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史宇鹏:数字经济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10

  制造业是大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重中之重。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供给质量。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已经从生产、消费、流通等各个环节创新了经济发展模式,改写了经济面貌,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重大课题。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数据要素的深度开发与使用,其核心是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围绕数据的收集、传输、加工与使用,带动产业链各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制造业的提质增效。

  一方面,企业要主动学习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智能化、协同化水平,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制造业企业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积极吸收借鉴新兴数字技术的创新成果,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在生产实践中,应大力推动数据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实现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生产效率。加快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替代传统制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构建企业经营大数据平台,及时获取企业生产、销售、经营风险等数据,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搭建生产协作平台,通过柔性生产、虚拟企业等形式提高生产协作能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大对员工数字化、信息化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升员工的数字素养,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运用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技术革新的日益加快和知识存量的爆发式增长。通过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组合,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数据潜能,优化生产流程和组织形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需求,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企业应当明确以硬件层面的智能制造和软件层面的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技术创新的重点突破方向,加大数字创新研发投入,吸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优秀人才,促进先进技术的扩散应用,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同时,主动将研发需求与高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对接,加强研发资源的合作共享,由传统的单一研发部门创新向全社会创新网络迈进,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提升企业研发水平,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占得先机。

  另一方面,政府要不断完善制度环境,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度释放数据要素潜能。随着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经济中的传统产业不断分化、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给政府的传统治理方式带来很大挑战。政府需要改变传统的治理理念和规制方式,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把数字化与市场化有机结合起来。政府作为制度的供给者,其对制度的供给质量和效率,会影响整体经济的表现。特别是在新发展阶段,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充分发挥数字要素的潜能,对政府治理能力、政策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不能“缺位”,要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做好顶层设计,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做好宏观调控,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打击垄断行为;要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其次,不能“越位”“错位”,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简政放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率。

  在硬件建设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基础设施与服务的支持保障。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机遇,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推进“新基建”,政府应该加快部署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把相关支持政策落到实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实现信息公开,打破信息孤岛。应在政府主导下,尽快建立连接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跨区域跨部门综合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为各方合作创造条件。

  总之,通过加强软件建设与硬件投入,数据要素的潜能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将更加深入,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必将迎来更为广阔的空间。

(作者:史宇鹏,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文章来源:人民论坛网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史宇鹏:数字经济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10

  制造业是大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重中之重。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供给质量。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已经从生产、消费、流通等各个环节创新了经济发展模式,改写了经济面貌,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重大课题。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数据要素的深度开发与使用,其核心是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围绕数据的收集、传输、加工与使用,带动产业链各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制造业的提质增效。

  一方面,企业要主动学习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智能化、协同化水平,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制造业企业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积极吸收借鉴新兴数字技术的创新成果,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在生产实践中,应大力推动数据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实现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生产效率。加快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替代传统制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构建企业经营大数据平台,及时获取企业生产、销售、经营风险等数据,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搭建生产协作平台,通过柔性生产、虚拟企业等形式提高生产协作能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大对员工数字化、信息化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升员工的数字素养,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运用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技术革新的日益加快和知识存量的爆发式增长。通过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组合,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数据潜能,优化生产流程和组织形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需求,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企业应当明确以硬件层面的智能制造和软件层面的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技术创新的重点突破方向,加大数字创新研发投入,吸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优秀人才,促进先进技术的扩散应用,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同时,主动将研发需求与高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对接,加强研发资源的合作共享,由传统的单一研发部门创新向全社会创新网络迈进,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提升企业研发水平,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占得先机。

  另一方面,政府要不断完善制度环境,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度释放数据要素潜能。随着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经济中的传统产业不断分化、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给政府的传统治理方式带来很大挑战。政府需要改变传统的治理理念和规制方式,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把数字化与市场化有机结合起来。政府作为制度的供给者,其对制度的供给质量和效率,会影响整体经济的表现。特别是在新发展阶段,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充分发挥数字要素的潜能,对政府治理能力、政策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不能“缺位”,要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做好顶层设计,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做好宏观调控,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打击垄断行为;要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其次,不能“越位”“错位”,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简政放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率。

  在硬件建设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基础设施与服务的支持保障。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机遇,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推进“新基建”,政府应该加快部署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把相关支持政策落到实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实现信息公开,打破信息孤岛。应在政府主导下,尽快建立连接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跨区域跨部门综合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为各方合作创造条件。

  总之,通过加强软件建设与硬件投入,数据要素的潜能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将更加深入,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必将迎来更为广阔的空间。

(作者:史宇鹏,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文章来源:人民论坛网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