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王微:新发展阶段扩大内需的主攻方向
发布时间:2023-03-13

  今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也是“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这些都要求我们努力办好自己的事,科学精准施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特别是要加快释放内需潜力,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我国既有优势,有效应对风险挑战。

  (一)

  坚持扩大内需,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对我国加快经济恢复、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坚持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面临环境和条件的新变化、为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将推动我国在未来5年乃至15年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此,必须把坚持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作为做好经济工作的着力点,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第二,坚持扩大内需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增强发展活力和韧性的迫切需要。当前,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衰退,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这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正在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和创新驱动,特别是我国拥有其他经济体都难以比拟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强大的国内需求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坚持扩大内需,加快培育新消费,进一步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有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有效应对风险,对冲外部压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有利于增强发展韧性和扩大回旋余地,实现更充分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经济效应。

  第三,坚持扩大内需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现实选择。坚持扩大内需,全面促进消费,有利于弥补中高端商品消费和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服务消费的短板,满足人们对更优质的商品、更好的教育、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要,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内需求的扩大,主要源于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与新技术推动的消费创新,出现了提质扩容的新趋势,形成了分层分化的新态势,涌现出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新消费,这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增长点。

  第四,坚持扩大内需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推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抓住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机遇来促进和发展新消费,有利于为创新创业提供市场支撑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有利于形成市场导向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生产生活服务业发展壮大,抢占产业链的高价值环节,实现扩内需促消费与推动产业升级、壮大市场主体的协同共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

  客观地看,我国已经具有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但更好释放消费潜力依然面临不少体制机制约束,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相对滞后,促消费方面的一些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做好下一阶段的经济工作,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投资后劲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打通堵点、补齐短板,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提高供给质量,完善有利于释放内需的基础设施,促进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迈向中高端。

  一是以促进就业、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为抓手,稳定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的一个重要抓手是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一方面,我们要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等务实举措,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等,减轻低收入居民的家庭负担,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二是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为重点,提高供给质量,实现消费提质扩容。要适应消费升级和消费创新的趋势,加快提高供给质量,在食品、化妆品、服装、电子消费品等领域加快培育高端品牌;促进消费相关产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特别是促进餐饮、住宿、旅游等各类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消费领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还需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支出效率,进一步放宽这些领域的准入限制,更好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增加有效供给。

  三是以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形成供需衔接、城乡一体、内外贸联通的国内大市场。需看到当前城市化发展和城市群形成的趋势,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多层次区域消费中心的建设;深入推进城乡高效流通体系建设,扩大电商在农村的覆盖面,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与此同时,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等国际消费新业态,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

  四是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增强投资增长后劲。要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的领域,更好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着力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规划和建设一批综合物流枢纽、专业航空物流枢纽以及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打通国际物流大通道。

  五是注重需求侧管理,加快建设有利于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体制机制。加快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消费市场治理的基础性制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消费创新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加快“放管服”改革,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释放创新活力,加快构建规模巨大、层次完善、创新活跃的强大内需市场。

(作者:王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王微:新发展阶段扩大内需的主攻方向
发布时间:2023-03-13

  今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也是“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这些都要求我们努力办好自己的事,科学精准施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特别是要加快释放内需潜力,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我国既有优势,有效应对风险挑战。

  (一)

  坚持扩大内需,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对我国加快经济恢复、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坚持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面临环境和条件的新变化、为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将推动我国在未来5年乃至15年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此,必须把坚持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作为做好经济工作的着力点,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第二,坚持扩大内需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增强发展活力和韧性的迫切需要。当前,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衰退,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这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正在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和创新驱动,特别是我国拥有其他经济体都难以比拟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强大的国内需求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坚持扩大内需,加快培育新消费,进一步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有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有效应对风险,对冲外部压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有利于增强发展韧性和扩大回旋余地,实现更充分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经济效应。

  第三,坚持扩大内需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现实选择。坚持扩大内需,全面促进消费,有利于弥补中高端商品消费和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服务消费的短板,满足人们对更优质的商品、更好的教育、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要,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内需求的扩大,主要源于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与新技术推动的消费创新,出现了提质扩容的新趋势,形成了分层分化的新态势,涌现出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新消费,这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增长点。

  第四,坚持扩大内需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推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抓住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机遇来促进和发展新消费,有利于为创新创业提供市场支撑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有利于形成市场导向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生产生活服务业发展壮大,抢占产业链的高价值环节,实现扩内需促消费与推动产业升级、壮大市场主体的协同共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

  客观地看,我国已经具有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但更好释放消费潜力依然面临不少体制机制约束,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相对滞后,促消费方面的一些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做好下一阶段的经济工作,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投资后劲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打通堵点、补齐短板,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提高供给质量,完善有利于释放内需的基础设施,促进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迈向中高端。

  一是以促进就业、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为抓手,稳定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的一个重要抓手是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一方面,我们要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等务实举措,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等,减轻低收入居民的家庭负担,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二是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为重点,提高供给质量,实现消费提质扩容。要适应消费升级和消费创新的趋势,加快提高供给质量,在食品、化妆品、服装、电子消费品等领域加快培育高端品牌;促进消费相关产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特别是促进餐饮、住宿、旅游等各类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消费领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还需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支出效率,进一步放宽这些领域的准入限制,更好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增加有效供给。

  三是以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形成供需衔接、城乡一体、内外贸联通的国内大市场。需看到当前城市化发展和城市群形成的趋势,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多层次区域消费中心的建设;深入推进城乡高效流通体系建设,扩大电商在农村的覆盖面,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与此同时,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等国际消费新业态,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

  四是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增强投资增长后劲。要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的领域,更好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着力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规划和建设一批综合物流枢纽、专业航空物流枢纽以及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打通国际物流大通道。

  五是注重需求侧管理,加快建设有利于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体制机制。加快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消费市场治理的基础性制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消费创新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加快“放管服”改革,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释放创新活力,加快构建规模巨大、层次完善、创新活跃的强大内需市场。

(作者:王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