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刘典:发挥金融功能提升中国经济韧性
发布时间:2023-03-14

  近日,中国2021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出炉——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同比增长9.8%,亮眼的基本盘再次表明中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续显现,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回旋空间广阔。强势数据与正在进行的金融街论坛年会主题“经济韧性与金融作为”不谋而合,具有很强现实意义。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洪涝灾害频繁冲击,中国经济面对多重风险挑战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可谓来之不易。观察中国经济发展,不仅要看总量和规模,更要看结构和效益。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4%,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64.8%;货物贸易进出口顺差同比扩大23.7%,农业、工业的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4%、11.8%;服务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2%,比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效益增强,说明中国经济在稳定恢复的同时,正坚定不移转向高质量发展,这将为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成绩令人振奋,不过在舆论场上,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也引发了较多关注。应该看到,中国经济进入三季度以后确实面临风险挑战增多的现实。受全球疫情反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海运紧张、劳动力短缺和关键零部件供应短缺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三季度以来整体放缓。国内部分地区又受到疫情、汛情等阶段性因素的冲击,经济转型调整压力有所显现。正所谓,“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前三季度的成绩单已经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着眼长远,中国经济将保持持续恢复、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任务。

  当前我国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货币政策仍然有较大空间,增强信心、树立稳定预期,保持清醒、坚持理性务实,继续用好宏观政策工具,就能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其中,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推动金融改革开放激活发展潜能,发挥金融科技在提升普惠金融能力、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引擎作用,就是一大抓手。如果说实体经济是“肌肉”,那么金融就是“血液”。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金融市场体制,可以提升金融业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引导金融业为支持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而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既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要,也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有力支撑。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这种韧性来自市场主体竞争力,来自经济结构的完整性,来自改革开放的正确政策,更来自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亿万人民通过艰苦奋斗实现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金融系统应当为增强中国经济韧性作出更大贡献。充分发挥金融功能提升经济发展韧性,就一定能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释放内需潜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作者:刘典,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刘典:发挥金融功能提升中国经济韧性
发布时间:2023-03-14

  近日,中国2021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出炉——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同比增长9.8%,亮眼的基本盘再次表明中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续显现,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回旋空间广阔。强势数据与正在进行的金融街论坛年会主题“经济韧性与金融作为”不谋而合,具有很强现实意义。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洪涝灾害频繁冲击,中国经济面对多重风险挑战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可谓来之不易。观察中国经济发展,不仅要看总量和规模,更要看结构和效益。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4%,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64.8%;货物贸易进出口顺差同比扩大23.7%,农业、工业的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4%、11.8%;服务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2%,比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效益增强,说明中国经济在稳定恢复的同时,正坚定不移转向高质量发展,这将为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成绩令人振奋,不过在舆论场上,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也引发了较多关注。应该看到,中国经济进入三季度以后确实面临风险挑战增多的现实。受全球疫情反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海运紧张、劳动力短缺和关键零部件供应短缺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三季度以来整体放缓。国内部分地区又受到疫情、汛情等阶段性因素的冲击,经济转型调整压力有所显现。正所谓,“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前三季度的成绩单已经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着眼长远,中国经济将保持持续恢复、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任务。

  当前我国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货币政策仍然有较大空间,增强信心、树立稳定预期,保持清醒、坚持理性务实,继续用好宏观政策工具,就能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其中,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推动金融改革开放激活发展潜能,发挥金融科技在提升普惠金融能力、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引擎作用,就是一大抓手。如果说实体经济是“肌肉”,那么金融就是“血液”。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金融市场体制,可以提升金融业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引导金融业为支持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而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既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要,也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有力支撑。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这种韧性来自市场主体竞争力,来自经济结构的完整性,来自改革开放的正确政策,更来自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亿万人民通过艰苦奋斗实现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金融系统应当为增强中国经济韧性作出更大贡献。充分发挥金融功能提升经济发展韧性,就一定能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释放内需潜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作者:刘典,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