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体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根基地位。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正处于由中端向高端转变的关口,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着力深化改革,疏解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堵点,避免产业发展泡沫化和空心化,推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良性互动,切实降低制度性成本,从而全面振兴实体经济、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
将创新摆在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提升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一方面,要从产业层面入手,全面提高创新投入强度,加快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步伐。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流入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进程,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在重要领域,将现代新科技与现代金融有机结合,全面参与打造“以我为主”的新的全球产业链。另一方面,要从产品层面发力,完善产品创新与品牌创新的机制,走高度开放下自立自强的新路。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精细化的先进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产品技术标准体系,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一流品牌。特别是要培育崇尚创新、包容失败的社会风尚和企业文化,引导一大批富有冒险精神和创造热情的骨干企业家投身实体经济。
深化税收结构改革,加快促进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向“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转变,降低实体经济的制度性成本
一是要增加直接税份额,加大力度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指明的“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税制改革任务,不断深化征税体制改革,增加个人所得税在总体税收中的比重,同时降低企业税负。
二是要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实施,抑制房地产泡沫化和经济虚拟化倾向。我国房地产税制度设计,应将房地产税的主要功能定位放在培育地方税主体税种、调节收入和财富差距两个方面。
三是要继续推进间接税改革。继续完善和改革增值税制度,创造条件促进增值税转型。深化消费税改革,发挥好消费税引导健康消费、绿色消费和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同时,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使资源税从当前主要调节资源级差收入转变为促进绿色发展的生态型资源税。
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方面,要加快破除利率双轨制,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公里”。破除“双轨制”有三个条件:一是银行业准入管制需要大幅放开,形成较为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二是推动形成有效的利率形成机制;三是严重的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目前主要的限制是在债务风险控制上,需要对此作出恰当评估,制定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后一公里”的路线图,创造条件,等条件基本成熟,尽快推进。
另一方面,要健全资本市场的基本制度,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化发展。首先,也是最关键的,是设计和实施一套有效的准入制度。其次,加快完善市场交易制度,主要是提高事中监管水平,注重过程监管,健全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对于不充分披露相关信息的企业给予严重处罚,依法、依规查处市场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第三,完善退市机制,形成可进可出的良性市场循环。第四,建立风险平衡基金,确保资本市场体系的稳定安全。
大幅放宽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尽可能发挥其对振兴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
一方面,要加快打破服务业的各种行政性垄断,加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力度。最重要的是要促进金融、科技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的开放,通过对外开放,倒逼服务业体制机制的改革。
另一方面,要依靠创新、融合和集聚等方式,全面提高生产性服务业质量与专业化水平。发展服务业要依靠创新驱动,主要包括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两个方面。制度创新方面,当务之急是要消除长期以来服务业在要素利用上的歧视政策,同时要加快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市场化改革要求的服务业价格分类管理制度;技术创新方面,对服务业的技术研发活动予以重点激励。促进服务业发展,还要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既要加强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又要加快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的步伐,形成更加完善的现代服务经济体系。
(作者:王小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研究员)
文章来源:人民论坛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