抗疫当中5G与人工智能发挥的重要作用,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看到我们一些新的智能化的应用,包括AR与VR,都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面,给我们报了很好的消息。我觉得将来走向新的智能社会,可能离不开新基础设施。

  梁总也谈到了从老的工业时代的数字鸿沟或者贫富悬殊到数字时代的数字鸿沟,将来可能还有老龄社会新的数字鸿沟,这个问题我觉得也值得大家进一步重视。

  下面我想讲三点,主要的意思就是我认为新基建需要新的经济思维。因为现在我们已经天天离不开手机,离不开互联网,现在离不开4G,将来会离不开5G,但是我们有好多制度,好多思维,一些方法论都停留在工业时代,这个问题还不协调。所以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从这一次波及全世界的新冠病毒的疫情来看,在抗疫当中尤其中国首当其冲,凸显了我们公共服务与新基础设施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特点。我记得几十年前有一位中科院的科学家跟我当面讲过,他说将来地球可能要进入400年灾难期。我想21世纪以来我们已经看出来大地震、海啸,甚至核泄漏,灾害频发,现在疫情到什么时候结束还不知道。原来我们关注的是产品,是工业,将来可能更多要关注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而且新的基础设施越来越重要。

  第二,我认为应该充分认识新基础设施的新的经济特征。旧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水、电、铁路、公路,还有老的电缆或者电线、铜线组成的电报与电话,主要消耗的资源有钢铁、水泥、石油与大量的稀有金属。但是新基础设施主要是集成电路、光纤、网络,它主要消耗的基础资源我想主要是硅。那么从这一点来看,老的基础设施消耗的资源是不可持续的,新的基础设施消耗的是可持续的。

  所以,对比原来的经济特征,就可以体现出10个、8个特征上的不同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体现在新经济上面,主要是传统或者旧的基础设施,是越来越走向贫富悬殊,是一种优质优价,反正有钱人你可以坐头等舱,没钱人你可以买站票。新基础设施,比如说我们现在大家都用4G,有人说我还用小灵通,小灵通给穷人用,它的成本比4G、5G还要贵。所以这是具有普惠大众的性质,传统基础设施是嫌贫爱富,新的基础设施是普惠大众。

  第三,希望国家对新基础设施重新进行定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提出将来要实行社会主义新市场经济。这是一个新市场经济,它应该包括三个领域,第一个领域叫做商业性领域,这与传统的工业、企业、商业没什么大的区别。第二个是公共品领域,就是国家直接提供的国防、法律,完全由政府来供给。这没得说,就是老的公共品。还有最大的一部分,有人说可能占到60%,我把它叫做社会性的领域。这个市场领域应该占主体成分。

  我觉得我们新基础设施应该归入到新的定位,就是社会化的市场经济领域的定位,那么它的特点应该是采取一种低费微利的价格政策体系,它的社会效益作为第一位,要远远大于自身的企业效益,只有这样才能让新基建成为未来公平信息社会的重要的基础。

  这是我的三点想法,谢谢大家,谢谢主持人。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教授级高工)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杨培芳:新基建需要新的经济思维
发布时间:2023-03-12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前理事长杨培芳提出,新基建需要新的经济思维。他认为,新冠疫情的全球肆虐凸显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在新基建中,这两项应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应该充分认识新基础设施的新的经济特征,传统基础设施是嫌贫爱富,新的基础设施是普惠大众。他希望国家对新基础设施重新进行定位,认为将来要实行社会主义新市场经济。

  刚才听了三位主讲的分享,受益匪浅。其中安院长谈到的这几点我觉得很有新意。他讲的新基础设施,主要是基础设施泛在化、外部性、网络化与服务化的交付,而且要从连接到赋能,从争功论到新的协同论,大家谁也离不开谁,这都是新基础设施与老基础设施的一些不同点,我觉得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与讨论。

  华为的王总谈到了不少关于武汉抗疫当中5G与人工智能发挥的重要作用,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看到我们一些新的智能化的应用,包括AR与VR,都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面,给我们报了很好的消息。我觉得将来走向新的智能社会,可能离不开新基础设施。

  梁总也谈到了从老的工业时代的数字鸿沟或者贫富悬殊到数字时代的数字鸿沟,将来可能还有老龄社会新的数字鸿沟,这个问题我觉得也值得大家进一步重视。

  下面我想讲三点,主要的意思就是我认为新基建需要新的经济思维。因为现在我们已经天天离不开手机,离不开互联网,现在离不开4G,将来会离不开5G,但是我们有好多制度,好多思维,一些方法论都停留在工业时代,这个问题还不协调。所以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从这一次波及全世界的新冠病毒的疫情来看,在抗疫当中尤其中国首当其冲,凸显了我们公共服务与新基础设施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特点。我记得几十年前有一位中科院的科学家跟我当面讲过,他说将来地球可能要进入400年灾难期。我想21世纪以来我们已经看出来大地震、海啸,甚至核泄漏,灾害频发,现在疫情到什么时候结束还不知道。原来我们关注的是产品,是工业,将来可能更多要关注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而且新的基础设施越来越重要。

  第二,我认为应该充分认识新基础设施的新的经济特征。旧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水、电、铁路、公路,还有老的电缆或者电线、铜线组成的电报与电话,主要消耗的资源有钢铁、水泥、石油与大量的稀有金属。但是新基础设施主要是集成电路、光纤、网络,它主要消耗的基础资源我想主要是硅。那么从这一点来看,老的基础设施消耗的资源是不可持续的,新的基础设施消耗的是可持续的。

  所以,对比原来的经济特征,就可以体现出10个、8个特征上的不同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体现在新经济上面,主要是传统或者旧的基础设施,是越来越走向贫富悬殊,是一种优质优价,反正有钱人你可以坐头等舱,没钱人你可以买站票。新基础设施,比如说我们现在大家都用4G,有人说我还用小灵通,小灵通给穷人用,它的成本比4G、5G还要贵。所以这是具有普惠大众的性质,传统基础设施是嫌贫爱富,新的基础设施是普惠大众。

  第三,希望国家对新基础设施重新进行定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提出将来要实行社会主义新市场经济。这是一个新市场经济,它应该包括三个领域,第一个领域叫做商业性领域,这与传统的工业、企业、商业没什么大的区别。第二个是公共品领域,就是国家直接提供的国防、法律,完全由政府来供给。这没得说,就是老的公共品。还有最大的一部分,有人说可能占到60%,我把它叫做社会性的领域。这个市场领域应该占主体成分。

  我觉得我们新基础设施应该归入到新的定位,就是社会化的市场经济领域的定位,那么它的特点应该是采取一种低费微利的价格政策体系,它的社会效益作为第一位,要远远大于自身的企业效益,只有这样才能让新基建成为未来公平信息社会的重要的基础。

  这是我的三点想法,谢谢大家,谢谢主持人。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教授级高工)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