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 12月1日,主题为“智库建设:全球视野与中国方案——新起点、新阶段、新未来”的2017上海全球智库论坛在沪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探讨智库发展进入新阶段所肩负的新任务与新作用,深入分析新型大国关系、全球治理、地区发展、科技进步与能源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对智库发展提出的新挑战,共同推进全球智库能力建设与合作创新的新未来。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燕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王战,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兼主任、加美研究中心主任唐纳德·艾贝尔森,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战略与区域间研究所所长、前外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出席论坛并发言。上海市第十届政协副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王荣华主持开幕式,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于信汇、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周伟先后主持主旨演讲。
智库外交是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智库的建设既体现了哲学社会科学界应有的决策咨询的价值,充分发挥咨政、启智、聚才、强国的功能,也促进了原创性的思想的生产和思想的交流,是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的举措。燕爽表示,智库建设应注重出人才、出成果、出思想,更好的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要求,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积累宝贵经验。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对中国的智库发展给予高度的关注,在全球治理和多边外交当中,来自中国智库的声音越来越多,全球智库网络助力构建智库联盟共同体。
王战表示,智库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而且形式多样。尽管各个国家的智库形态与研究内容差异较大,但智库都有共同的特性,即为各国政府、机构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这也是各个国家的智库都在做的事情。为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为外交方略出谋划策,尤其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智库在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智库外交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地缘政治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纳德·艾贝尔森表示,智库在很多国家的政治舞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智库拥有众多资源和优势,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条件的影响而形成话语权和能力,同时智库在制定公共政策和外交政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连接作用,能够影响当代社会最重要的问题及其发展进程。当前智库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取得政策研究与政治宣传之间的平衡。
弗拉基米尔·诺罗夫表示,在全球范围内,智库的数量和质量都呈现大幅度提高的趋势。智库平台有助于探讨未来如何解脱危机并寻求全球及国内问题的解决方案。乌兹别克斯坦将中国视为可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自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关系在经济、投资、科学、技术、教育和旅游等领域都获得了非常显著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下,中国的智库也将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以国际合作实现全球治理,以本土实践来创新全球治理,这是我们的初衷。”王荣华表示,当今世界人类在享受巨大社会进步、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单独应对全球性的危机。中国需要与各国同舟共济,建立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这个同舟共济的舟,不是中国的龙舟,而是全人类的诺亚方舟。我们要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反对民粹主义,这需要智慧,需要理性,需要智库先行。有了共识、共鸣,才有更好的行动上的共振。
智库应做原创性理论的创造者
全球化和大国关系演变趋势将对智库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陈文玲表示,当前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几个重大变革对智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主要的力量。二是新的经济、新的业态、新的动能不断地发展,制造业形成了全球化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新的经济、新的动能、新的业态要求更加全球化,而且要求实现新型的经济全球化。
陈文玲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了最重要的历史时点上,最稀缺的是优质思想品的供给。这种优质的思想品应当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是具有公共性质的思想品。在新的时代,智库的历史角色应该做原创性理论的创造者,因此理论研究是智库的历史担当。中国智库不仅应该做中国道路的诠释者,还应该做解决国内外重大问题、难点问题方案的提供者,同时要做问题的剖析者。
新时代需要建设怎样的新型智库?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弗朗西斯·尼古拉斯谈及当今时代智库的任务时认为,智库正处于一个非常有趣、非常具有活力的新时代。首先,新的国家正在崛起,他们是国际关系的全新参与者,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背后的逻辑。其次,当今世界越来越不稳定,很多边界正在模糊,很多颠覆性的变化正在发生,技术发展导致世界愈加复杂。同时,当今世界的互动形式越来越新颖,让传统的分析工具变得过时和不大准确,比如新的经济组织方式,新的全球价值链的崛起,我们必须了解和分析这些新的互动形式。智库本身也面临新的变化,一方面智库越来越多样化,另一方面智库组织层出不穷导致智库竞争激烈。值得注意的是,智库的运营环境深受社交媒体广泛使用的不利影响,智库研究者希望研究成果被政策方采用,但研究成果在社交媒体上往往呈现出过于简单、博人眼球的形象。
弗朗西斯·尼古拉斯表示,对于智库来说,最为重要的是不忘初心,不要忘记智库的使命,即做真实的、基于实证的研究,为决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同时利用新型的现代化的沟通渠道实现研究成果的传播。“我们需要找到真正的研究和吸引大众关注之间的界限,这绝非易事。”
培育中国智库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
新时代对智库能力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智库又肩负哪些新使命?中央编译局办公厅副主任胡长栓表示,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智库建设,是加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对于更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智库建设事业快速发展,不仅给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合理布局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胡长栓认为,目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处在重要的发展阶段,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和理性推进,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需着重处理好以下五大方面的关系,一是统筹协调发展和自由发展的关系。二是智库研究机构与政府决策部门之间的关系,这不仅影响着智库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要加强对产品有效性的研究。三是发展战略研究和公共政策研究的辩证关系。四是软实力建设研究与硬实力对策之间的联系。五是发挥决策咨询作用和发挥外交作用的辩证关系。
如何培育智库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部主任高国力认为,中国智库这几年发展速度之快,数量和类型之多,是前所未有的,但层次不一,呈现多元化趋势。智库国际化是下一步中国智库走向世界、展示中国软实力、提升中国的话语权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和要求。中国智库的国际化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从总体上看国际交流合作的层次偏低,其次是中国智库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还有所欠缺,三是智库的独立性不足。
高国力表示,智库国际化首先要拥有人才的国际化,还要实现智库成果或者智库产品的国际化,并且要实现智库治理的国际接轨,要在更长的时期内探索建立中国独有的智库发展环境,构建多元、包容、开放、共享、创新、融合、求真求实的智库文化氛围。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