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令人激动的重大时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成就,是我们党不忘初心使命,带领人民不屈不挠、长期奋斗的结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伟大成果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孜孜追求的朴实梦想。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赋予“小康”新的内涵,使它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代名词,成为一个历史阶段的现代化奋斗目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一百年。
千年小康梦,从温饱问题得以解决,到总体达到了小康,再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最后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成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的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伟大成果。试看今日的中国:到处都是活泼生动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富裕代替了贫穷,康健代替了疾苦,智慧代替了愚昧。中华民族“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这是党领导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成果和重要里程碑,是人类历史的壮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再次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的全面小康,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我们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实打实、不掺任何水分,得到了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积蓄了前行力量。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的一份优异答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的发展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我国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我国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现在我们能造什么”的问题,今天有了骄人的答案,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取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测、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海底深潜、大飞机制造、航空母舰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灭了绝对贫困这一千年顽疾。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全部贫困人口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有了保障。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创造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惠及人口最多的减贫奇迹。同时,在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时间,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下,更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引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同向发力、全面进步,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家电全面普及,汽车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住房条件显著改善,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正在由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202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蓬勃伟力。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就必须效法西方,移植西方发展模式。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把无数不可能变成可能。中国的道路行不行、好不好,实践说了算,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得通、走得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实践,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西方化,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乘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进军
一切伟大的事业,总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不断推向前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是我国发展中十分紧要的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打下了坚实基础,又积累了重要经验。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会更加艰巨、挑战会更加严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以奋斗姿态乘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进军。
要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各领域全过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锤炼求真务实过硬作风,使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凝聚起来,形成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走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问题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无论遇到什么风浪,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都要一以贯之,决不能因各种杂音噪音而改弦更张。任何人任何势力企图歪曲和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否定和丑化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都绝不答应!
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扭住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征新要求,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要把防风险放在突出位置,准确把握和有效应对新征程上的机遇与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机遇与挑战的新发展变化,进一步增加了把握和应对的难度。面对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的新态势新环境,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最根本的是要防控可能迟滞和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和系统性风险,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作者:杨煌,求是杂志社发行联络工作部主任)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