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王成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发布时间:2023-03-09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做好“六稳”、支撑“六保”,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专注细分市场、创新实力较强、市场占有率高、配套能力突出,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应高度重视。

  亟须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首先,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各地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万多家,工信部遴选公告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8家,第二批“小巨人”企业拟培育2000家。这些中小企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2020年疫情期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表现出很强的抗风险能力,率先复工复产。在疫情发展迅速的3月中旬,湖南、四川等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复工率达到98%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复工。一些企业在市场订单萎缩、物流受阻的大环境下,依托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现逆势增长。

  其次,有利于弥补产业链关键环节短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专注于某个细分市场,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且具有较强创新研发实力和配套能力,对补齐产业链条、弥补关键领域短板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一是通过引入技术、加强合作、消化创新,在个别领域实现技术替代、产品替代和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替代,大幅降低产业链配套成本。二是以自主研发突破国外制约,弥补关键技术、核心材料、基础工艺等领域短板。三是攻克技术、施工工艺等难题,推动产业升级换代。

  再次,有利于增强产业链创新实力。我国在某些产业领域一直存在薄弱环节,导致出现一批“卡脖子”问题,尤其是“缺芯少核”短板明显,原创性、基础性创新不足。电子信息、平板显示、数控操作系统等行业创新实力明显增强,但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和生产装备仍严重依赖进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其较强的创新实力,有力支撑地方经济创新发展。

  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第一,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生产运行监测机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行业龙头企业提供强力配套支撑,其生产运行情况能较好反映行业情况及市场前景。建议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生产运行监测机制,以各地培育的2万多家企业为基础,选择重点行业、关键节点企业,形成“行业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产业链图谱,纳入监测范围。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即时反馈机制,收集企业问题和政策诉求。

  第二,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群体。鼓励各地抓紧培育一批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突出、成长性好的优质中小企业;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企业所得税减免范畴;鼓励各地为企业提供成本较低、集聚创新要素和优惠政策的发展空间;引导社会化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融资等服务。

  第三,加大行业共性应用技术供给。“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虽创新能力较强,但也面临应用技术供给不足、基础研究缺乏支撑、独立研发实力不够等问题。建议培育一批应用技术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突出市场导向。

  第四,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面临高端高质人才缺乏、人才难留问题。建议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层次人才对接平台,便利企业获取海外高层次专业人才信息,鼓励引进“候鸟式”人才;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紧缺型人才给予优惠政策;提供政策补贴。对解决国内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的,给予一定比例的人才引进费用补贴,帮助企业组建技术攻关团队或设立研发中心,或纳入国家重大技术专项范畴给予支持。

  第五,强化税收、金融等普惠性政策支持。一是优化财税政策。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专项;研究实施“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扶持范围。二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引导社会风险资金加大对企业支持。三是强化间接融资支撑。推动银行机构开展“专精特新”专项融资服务,提供低成本、中长期贷款。

(作者:王成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王成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发布时间:2023-03-09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做好“六稳”、支撑“六保”,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专注细分市场、创新实力较强、市场占有率高、配套能力突出,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应高度重视。

  亟须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首先,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各地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万多家,工信部遴选公告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8家,第二批“小巨人”企业拟培育2000家。这些中小企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2020年疫情期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表现出很强的抗风险能力,率先复工复产。在疫情发展迅速的3月中旬,湖南、四川等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复工率达到98%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复工。一些企业在市场订单萎缩、物流受阻的大环境下,依托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现逆势增长。

  其次,有利于弥补产业链关键环节短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专注于某个细分市场,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且具有较强创新研发实力和配套能力,对补齐产业链条、弥补关键领域短板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一是通过引入技术、加强合作、消化创新,在个别领域实现技术替代、产品替代和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替代,大幅降低产业链配套成本。二是以自主研发突破国外制约,弥补关键技术、核心材料、基础工艺等领域短板。三是攻克技术、施工工艺等难题,推动产业升级换代。

  再次,有利于增强产业链创新实力。我国在某些产业领域一直存在薄弱环节,导致出现一批“卡脖子”问题,尤其是“缺芯少核”短板明显,原创性、基础性创新不足。电子信息、平板显示、数控操作系统等行业创新实力明显增强,但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和生产装备仍严重依赖进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其较强的创新实力,有力支撑地方经济创新发展。

  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第一,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生产运行监测机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行业龙头企业提供强力配套支撑,其生产运行情况能较好反映行业情况及市场前景。建议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生产运行监测机制,以各地培育的2万多家企业为基础,选择重点行业、关键节点企业,形成“行业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产业链图谱,纳入监测范围。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即时反馈机制,收集企业问题和政策诉求。

  第二,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群体。鼓励各地抓紧培育一批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突出、成长性好的优质中小企业;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企业所得税减免范畴;鼓励各地为企业提供成本较低、集聚创新要素和优惠政策的发展空间;引导社会化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融资等服务。

  第三,加大行业共性应用技术供给。“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虽创新能力较强,但也面临应用技术供给不足、基础研究缺乏支撑、独立研发实力不够等问题。建议培育一批应用技术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突出市场导向。

  第四,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面临高端高质人才缺乏、人才难留问题。建议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层次人才对接平台,便利企业获取海外高层次专业人才信息,鼓励引进“候鸟式”人才;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紧缺型人才给予优惠政策;提供政策补贴。对解决国内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的,给予一定比例的人才引进费用补贴,帮助企业组建技术攻关团队或设立研发中心,或纳入国家重大技术专项范畴给予支持。

  第五,强化税收、金融等普惠性政策支持。一是优化财税政策。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专项;研究实施“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扶持范围。二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引导社会风险资金加大对企业支持。三是强化间接融资支撑。推动银行机构开展“专精特新”专项融资服务,提供低成本、中长期贷款。

(作者:王成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