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经济的三驾马车必须均衡发力,而绝不是单一依赖;我们说,扩大内需必须投资、消费两手都硬,而绝不是单一依赖。现在,中央进一步提出要求指出:要把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这才是未来中国扩大内需经济完整的发力。但是,偏偏就有经济学家拼命而单一强调“消费拉动”,甚至把林毅夫长期坚持“从投资到消费的经济顺序”拿出来批评,这显然有失片面,有悖常识。
其实,美国GaveKal研究机构的查尔斯·杰弗(Charles Gave)教授,曾专门研究得出过这样一个结论:在国家资产负债表衰退时期“刺激消费”,只会适得其反,根本不利于经济增长。而且,政府想拉也拉不动,非拉不可,只会进一步恶化资产负债表。道理很简单,资产负债表衰退,意味着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巨大,老百姓收入增长预期减低,从而必然导致消费不振。这时候拉动消费,实际是“没有收入增长的消费增长”,这样的消费增长是否可持续?拉动消费的结果会不会导致大量“次级债务”?这恐怕就是北大教授林毅夫的担忧,其实,北大的另一位教授周其仁先生,过去也曾提出类似观点,他认为:如果中国现在真的拉动起一轮消费热潮,那中国就会出现和美国一样的危机。
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基本经济逻辑:投资带动就业,就业带动收入,收入带动消费。这难道不是基本经济常识吗?
值得庆幸的是:中央看到了问题。2023年1月31日,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其中在谈到“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上级强调:我们要“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他说:“坚决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
在扩大消费问题上,上级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总书记同时强调:“完善扩大投资机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他要求:“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给适应满足现有需求,创造引领新的需求。”
读完这段讲话笔者感受颇多,主要有三:第一,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是系统工程,是投资、消费和新供给的综合发力,而绝非某一个方面的单打独斗;第二,扩大消费的前提是“有收入支撑”,“没有后顾之忧”,建立“长效机制”,而绝不仅仅是救急式的短期行为;第三,扩大投资要抓重点、堵点、卡点,要完善扩大投资的机制,要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要讲自主可控、要讲高质量,要讲产业链、竞争力和安全性。
可见,中国经济学家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必须强化“系统观念”的训练,避免简单的点状思维或线性思维。实际上,经济本身就是彼此关联度复杂的事物,尤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过程中,解决经济发展问题恐怕更需要强调“系统观念”,而不是单一处置。
(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
文章来源:网易财经
|