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钱就给谁站台,就替谁说话,这样的学术风气是否应当纵容?我想,绝大多数学者恐怕都不屑于此,但也确实存在个别经济学家以此为乐,以此为荣。一位大牌学者频频在某家电视台出镜,但他的学术观点如何定位?据说,他有专门的助理在网上收集“情报”,每当遇到热点话题,他们都会统计“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哪个支持者多”,然后这位经济学家就让自己的言论去迎合这个支持者多的观点。
长此以往,人缘绝佳,受众大增,收入暴涨。尽管经济问题大都是“双刃剑”,正反两方面的说法似乎各有其理,但经济作为一门选择性科学,毕竟需要利弊权衡,而经济学家的观点也更该倾斜于“趋利避害”的社会责任。所以,节目不该只是做秀而已,而该是带有社会责任的诠释。经济学家通过学术“投机”而博得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风气是有害的,应当旗帜鲜明地反对。
最近,经济舆论场关于民营经济,也出现了一些争议。其实,不管是舆论质疑个别企业,还是监管部门规范个别企业的不当行为,都绝非否定民营经济。舆论监督企业行为,乃是市场经济不断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在股票市场上,专门有记者天天盯着上市公司的各种行为,并做出评论。例如,包括ST康美在内,股市上挖出的一批“造假公司”,把它们挖出来,不仅有专业媒体的功劳,同时也有散户投资者的最先质疑。
202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再次明确: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这里同时也要强调:我们坚持的是“两个毫不动摇”,而不是一个。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大家可以看到:在经济舆论场上,确有贬损民营经济的人,但同时更有贬损公有制经济的人,以致曾几何时,让“国企”变成了“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代名词。但这符合事实吗?在中国,高铁也好、高速也罢,许多大型建设项目之所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企与民企的通力合作。这难道不是中国的优势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该如何理解、如何实现这里提出的“两个健康”?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经济学家在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之时,是不是应当全面理解、完整解读、客观看待、准确表述?我们应当看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各有所长、各有所用,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经济整体,都需要健康发展、健康成长。此外我们还需要强调:中国践行的经济,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
(钮文新: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