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主要包括运用民主集中制作决策抓落实的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凝聚群众智慧与力量的能力。党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新时代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如何,关系我们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必须“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项工程,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加强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建设。领导干部的素质优、站位高、理念新,以及其提高治理能力的路径对、动力足,已经成为加强新时代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建设、提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五大核心要素。
第一,站位高
领导干部的政治站位决定其治理能力的作用方向和结果。能力是个矢量,既有大小之分,又有方向不同。能力的作用方向不同,可以用来干好事,也可以用来干坏事;可以用来谋公,也能用来谋私。领导干部提高治理能力必须解决治理“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的问题,做到政治过硬。领导干部政治过硬,必须注重政治站位是否对、是否高。
站位对,一是紧紧“抓住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站稳人民立场这个党的最根本政治立场,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追求定位到群众心里满意和生活幸福上;二是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自觉性、主动性;三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四是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自觉抵御国内外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与渗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政治本色。
站位高,一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面前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增强大局意识,站在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大局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自觉增强核心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做实;自觉增强看齐意识,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要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二是着眼于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着眼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着眼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素质优
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是提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必要条件。如果素质差,能力必然差。素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主动投身于治理实践,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在新时代,为了提高治理能力,致力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领导干部必须着力提高的素质,主要包括理想理论引领、思维行为科学及习惯与精神的支撑。即理想信念、理论武装,思维方式、实干作风,学习习惯、拼搏精神等。具体说,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加强理论武装,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提高治理能力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要坚持“五大思维”:以战略思维谋求全局、把握趋势,做到大事不糊涂,目标不漂移;以创新思维谋求发展,勇于打破常规,积极开拓进取,致力于解决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以辩证思维谋求抓住根本,在成绩面前看到不足,在失败中看到希望;以法治思维谋求善治,“按照制度规则行使法定权力”,既要积极作为,又不能乱作为,做到“行有所止”;以底线思维谋求改革发展的主动,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守道德底线、严守纪律高压线,远离法律红线。坚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变成生活习惯;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保持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敢打硬仗的拼搏精神,等等。
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需要党组织加强干部管理和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同向发力。首先,党委、党组要把好入口关。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把高素质专业化优秀人才选出来、用起来。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支持各类人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其次,党组织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把提高领导干部素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再次,领导干部个人要把不断提高素质变成生命的一部分和日常的生活方式,自觉把组织要求与个人需求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提高素质,在实践中锤炼品格。
第三,理念新
领导干部的治理理念决定其治理能力提高的效率和效果。树立现代治理理念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国家高效治理的目的聚焦到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聚集到为群众解难纾困上,更好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二是树立动态的稳定观,把稳定理解为过程中的平衡,维护稳定以“疏”为主。要伏下身来听取人民意见,根据人民的合理要求,对政策和制度进行及时的调整,在社会广泛参与支持下,落实到位。通过持续不断的政策和制度调整,不断打破旧的利益平衡,建立新的平衡。三是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推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共享、全民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要发挥社会组织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发展的自治作用,使基层自治组织在表达诉求、维护权益、有序参与、社会协调、化解矛盾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做决策、开展工作多想一想法律的依据、法定的程序、违法的后果,自觉当依法治国的推动者、守护者”。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政府依法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第四,路径对
领导干部提高治理能力的路径决定其治理能力提高的成本与代价。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这是对领导干部提高治理能力经验的科学总结,指明了领导干部提高治理能力的正确路径。
加强思想淬炼。一是把稳思想之舵。即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真信真用。二是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即,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三是随时掸掉思想上的灰尘。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自警、自省、自重、自律,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提高思想境界,树立人民情怀。四是方法管用有效。思想淬炼既需要宏观指引,保证方向正确,也需要微观操作,保证效率与效果。具体方法决定淬炼效果。思想淬炼的具体方法包括终身学习,不断提升学习力,也包括党性锻炼,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砥砺忠诚干净担当的品性。
加强政治历练。一是正确认识“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二是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三是运用好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主动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使这个武器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四是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体现到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中,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大政方针与决策部署。
加强实践锻炼。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才干。习近平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领导干部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应对挑战、破解难题、化解风险,“撸起袖子加油干”,在火热的治理实践中提高治理能力。一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权威,提高制度执行力。二要把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建章立制与贯彻落实相结合。把知道的做到,实现知与行统一。三要主动深入困难大、矛盾多、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地方,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四要着力强弱项、补短板,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加强专业训练。一是根据岗位要求组织调训,利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校,围绕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赢三大攻坚战等,开展专题培训,帮助领导干部深刻理解现代国家治理的一般规律和我国新时代国家治理的新特点,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文化基因、理论根基、显著优势和精进方向,提高领导干部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二是根据新时代国家治理工作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多样等特点,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支持鼓励领导干部针对自身岗位和个性化需求,学习掌握那些关于正确履职用权、推动事业发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方面所必备的知识,加快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优化,解决本领不足、本领恐慌问题。三是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到国内改革发展先进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其他国家,对口考察调研,开阔眼界,激发比学赶超积极性,增强提高专业化水平的主动性。四是深刻把握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中的专业规律,深入了解专业特点,跟踪了解专业发展前沿状态,强化专业精神,成为行家里手。五是学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治理,尤其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运用好互联网这个拥有8.54亿网民的表达民意、汇聚民心的平台和国家治理重要资源。同时,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集聚和放大全社会正能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
第五,动力足
领导干部提高治理能力的外在压力与内在动力决定其治理能力提高的可持续性。要获得治理能力的持续提高,必须给领导干部注入充足动力,包括外在压力与内在动力。
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与组织高要求、群众新期盼之间的差距,形成领导干部提高治理能力的外在压力。由于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提高速度跟不上组织要求的提高速度、群众新期盼呈井喷式暴发的速度,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提高的外在压力直线上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追求高尚道德情操,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强烈愿望,形成提高治理能力的内在动力,这也是把外在压力变成内在动力的不竭源泉。党的十九大决定在全党、重点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都是为领导干部提高治理能力鼓劲呐喊,提供内在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效果越好,越是经常化制度化,领导干部提高治理能力的内在动力越是强劲,领导干部提高治理能力的可持续性就越有可靠保障。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