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张德勇: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发布时间:2023-03-14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时说,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这次会议审查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作为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办人民群众之所需,惠民生,增福祉,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走过“十三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跃上新台阶。尽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时间打乱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步伐,但我们众志成城,以极大的决心和勇气、非常的举措,防控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昂首阔步迈进“十四五”,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继续发展具备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民生保障存在短板,民生福祉还有很大改善空间。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政府工作报告和《纲要草案》等提出的目标举措,我们看到了一幅指向民生中国的发展蓝图,短期、中期、长期各阶段“民生坐标”清晰刻画。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2021年重点工作的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涉及的方方面面,可以说都与人民群众直接相关,反映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注重解民忧、纾民困,关乎民生保障和改善,让民生福祉的“含金量”更高,充分彰显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

  去年新增财政资金规模2万亿元,绝大部分都是用于市场主体和民生急需,主要是减税降费,保基本民生,今年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都要节用为民、坚持过紧日子,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把就业放在“六稳”“六保”的首位;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有助于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的预期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政府投资更多向惠及面广的民生项目倾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政府工作报告紧紧围绕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送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大红包,顺民意、暖人心、接地气。

  审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举措更加醒目。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从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到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从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规划纲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落细落到位。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牢牢扭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着力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经济发展同民生福祉改善更好统筹起来,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伟力。

(作者: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网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张德勇: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发布时间:2023-03-14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时说,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这次会议审查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作为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办人民群众之所需,惠民生,增福祉,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走过“十三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跃上新台阶。尽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时间打乱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步伐,但我们众志成城,以极大的决心和勇气、非常的举措,防控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昂首阔步迈进“十四五”,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继续发展具备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民生保障存在短板,民生福祉还有很大改善空间。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政府工作报告和《纲要草案》等提出的目标举措,我们看到了一幅指向民生中国的发展蓝图,短期、中期、长期各阶段“民生坐标”清晰刻画。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2021年重点工作的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涉及的方方面面,可以说都与人民群众直接相关,反映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注重解民忧、纾民困,关乎民生保障和改善,让民生福祉的“含金量”更高,充分彰显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

  去年新增财政资金规模2万亿元,绝大部分都是用于市场主体和民生急需,主要是减税降费,保基本民生,今年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都要节用为民、坚持过紧日子,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把就业放在“六稳”“六保”的首位;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有助于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的预期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政府投资更多向惠及面广的民生项目倾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政府工作报告紧紧围绕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送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大红包,顺民意、暖人心、接地气。

  审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举措更加醒目。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从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到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从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规划纲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落细落到位。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牢牢扭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着力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经济发展同民生福祉改善更好统筹起来,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伟力。

(作者: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网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