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蔡昉: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23-03-14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表达,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守的目标。这一次党中央再次强调共同富裕的一个新要点,就是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个新部署。

  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归宿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这不仅要求发展方式和增长动能转换到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也意味着更加注重以新的理念和方式分享发展成果。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发展。一方面,着力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以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通过改革提高生产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发展奇迹,表现为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在1978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大幅增长,在人均GDP增长的基础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保持了总体同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以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加大了改善民生和脱贫攻坚力度。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又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共享发展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相应地,收入分配从以初次分配为主,逐步提高再分配的作用,转向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互为补充和协调配套,更加注重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以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前提,在搞好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做好再分配,实质性缩小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的差距,同时倡导和鼓励自愿捐助、慈善事业、企业社会责任和志愿者活动,扩大三次分配的自觉性和作用范围。

  提高生产率和共享成果并重

  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推进、协同发力。一方面,提高生产率以保证我国经济在合理区间增长,为共同富裕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共享生产率提高成果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转变都发生阶段性变化,在过去几十年中支撑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趋于消失,要素投入不再支撑以往的增长速度,潜在增长率的逐渐降低导致实际增长转向中高速。因此,为了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的GDP增长预期,分别进入高收入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行列,需要加快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的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我国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需求侧的制约。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陷入长期停滞,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凸显供应链的脆弱,一些国家出现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等政策倾向,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我国经济发展处于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因此,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特别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国内国际供给需求的良性循环。

  在高质量发展前提下扩大居民消费,必须在以下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首先,在保持与经济增长同步的条件下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在2021年至2035年期间年均增长率约需达到4.75%,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增长,就可以使人民生活分别达到与发展阶段相对应的水平。其次,通过三次分配途径实质性缩小收入差距。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经验,把基尼系数降低到0.4以下,最终要借助再分配手段。我国既要充分利用初次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巨大空间,也要加大再分配力度。

  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统一

  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可以确保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两个原则的有机统一。如果没有生产率持续提高和经济合理增长作为必要的物质基础,共享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米之炊,背离了量力而行的原则,共同富裕目标也难以实现。比如,一些国家往往作出过多的福利承诺,对于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却无能为力,结果作出的承诺都只是空头支票。

  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必须树立共享发展理念,通过尽力而为和有所作为同时实现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国际经验教训表明,经济增长和生产率的提高,都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所谓的“涓流效应”,做大“蛋糕”并不必然保证能够分好“蛋糕”。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笃信涓流经济学这一新自由主义理念,没有在再分配方面作出足够的政策努力,导致收入差距扩大、贫富两极分化并形成难以逾越的鸿沟,及至造成政治分裂和社会冲突。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有机统一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原则。坚持这个原则有利于全面运用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这三个有效手段,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共同富裕,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引导到共享发展的轨道上来。三个领域既有形式上的差别,更有内涵和目标的相同与相通,把相关手段统一在促进共同富裕目标之下,加快实现居民收入均衡增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充分覆盖、高质量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蔡昉: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23-03-14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表达,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守的目标。这一次党中央再次强调共同富裕的一个新要点,就是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个新部署。

  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归宿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这不仅要求发展方式和增长动能转换到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也意味着更加注重以新的理念和方式分享发展成果。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发展。一方面,着力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以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通过改革提高生产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发展奇迹,表现为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在1978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大幅增长,在人均GDP增长的基础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保持了总体同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以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加大了改善民生和脱贫攻坚力度。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又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共享发展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相应地,收入分配从以初次分配为主,逐步提高再分配的作用,转向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互为补充和协调配套,更加注重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以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前提,在搞好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做好再分配,实质性缩小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的差距,同时倡导和鼓励自愿捐助、慈善事业、企业社会责任和志愿者活动,扩大三次分配的自觉性和作用范围。

  提高生产率和共享成果并重

  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推进、协同发力。一方面,提高生产率以保证我国经济在合理区间增长,为共同富裕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共享生产率提高成果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转变都发生阶段性变化,在过去几十年中支撑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趋于消失,要素投入不再支撑以往的增长速度,潜在增长率的逐渐降低导致实际增长转向中高速。因此,为了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的GDP增长预期,分别进入高收入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行列,需要加快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的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我国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需求侧的制约。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陷入长期停滞,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凸显供应链的脆弱,一些国家出现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等政策倾向,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我国经济发展处于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因此,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特别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国内国际供给需求的良性循环。

  在高质量发展前提下扩大居民消费,必须在以下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首先,在保持与经济增长同步的条件下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在2021年至2035年期间年均增长率约需达到4.75%,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增长,就可以使人民生活分别达到与发展阶段相对应的水平。其次,通过三次分配途径实质性缩小收入差距。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经验,把基尼系数降低到0.4以下,最终要借助再分配手段。我国既要充分利用初次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巨大空间,也要加大再分配力度。

  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统一

  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可以确保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两个原则的有机统一。如果没有生产率持续提高和经济合理增长作为必要的物质基础,共享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米之炊,背离了量力而行的原则,共同富裕目标也难以实现。比如,一些国家往往作出过多的福利承诺,对于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却无能为力,结果作出的承诺都只是空头支票。

  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必须树立共享发展理念,通过尽力而为和有所作为同时实现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国际经验教训表明,经济增长和生产率的提高,都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所谓的“涓流效应”,做大“蛋糕”并不必然保证能够分好“蛋糕”。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笃信涓流经济学这一新自由主义理念,没有在再分配方面作出足够的政策努力,导致收入差距扩大、贫富两极分化并形成难以逾越的鸿沟,及至造成政治分裂和社会冲突。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有机统一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原则。坚持这个原则有利于全面运用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这三个有效手段,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共同富裕,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引导到共享发展的轨道上来。三个领域既有形式上的差别,更有内涵和目标的相同与相通,把相关手段统一在促进共同富裕目标之下,加快实现居民收入均衡增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充分覆盖、高质量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